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在“脱口秀”

时间:2022-08-25 11:27:43

一、 反思:高年级学生“不会说”,为何

小学高年级部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强,其原因有二。

1. 心理原因。笔者发现,课堂上低年级学生异常活泼,高年级学生整齐划一,比较沉闷。低年级的学生“爱说不会写”,高年级的学生“会写不爱说”,大部分学生发言或演讲时都会局促不安,会脸红,出汗,心跳加速,张口结舌无法说话。因此,除非在老师或长辈半强迫的情况下,他们一般选择不发言。如果发言时遭到批评或嘲笑,他们会选择以后再也不做公开的发言。

其实,在这些现象的背后还有社会原因。“沉默是金”“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样的名言沉淀在许多人的意识里。家长们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多能说”,只追求他们“多能考”,关注智力训练,忽视能力培养,更谈不上在心理上给孩子什么帮助,使他们有信心进行口语交际了。

2. 教学原因。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训练中,教师占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教得不好,学生当然也练不好。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因为“口语交际”在每个单元中只安排了20分钟的教学时间,很多教师不把它当成重要的内容来上,有时甚至是用几分钟的时间一带而过,把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完成其他练习。所以,问题首先出现在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上。

问题还出现在教师不能更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不只限于在课堂上训练培养,在实践中锻炼,才能进步得更快,得到最全面的提高。教师给优秀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多,给普通学生的实践机会太少,这样就不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 尝试:帮助孩子们自信地“脱口秀”

1. 了解教材体例。要想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教师首先应该明白各学段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写的设计思路。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前后对照,可以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如第一学段中要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第二学段中就是“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第三学段中就完全没有提到讲故事了,而是更为强调学生自己的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只有熟悉每个学段的目标,老师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方向,制订好每学期、每单元、每节课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而我们更应该明白,第三学段的目标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有扎实的基础,高年级学生流利的口语表达来自低中年级老师们锲而不舍的雕琢。到了高年级再谈加强训练,已经是亡羊补牢了。

注意了纵向的比较,我们也不能忽视横向的联系。认真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教材为教学提供了哪些口语交际的“话题”也是很重要的。苏教版中关于“口语交际”的话题分为: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讨论类。在教学中,先分析这个话题属于哪一类,再联系学段训练目标,明确本次训练重点放在培养哪方面能力上,确定教学的大致方法和步骤。这样精心钻研教材,才能真正依据教本,一步一个脚印地训练好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 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实质是仿真训练,使学生感到自己正处于一种实际的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这种特定的感受来唤起学生对口语交际的需要,产生兴趣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自觉口语交际的目的。而自觉状态中的心智活动就会活跃,配合协调。

我们目前使用的苏教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的话题很生活化,这样就有利于老师们依据教本,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听话说话的热情。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用音乐渲染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一段精彩的电视录像、黑板的美化、教室的布置、制作有关活动道具、生活实物的展示等。如笔者在教学口语交际“学会赞美”时是这样安排的:课文中有一个话题是妈妈辛苦工作了一天,还烧了可口的饭菜给孩子吃,让学生扮演这个孩子来赞美妈妈;读过题目后,老师将围裙系在腰间,变戏法般从讲台柜子里端出三盘炒好的菜来,然后邀请学生上台来与老师共同扮演相关角色,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情境之中。其实,只要肯花些时间,巧妙地创设情境对每位老师来说都不是难事。

3. 注意方法指导。口语交际能力包含了“听”和“说”的能力,但又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其实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学生们之所以在课堂或其他公开场合不能表现出应有的能力,是因为说话还不够有条理,用词不够准确。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的是教给他们“说话”的方法和技巧,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

教方法和技巧,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示范”可分为“直接示范”和“间接示范”。直接示范就是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自己表演或与学生共同扮演角色,给学生最准确直接的指导,如前文中提到的“学会赞美”一例。间接示范就是教师在学生进行表演、讲述后,进行课堂评价时,对某个学生讲述内容或肯定或纠正,如在“担任小主持人”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肯定了一个学生开场白形式新颖,许多孩子立即模仿起来。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课堂上对训练内容的总结,配合教师点拨式的板书,让学生将课堂上的心得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这样学习起来效果更好。

4. 帮助调节心理。想让学生主动地开口“说话”,参与口语交际,就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但语文老师毕竟不是心理辅导老师,太专业的工作大家做不来。根据笔者自身体会,还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打破他们身上无形的“禁口令”。

兴趣是人们追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他就会对该事物特别关注,并多去从事与此事有关的活动。一开始,教师可能会发现学生对口语交际不感兴趣,这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先培养促进积极的学习动机。公平竞争是促进积极学习动机的良好手段。本来,在低中年级时,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老师提供锻炼机会的多寡,孩子们在口语交际能力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而挫伤了后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鼓励他们重新再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上进心,对于他们的一点点兴趣的萌芽都要鼓励,并且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其次还要确保获得奖励的机会是均等的,给每个孩子口语交际的机会。教师还要增加任务的吸引力,有趣又不难完成。最后注意反馈和评价,要奖励不同的能力,表扬学生的不同方面,使孩子们觉得自己是独特的“这一个”,是得到老师欣赏的“这一个”。

5. 开展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第一,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第二,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尤其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价值的活动,给学生增加交际实践的机会。环顾我们的校园生活和社区生活,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机会还真不少。在校内,孩子们可以参加各种演讲、朗诵比赛,可以当小记者采访他人,可以在课堂上表演课本剧;在校外,孩子们可以去敬老院慰问,可以去有关单位参观访问,可以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他们将学会怎样真诚地与他人沟通,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如何与别人交流合作,从而将课堂学习的知识技能进一步消化吸收,为己所用。

但笔者同时认为,这样的实践活动不能放任自流,每次活动前还需要有老师的精心策划,以便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实践的机会。如利用晨会课可以进行“一分钟新闻”介绍,每天让一个孩子上讲台介绍昨天的一条重要新闻;利用假日小队开展“向身边的小伙伴介绍一本好书”的活动等等。

很多孩子是很有语言天分的,这需要我们细心地引导开发。

上一篇:让言语体验真切而深刻 下一篇:初中语文实施研究性学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