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搭设阶梯

时间:2022-08-25 12:21:3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搭设阶梯

[摘要]为小学中、低年部阅读教学搭设阶梯,老师需要从各个角度引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顺着老师搭设阶梯循序渐进,不断体验成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对于小学中、低年部的学生而言,刚刚起步的语文阅读就好比是老虎吃天, 让他们无从下手。如何引领小学中、低年部学生顺利迈过语文阅读这个“坎儿”,那就要求教师为他们搭设一座阶梯,减缓问题的坡度,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顺着老师搭设的阶梯循序渐进,不断体验成功。

一、引领学生走进作者,走进作者的写作背景,品味文本意图

要想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有时要去看看当时的社会背景,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著”。只有明白作者,作者写作的社会背景,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才能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为什么要这样写,换个角度是怎样的。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一篇时代性极强的文章,现在的孩子是很难理解:为什么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者写作意图是什么?如果教师能通过各种渠道介绍文本社会背景再联系课文第八自然段讲解,那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中华不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能不攻而破,学生也就能顺着教师搭建的桥梁真切的感受到文章的内涵,也才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操,摆正自己的读书目标。

二、引领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调动生活经验,感知文本

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以一定的认知水平为前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也是极其相似的,所以教师在与文本进行对话时还必须考虑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因素,思考学生在学习时需要调动哪些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能存在那些共性的问题,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教师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和引导,为学生提供哪些有效的学习材料。例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飞向蓝天的恐龙》,文中出现了许多科学技术方面的术语,和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的学生情况,把握共性的问题,如:因特网、微重力、糖尿病、农耕社会、原子核等词,用直观的图片或解释引导、点拨学生,这些词语的掌握,就解决了学生理解文本的“拦路虎”,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

三、巧设问题,引领学生化难为易

在清除了一些学生阅读上的障碍后,重要的是抓住课文内容,巧设问题。问题的设置要在“巧”字上下功夫: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心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阅读的信心。因此,一定要把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儿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样能有效搭建学生解读文本的桥梁,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分层问题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既是重点问题,又是难点问题。他们刚接触分层问题的时候,常常是无从下手。此时,我们就为学生搭设桥梁:先把段意给学生,让学生顺着段意找哪几段是一个部分的,这样就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学生只要顺着老师的铺垫就可解决这个难点。

例如:在训练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时,给学生一到两个情节的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将其他剩余的情节概括整理出来。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学习概括层意理清文章脉络的难度,不断引领学生,循序渐进,体验成功。

例如: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猫》这篇课时,由于该课文不长,也没有难懂的词句,且贴近学生生活。为此,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教师巧设问题:“你见过的猫是怎样的?作者家的猫又是怎样的?”这两个问题,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再与作者笔下的猫作对比,学生求知的欲望被激起,畅所欲言,在孩子们讨论,交流中师生就都体会到了“猫的性格古怪,小猫可爱”。

例如:还可以用抓重点词和重点句的方法,提纲挈领,为学生攻克重点难点铺路,从而引领学生感知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授人教版《七律・长征》时:在教授“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句时,就抓“横”字和“寒”字,体会红军长征途中重重的艰险,“乌蒙磅礴走泥丸”句,抓夸张的修辞,从而让学生了解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这样巧设问题,就可以帮助学生在遇到难点时化难为易,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让他们体验成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认真选择课外适合学生个体的梯度读本,引领学生做好课外阅读

不同的书需要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个体来读。从推荐书目来看,多数情况下是适合的。但是往往因为个人经验的限制,很多推荐的书在某个年龄阶段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并完全受欢迎。所以,我们采用教师推荐与学生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教师推荐图书,先结合专家推荐的书目,自己阅读,教师能够读得有感觉了,再推荐给学生。在班级内,开展学生推荐图书的活动,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书推荐给老师和同学。这样根据不同年龄个体,为不同的学生推荐适合的梯度读本,从而引领学生做好课外阅读。将课内和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可是这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适时铺垫,并抓住训练时机,巧设问题,以问题引路,不断铺设、引领、指导,给学生梯度,化难为易。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有助于其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基础。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宏伟区教师学校 辽宁省辽阳市)

上一篇:基于“三个课堂”的IPPCS大学生创业教学模式探... 下一篇: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