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宣杭高速公路宁国至千秋关段绿化设计

时间:2022-08-25 11:48:58

宁宣杭高速公路宁国至千秋关段绿化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宁宣杭高速公路宁国至千秋关段的绿化设计,根据高速公路绿化的要求,从植物生物学、生态学及环境美学的角度,阐述了绿化设计主题及设计特色,并提出了施工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速公路 绿化 设计 施工注意事项

0 引言

宁宣杭高速公路宁国至千秋关段是安徽省规划的“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的“纵一”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起于宁国市东的平兴,接宁宣杭高速公路宣城至宁国段与扬绩高速公路宁国至绩溪段交叉的宁国枢纽,自西北向东南经汪村、中溪、狮桥、仙霞、云梯,终于皖浙交界的千秋关,路线全长40.202km。项目采用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中央分隔带宽度为2.0m,路面类型为沥青混凝土。

项目所在地宁国市境内山峦叠嶂、自然风光秀美、生态环境极佳,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圆竹之乡”称号。结合沿线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及植被等生态、环境因子情况,本项目景观设计的主题是:东津竹海、核桃飘香。

1 绿化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

环保景观设计的总体原则是尊重自然,融入自然,保护环境,选择的植物结合已建成示范高速公路的经验和当地物种的调查后优选组合。在设计中力求反映时代风貌、地方特色,结合高速公路车速快、车流量大、所处区段的特点,严格遵守交通线路的特殊要求,保障行车安全,贯彻“四季常绿、三季有花、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简洁明快、大气势”的设计原则,实现路域植被快速、立体化恢复,突出景观、生态效益,既能满足高速公路绿化功能的需要,又能起到景观效果。

2 绿化设计

2.1 中央分隔带

中央分隔带绿化起着遮光防眩、视线诱导和改善景观的作用。防眩树种选择适应本地气候、抗逆性强、耐干旱、抗病虫害、枝叶浓密、常绿的蜀桧、山茶,并配以常绿和落叶花灌木,如木芙蓉、箬竹、黄杨球等,10~15公里变换一种模式设计。地表绿化从美化路容和改善小气候出发,选择铺草坪为主,使地表得以有效覆盖,防止土层污染路面,达到保湿效果。选用马尼拉满铺,该草种具有耐旱、成坪快、生长缓慢、耐修剪等特点,适于本地区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分离式路基间绿地面积比较大,采用大面积草坪种植,列植银杏、每15m点缀种植着棕榈并两侧满铺毛杜鹃和金边黄杨,通过绿化中黄色、红色、绿色三种色调,使道路绿化在满足防眩功能的同时,更具美感。其间点缀花灌木组成图案,并配以时令花草形成草色青青、花朵艳丽的效果,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两侧色块延续着波浪形的构图,常绿灌木选用了植株高度为30-35cm的毛杜鹃、高度为41-45cm的金边黄杨两者组合,修剪后形成高低错过(高差约10cm)得色带,形象生动,富有特色,好似河水波浪,体现宁国东津河特色。

常绿与观花的间隔种植,利用其不同的花色、花期相配合,能使道路的线型富于变化,并且由于成片的观赏效果,增强美化效果的同时加深了道路的空间感。

2.2 路侧绿化

路侧绿化以“东津竹海”为主题,路线跨越东津河或沿河展布,且在河流两岸竹海丛生,其中河漫滩全为竹林,竹海无边、风光无限,在填挖交界处采用阔叶箬竹绿化,与周围的竹海相得益彰,体现竹林风景、沿河风采特色。

路基边坡绿化以植草为主,间植少许灌木。绿化采用种草坪及花灌木等固土护坡。对于挖方路段前的填方结合段的绿化,采用密集绿化方式,从乔木过渡到中灌木、矮灌木。

路堑边坡绿化主要以狗牙根、高羊茅、紫穗槐、火棘等草灌混植。第一级边坡可同时考虑种植爬墙虎、紫藤和迎春等垂吊植物,边坡平台绿化设计,在平台上培耕植土30cm,种植灌木,株距2m。

2.3 互通立交绿化

互通立交绿化是公路绿化的重点和核心,景观设计通过多种绿化手法的巧妙结合,建造出视野开阔,格调明快,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植物配置主要以灌木(特别是花灌木)为主,其余树种作点缀布置,在布局上满足互通立交的功能需要。合流处留出一定视距,布置低于驾车人视线的植物,保证足够的安全视线;在转弯处外侧栽植高大独立的乔木,以诱导驾驶员的行车方向,并产生一种安全感。

宁国枢纽互通临近宁国市,是宁国市附近的重要出入口,在绿化设计时充分考虑植物的季相特点和色彩搭配,选用色泽绚丽的枫香、红叶石楠、金边黄杨,搭配当地常见树种栾树、小圆竹,以及花形优雅的紫玉兰,色彩鲜艳的红花继木球,形成一幅景色艳丽、错落有致的互通绿化美景。

中溪互通绿化设计的景观主题是“核桃飘香”,绿化选用当地常见经济作物山核桃,同时为配合当地的竹林风景,在互通区种植慈孝竹,再配合红色的榆叶梅、金黄的向日葵以及夹竹桃、连翘,优美的自然风景尽收眼底。

2.4 取、弃土场的绿化

取、弃土场堆积边坡采用香根草护坡绿化技术。在坡面沿等高线开挖种植沟种植香根草,利用香根草生长迅速,分蘖多,根系发达的特点在短期内覆盖平台面,迅速恢复坡面植被,经过2~3年的演变,逐步过渡到以灌木为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在实现固土护坡、水土保持的同时完成生态恢复。

3 绿化施工注意事项

3.1 地表平整、填土要求

为使植物生长良好,土壤必须保证有一定的厚度和肥力,同时要做到地表平整,对不适宜的土壤需进行换填处理。护坡道亦要做地表平整,并向边沟方向有一定的倾斜度,以利于排水。

3.2 苗木种植、养护

3.2.1 种植材料和播种材料

种植材料应选用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的苗木,规格和形态应符合设计要求。播种用的草坪、草花、地被植物种子不得有病虫害,引进的外来种子应有检疫合格证,发芽率达85%以上方可使用。

3.2.2 种植前的土壤处理

种植土壤的深度至少应满足植物生长的最低要求,草本花卉30cm、草坪地被30cm、小灌木45cm、大灌木60cm、乔木90~100cm。种植前应深翻绿地、去除杂物、平整绿地。

3.2.3 种植穴、槽的挖掘

种植穴、槽的定点和放线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必须准确。种植穴定点时应标明中心点位置,种植槽应标明边线。挖种植穴、槽的大小将根据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和土壤情况定。一般应比种植苗木的根系和土球的直径大20cm、深10cm。穴、槽必须垂直下挖,上口下底相等。

3.2.4 苗木的运输和种植

苗木的运输应以最快的速度运至施工现场,对根系、树冠、侧枝进行适当修剪。苗木应按按设计图纸标明的位置种植,种植深度应以土球为标准,一般以将土球埋没为标准,回土时要分层捣实。新植树木应当天浇水,浇水一定要浇足、浇透,第二天再复水一次。

3.2.5 苗木的养护管理

养护工作需及时,根据苗木的生长状态、土质、气候情况及病虫害情况,及时对植物进行灌溉、浇水、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人民交通出版社.

[2]《城市绿化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高速公路匝道圆曲线上的涵长变更计算 下一篇:无机活性墙体保温砂浆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