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戴译本《红旗谱》的成功之处

时间:2022-08-25 12:44:42

浅析戴译本《红旗谱》的成功之处

【摘 要】作为著名英籍翻译家,戴乃迭与其夫杨宪益合译的“十七年文学”经典作品《红旗谱》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成功。文章从书名翻译和书中涉及的冀中方言、俗语翻译两个角度,简要分析了戴译本《红旗谱》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戴乃迭;红旗谱;直译;方言;俗语

在众多红色经典作品中,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的《红旗谱》是“十七年文学”中译外的杰出代表。“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无产阶级”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这一阶段的文学作品大多以革命题材为主,反映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及反动派进行的坚决斗争。作为“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红旗谱》生动地展现出大革命失败的前后十年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及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因而被誉为“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

一、书名翻译

《红旗谱》英译本的成功之处首先表现在书名的翻译上。戴乃迭将书名“红旗谱”译为“Keep The Red Flag Flying”这不仅使读者眼前一亮,同时又激发了读者阅读红色经典文学的兴趣。“Keep The Red Flag Flying” 按字面意思讲就是“让红旗飘扬”,这一译法高度概括出了本书的内容,即本书是以阶级斗争为背景的革命文学作品。在本书中,“红”字有两种含义,既指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运动一片火红又指群众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一片鲜红。其次,“棋谱”形象地暗示出冀中平原的反动政权已完全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群众运动好似一盘即将胜利的棋局。在戴译本中,“red flag” 这一搭配明确传达出与原文高度一致的精神。根据《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辞典》的解释,“red”一词的引申义为 “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许多外国作家中在谈到与社会主义政权有关的事物时也经常使用“red”一词,比如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名远东问题研究专家埃德加・斯诺便在其Red Star Over China 一书中使用“red star”这一搭配来形容在群众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他甚至将“红军”直接称为“the Reds”.。其次,戴乃迭将“红棋谱”译为“red flag”而不是“red checkerboard” 还充分利用了“flag”这一词的引申义―“the country to which a person has allegiance”即“国家”、“政权”。“red flag”暗指 “红色政权”,暗指 “无产阶级”。此外,原作书名“红旗谱”是定中短语,而定中短语又必定是名词性的,戴乃迭将名词短语译为一个以 “keep”开头的祈使句,祈使句具有呼吁、请求的作用,这样便更加凸显人民群众在党领导下毫不松懈、坚持斗争的决心,也表达出作者盼望群众运动蓬勃发展的美好意愿。最后,“flying”作为“ red flag”的宾语补足语既有“飘扬”又有“迅速扩散”之意,充分展现出党领导下的群众革命运动已成燎原之势。这里需要特别指出在杨宪益、戴乃迭夫妻二人合译的众多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中,像《红旗谱》译本这样采用意译的方法翻译书名的作品并不多见,如《红岩》就直译为Red Crag,《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直译为 The Sun Shines Over The SangGan River。由此可见虽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认为在翻译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时应当更多地采用直译的方法来展现中国文化的特色,意译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方法,正如西塞罗所言“译者的职责不是像数硬币那样一个词一个词地给读者译出,而是按原数量以斤两支付给他们”。

二、冀中方言、俗语翻译

《红旗谱》英译本的成功之处还体现在戴乃迭对冀中方言、俗语的准确把握上。书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锁井镇,而根据作者梁斌后来的回忆,锁井镇实际上就是与保定蠡县毗邻的衡水饶阳县张岗村。因此,《红旗谱》中有关人物形象的描写频繁地使用到了冀中方言和俗语。从整体上讲,冀中方言属于冀鲁官话,是最具特色的方言分支。在戴译本中,冀中方言、俗语得到了很好的再现。现试举前三章中的3个例子。

例1:在劝朱老巩不要和恶霸冯兰池作对的交谈中,软弱的朱全富试探性地问道“听说你要为河神庙上的铜钟,伸一下子大拇手指头,是真的?”这里“伸一下子大拇手指头”基本等同于“冒险干涉”,戴乃迭将其译为了“stick out your neck over the bronze bell”。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stick out one’s neck”意为“risk giving your opinion about something,even though other people may disagree with you”(有意识地冒险,或有意识地将自己至于不利的地位),这一习语传达了“干涉”和“冒险”两个基本含义,非常符合书中的时代背景即旧社会地主重重压迫,农民敢怒不敢言,即使是迫不得已的反抗也可能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此外,“stick out one’s neck”这一习语常用于口语,符合原作中人物对话的具体环境。

例2:当朱老巩得知自己中了调虎离山之计气得吐血昏倒在地之时,严老尚为了掩人耳目说道“这他娘的是干什么?掘坟先埋了送殡的!给朱老巩使了调虎离山计,又掀大腿迈了我个过顶。”这句话戴乃迭译为“What the devil does Feng think he’s doing! He’s used me as a decoy,trying to bury the mourner in the place of dead!”在这里,戴乃迭省译了“又掀大腿迈了我个过顶”,并直译出“掘坟先埋了送殡的”,因为不论是“掘坟先埋了送殡的”还是“又掀大腿迈了我个过顶”都是表达“欺骗”这一含义,此处省译得也很到位。

例3:第三章结尾,朱老忠在父亲朱老巩去世后的第三十年从关外回到锁井镇,在和儿时的伙伴严志和交谈一翻后,心里想到“我要回去,我要回去,我擦亮了眼睛看着他(冯兰池)。他发了家,我也看着,他败了家,我也看着。我等不上他,我儿子等得上他,我儿子等不上他,我孙子一辈还等得上他。总有看到他败家的那一天,出水才看两腿泥哩!”在这里戴乃迭将“出水才见两腿泥”这一经常被朱老忠挂在嘴上的口头禅译为“He who laughs best laughs last”(笑在最后的人笑得最好),既体现出朱老忠作为旧式农民的坚毅品质,又凸显了他作为革命英雄人物的乐观主义精神。

通过以上3例,我们不难发现英译本《红旗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与戴乃迭对冀中方言、俗语的准确拿捏是密不可分的。也许正是因为戴乃迭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深刻理解及她与丈夫杨宪益几十年的相濡以沫、相互配合,才使《红旗谱》这部“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走出国门,让众多渴望了解中国革命的外国读者一览红色年文学的风采。

参考文献

[1] 梁斌.红旗谱[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 Liang Bin,Gladys Yang.Keep the Red Flag Fly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61.

[3]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4] 田英宣.红旗谱的八种译本[J].新文学史料,2007(3).

[5] 刘英梅,田英宣.戴乃迭《红旗谱》英文译本翻译得失[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7).

作者简介:路思遥(1991- ),男,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党员,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在读,中国翻译者协会会员,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试论中国城市的精英代际转化 下一篇:希波克拉底誓言对当代医务社会工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