给孩子补补“食育课”

时间:2022-08-25 02:17:42

我和表妹年纪相仿,从小到大都在攀比。上学比成绩,工作比薪水,嫁人还是继续比。不幸的是,最后仍没比过她――我听天由命地嫁了本地人,表妹风风光光直接嫁去了德国。后来都在同一年生了孩子,我还在心里较着劲要比。没想还真让我比赢了一回。

前年我爸55岁生日时,表妹领着“啤酒肚”德国老公和圆滚滚的混血儿子来贺寿。我一见这光景, “扑哧” 乐了。只见她摸着我玲珑乖巧的女儿夸耀不停:“丫头都这么大了,越来越漂亮了,还穿这么时髦的衣服,简直就是一个小‘潮人’。”

既然表妹主动涉及这话题,我也只好接招:“小外甥也不赖,小小年纪,就这么有福相,长大后一定是又富又贵。”听我这么说,表妹的眉毛立刻愁得纠结到了一起:“唉!我儿子才6岁,体重就已经达到了30多公斤。还是中国的饮食习惯好,米饭、荤菜、蔬菜搭配着食用。德国的食物太油腻,多是碳水化合物,还没啥新鲜蔬菜。”

“放心,小时候胖点不要紧,长大了就苗条了。”我在心里乐着,嘴上还得安抚着她。

表妹回德国后,我抱着女儿又是亲又是啃,真是太解气了。老公在一边提醒我:“现在女儿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平时得管管她,不要让她老吃西餐。”

“你懂什么?女儿遗传了我们的好基因,怎么吃都不会胖的。”我自以为是地打断老公的话。

然而,果然是风水轮流转。去年国庆节,容光焕发的表妹再次带着儿子回国度假。看着清清爽爽、健康茁壮的小外甥,我这才意识到:从前被我打扮成“小公主”的女儿,不知何时已成了大码儿童服装的“专用户”。

“呀,小丫头这么胖了!”表妹一句无心的话,令我颜面全无。

我立马转移话题:“外甥变化也很大,没想到瘦了,成了萌人的小正太。”本想奉承几句,堵住她的嘴,没想到反倒让她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德国政府针对德国“每五个儿童中就有一个超重”的尴尬现象,近两年在德国中小学里推行了“公共厨房”的“食育课”项目。所谓“食育”,就是健康饮食的教育。说白了,就是通过教学,让孩子提高对健康食物的认识,并培养出健康的饮食习惯,而这个“公共厨房”就是老师教授“食育”的饮食教室。

“食育课的老师,会带着孩子去菜市场‘实地感受’,通过看、闻、摸,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配合着‘营养金字塔’图示,认识每种食品的营养知识,深化对健康饮食的认识。老师还会带孩子去超市买食品,教他们辨别健康食品与垃圾食品,认识德国优质食品标志。更有趣的是,老师和学生还会一起做菜,通过‘动手’来学习饮食知识,教孩子怎么放盐和调味料……”

听着表妹眉飞色舞的“演讲”,再看看小外甥可爱的模样,我第一次生出一股冲动――想为西方教育竖竖大拇指。想想中国式的教育,全部内容就是成绩、分数、重点大学、好工作,从没想过给孩子从小灌输健康的饮食知识。身体健康,才是人生的本钱啊。

“学校是用来学文化知识的,又不是教孩子怎么做菜的。”虽然内心佩服得五体投地,可面薄的我,嘴上却是硬成了铁。

那天,带着女儿从肯德基店前经过,她故伎重演――撒娇嚷着要吃汉堡。

“新气旧恨”交加的我,不禁使劲一扯,差点摔着女儿。她这时已是梨花带雨,我却完全无视:“吃吃吃!就知道吃。难不成你真想做一辈子肥妞!”女儿才8岁,哪能知晓其中“奥秘”,哭得倒是惊天动地。想想平时为了哄她吃一片蔬菜,累得我满头大汗不说,还加重了母女间的“敌视”;冬天让她吃水果,满嘴膨化食品的她狡辩说“冷得我牙齿都要掉了呢”……反正,她的体重就这么直线上升了,我那“小公主”的“包装梦想”也从此破碎。

于是,我立马开始上网百度“食育课”。这一查,令我心灰意冷。观念先进的“食育课”在中国学校并不普及,倒是有一些儿童营养健康知识普及讲座,对象是父母。但是,由于许多父母都忙着赚钱、监督孩子读书,鲜有健康饮食的观念,导致这类活动几乎“偃旗息鼓”。值得庆幸的是,本地一所实验小学居然开设了“食育课”,这也是本地唯一一家开设此课程的学校。更令我欢喜的是,这所小学正是我一位大学同学儿子所就读的学校。

我立马把电话拨了过去。与我想象的“不相上下”,大学同学一听“食育课”就头大:“学校真是麻烦,你要开新课就开呗,干吗每次都要家长去,我和老公天天忙得要死……”

很快,我就带着女儿端端正正地坐在了大学同学儿子的教室里。“奉命”前来的家长不多,然而一堂课下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受益匪浅。

这堂“食育课”先从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加工食品中那些添加剂讲起。只见老师把一包包精美的加工食品分发给学生和家长,然后告诉大家这些食品里添加了多少色素、防腐剂和香精,这些添加剂对身体又有多大的伤害,“你们希望拿自己唯一的身体每天来做这些化学实验吗?”女儿听得很认真,不断侧过身来对我说:“妈妈,这些防腐剂太可怕了!我以后再也不吃这些伤害身体的东西了。”我笑而不语。

家长和学生的兴趣被老师生动精彩的讲解一步步“勾”了起来。其间,老师还给大家做了一个实验:演示一片薯片里究竟有多少油。老师用筷子夹住薯片,点燃后,薯片燃烧了近1分钟,燃烧的过程中还不时有小油星溅下来。整个过程看得孩子们眼睛都瞪大了。“小朋友吃这么高热量的食品,是很容易变胖的哦!”我偷眼瞄女儿时,她的神情严肃得就像一个小大人。

瞧!不用我念叨,不用我督促,一堂别开生面的“食育课”就让女儿对食品有了这么深刻的认识。我在心里暗自庆幸,亏得女儿还小,真要大了,再生动的“食育课”可能也改变不了她根深蒂固的饮食习惯了。当然,父母也应该扮演好孩子的“专用厨师”角色,多多补习“食育课”。毕竟,孩子吃得最多的,还是妈妈做的饭菜。

此后,我最大的兴趣与爱好,就是扯着一帮妈妈去光顾儿童健康饮食讲座。去得多了,大家的观念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那位大学同学,感慨道:“没想到这里头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临近年关,我忙着给女儿办转校手续,表妹携着老公和儿子回家过年来了。

“哎呀!一年不见,小丫头又来了个‘大变身’啊。脸蛋这么粉嫩,真水灵啊!”表妹的表情不知是为我水灵的女儿所倾倒,还是得意于介绍了“食育课”给我。难不成我和她还得继续比?

没法,只好从容不迫地接招:“你介绍的‘食育课’确实不错,但我女儿越发水灵可不仅仅是‘食育课’的功劳。”“那是什么?”“对中国人来说,当然是中国的水土养人嘛。”

表妹一副瞠目结舌的表情。

我撇撇嘴,这回终于打了个翻身仗。

上一篇:做“懒惰”的父母也无妨 下一篇:你是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