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苏水文事业单位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

时间:2022-08-25 12:18:19

浅析江苏水文事业单位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

【摘要】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及江苏省委一号文件的出台,江苏水文加快现代化建设。江苏水文现代化离不开支撑水文事业单位运转和发展的固定资产,而作为水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重要补充来源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其管理现状影响江苏水文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作者结合江苏水文行业的特点,分析造成水文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水文; 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

2011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江苏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江苏是水利大省,围绕“两个率先”的发展战略,到2015年初步建立水利现代化综合保障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省水利现代化。水文是水利的先导,没有水文就没有水利。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防汛抗旱到水污染防治,到水资源管理,到创建节水型社会,水文为水利的发展提供各种数据和技术支撑,可以说水文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前提,没有水文现代化就没有水利现代化。江苏水文现代化离不开支撑水文事业单位运转和发展的固定资产,而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是水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重要补充来源。江苏水文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水文单位)在建工程固定资产主要包括:上级部门调拨的固定资产;在建设项目中购置达到水文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标准的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尚未办理竣工验收的固定资产。水文单位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是: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甚至疏于管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一状况严重影响水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江苏水文现代化的实现。

一、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难落实

截至2011年1月底,水文单位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没有专门的管理办法出台,从而无法明确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具体的管理部门及管理职责。在日常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中,虽然要求参照水文事业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但由于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责任无法落实,即无法明确具体部门的管理职责和人员的管理责任,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无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因而无法像水文事业固定资产那样规范管理。

(二)“重建设、轻管理”,资产管理不到位

不少水文单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即重视水文基建项目建设,轻工程完建后的资产管理。具体表现在:

1.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根据现行的《江苏省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江苏省水文系统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水文单位工程建设经费单独开户、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这就把会计主体人为地划分为两个主体,水文事业费是一个会计主体,基本建设项目是一个会计主体。所有的基建项目都由基建会计来核算,不通过水文事业费财务。工程固定资产移交转入水文事业固定资产时,水文事业费财务作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处理,不涉及其他资金收支。因为不涉及水文事业费财务资金收支,不影响水文事业费财务报表,因此不少水文单位对基本建设项目完工与否、工程资产上账与否不大关心,对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2.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对工程建设过程中购置的达到水文事业固定资产标准和管理要求的资产,对上级部门调拨的仪器、设备,对已达到预计使用状态而没有竣工验收的房屋建筑物、设备,日常管理中往往缺少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实物登记账或台账,资产领用及保管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由于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未得到彻底落实,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造成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账”“物”不符。

3.工程资产配套费投入不足。水文工程多“小”“散”,给工程建设及后续的管理带来不便。而针对工程资产后续的看管、养护缺少必要的、足够的投入,使工程资产损毁、流失严重,造成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账”“物”不符。

(三)现行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造成资产“账”“物”不符

具体表现在:

1.工程建设中,上级部门调拨的与工程配套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因调拨单滞后于实物资产到达,造成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账”“物”不符。

2.工程建设中,集中采购的专业性强的仪器、设备,因购置发票等凭证滞后于实物资产到达,造成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账”“物”不符。

3.工程竣工验收滞后,造成水文事业固定资产“账”“物”不符。水文单位在建工程完建后,只有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工程资产才可以移交,转入水文事业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由于水文工程竣工验收时间相对滞后,工程固定资产不能及时移交转入水文事业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所以常会有一边是在用多时房屋、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一边水文事业固定资产账上却没有反映。

(四)现行核算方法造成在建工程固定资产信息失真

水文单位在建工程固定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账面价值反映的是其原始价值。由于水文工程多“小”“散”,导致工程建设难度大、建设时间长、竣工验收滞后,工程固定资产不能及时移交转入水文事业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必定会发生合理损耗,或因电子、通信、测验、测量等技术的革新及相关仪器、设备的升级换代,其原始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发生价值背离,从而不能准确地反映其真实价值,造成在建工程固定资产信息失真。

二、针对造成水文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四个方面原因,笔者结合江苏水文实际,提出解决对策

(一)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

管理出效益,用制度强化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水文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的根本途径。建立健全水文单位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确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具体管理部门的职责及人员的责任,完善资产监督和考核机制,科学、规范地管理,发挥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的效益。

(二)转变观念,规范管理

转变“重建设、轻管理”观念,加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对工程建设过程中购置的达到水文事业固定资产标准和管理要求的资产,以及上级部门调拨的仪器、设备,及时办理入库、出库手续,建立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实物登记账或台账。对已达到预计使用状态而没有竣工验收的房屋建筑物、设备,建立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实物登记账或台账。定期对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确保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账”“物”相符。根据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实物登记账或台账及清查结果,完善相关资产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加强协调,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加强和上级部门及其他相关建设部门的协调,积极争取工程的配套投入,及时取得调拨及集中采购固定资产的合法凭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尤其是水文工程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加强水文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建设速度,确保建设质量,加快工程完建后竣工验收,工程固定资产及时移交转入水文事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

(四)改变现行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1.工程建设中,对收到的调拨及集中采购的仪器、设备等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确实无法及时取得相关合法凭证的,可根据相关招投标文件、合同或同期同类产品市价暂估入账,日后取得相关合法凭证时再作调整。

2.将水文基建项目资金纳入部门预算核算,计提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水文单位是公益性事业单位,随着部门预算的推进及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将水文基建项目纳入部门预算管理,能更完整地反映水文单位的资产信息及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在水文事业费中对水文基建项目按单项实行项目核算,根据水文基建项目建设及管理需要设置会计科目。如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在建工程”二级科目,同时结合水文基建项目立项批复及建设管理实际需要,增设“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其他”等三级科目。而水文基建项目资金则仍可单独开户、专款专用,只需要在水文事业费中“银行存款”科目下按单项水文基建项目设置二级科目核算即可。这样水文在建工程资产就包含在水文事业费总资产中,资产信息才完整,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同时便于日常加强对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尤其是会计的监督和管理。每年度终了,应对在建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分析、比较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确定两者差额,即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对单项资产价值较大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可成立由工程建设部门、业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组成的资产鉴定小组,确定其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结合水文行业特点,对账面价值大于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已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的日后不得恢复;对账面价值小于等于公允价值的差额,不作处理。建议会计处理中,设置“在建工程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贷记“在建工程资产减值准备”。工程资产转入水文事业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时,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原则,将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账面余额转为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转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即:借记“固定资产”,贷记“事业支出――在建工程”;借记“在建工程资产减值准备”,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于水文事业固定资产的核算,笔者在《对江苏水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一文中,建议增设“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两科目,取消“修购基金”、“固定基金”两科目,建议采用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予以资本化,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分期确认和分摊,同时根据谨慎性的要求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里不再重述。

笔者认为,只有建立健全水文单位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并落实管理责任,科学、规范地管理,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效益,促进江苏水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江苏水文现代化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 于洪,陈晓春,郗毓秀.浅探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基建资金核算[J].财会月刊(上、中合订本),2010(11).

[2] 付同青,徐建龙.论建设单位会计并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制度基础[J].财会月刊(上、中合订本),2010(11).

上一篇: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问题探讨 下一篇:资产要素概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