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三个基本判断

时间:2022-08-25 11:24:24

对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三个基本判断

批发市场将长期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核心

无论是我国国情农情,还是基于国际经验,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批发市场都将是我国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核心。

从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现实和发展趋势看,在相当长时期内,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核心地位无法动摇。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基本特点是“三少”,即大型农场少,大型农产品零售商少,真正运转良好的规范农民合作组织更少。以上的“三少”特征,加上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集聚特点,直接后果是“三小”,即农产品超小规模生产、农产品小规模零售和消费者小批量频繁购买。“三少”、“三小”的格局,决定了任何试图全面减少流通环节的政策措施(包括近年来大力实施的“农超对接”)取得实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生产者和小规模零售商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大海”中,即便一些大型超市从生产基地直接采购的比重有所提升,即便农产品电子商务异军突起,也基本上不会动摇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核心地位。发达国家流行的订单农业、农工商一体化企业等“现代”农业组织模式以及“农超对接”等短链流通方式,在我国仍将长期处于辅助地位。

从国外经验尤其是东亚地区的经验看,批发市场也始终处于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核心。在东亚地区,农业生产者规模普遍较小,超级市场尤其是综合性大型超级市场的发展也落后于欧美国家,批发市场反而能够大量节约农产品交易的时间和费用,长期主导着农产品流通。在东亚地区,农产品的批发市场经由率曾长期超高80%。在过去几十年间,由于大型超市迅速发展,东亚地区主要农产品的批发市场经由率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但是下降过程总体而言比较缓慢。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最新研究报告,在过去的20多年间,除花卉外,其他所有类别的鲜活农产品的批发市场经由率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1989年,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的批发市场经由率分别为85.3%、82.7%、78.0%和23.5%,但是,到2011年,这一数据则分别变为73.0%、45.0%、56.0%和9.9%。不过,批发市场仍然是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62.4%的水果蔬菜(将蔬菜和水果合并计算的经由率,在日本称为“青果”)和56%的水产品仍经由批发市场进行交易。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国产水果蔬菜的批发市场经由率高达90%,花卉的批发市场经由率也高达83.4%(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食料产业局2013年的官网数据)。另外,该国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经由率的下降,主要不是源于连锁超市绕开批发市场从农场直接进货,而是由于加工食品和进口产品等市场经由率低的物品在流通中所占的比例增加所致(农林水产省食料产业局,2013)。以上经验表明,在农场平均规模较小的国家或地区,无论其整体经济和农业发展的水平如何,批发市场往往长期保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核心地位。大型连锁超市的迅速扩张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之间,并不必然是竞争和互替关系。

产地市场相对于销地市场的重要性将不断提高

今后一段时期内,农产品销地市场的数量将会持续减少,产地市场数量将会增加。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都经历过以销地市场为主的阶段。但是,顺应产销一体化的要求,各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开始出现微妙变化,即销地批发市场逐渐萎缩,而产地市场尤其是产地集配中心或收购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美国是如此,日本和欧洲也大多如此。在这些国家,虽然销地批发市场在各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地位都呈下降之势,但产地市场的地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变得日益重要。在日本、韩国、台湾地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变迁,产地市场的重要性的不断提升。日本农协系统约3000个农产品集贸所,发挥着产地市场应发挥的挑选、包装或冷藏以及组织上市等重要职能。台湾各地也建有较高水平的产地市场,要求入市农产品分等分级、包装,在包装上标明供货商、品名、品级和数量等,由于大大提升了农产品质量水准,对农产品大量而快速地集散并高效对接超市、电子商务、直销等新型流通方式并实现优质优价,非常必要。而在超市极其发达、农产品批发市场经由率不断下降和“农超对接”非常普遍的欧美国家,农产品产地市场同样重要。在西欧,一般在农产品的集中产区,都建立有以“集货”为主要功能的交易市场,为附近地区的农场主出售农产品和大中城市采购商集中收购农产品提供一个直接见面、接洽交易的场所。法国著名的伦吉斯批发市场自从1990年代初期以来的交易量开始不断萎缩,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法国国内迅速崛起的连锁超市在郊外和产地建立了大量的集配中心,从这里直接向各连锁店发运货物。在美国,近 80%的农产品也是从产地经物流配送中心(实际上发挥着产地市场的功能)直接到达零售市场的。

不宜将所有农产品批发市场都界定为公益性市场

在所谓“公益性”的界定方面,必须考虑到我国的独特背景和现实约束,即已有众多多元化投资主体建设的、以“谁投资谁受益”为基本特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必然形成强烈的“路径依赖”:如果笼统地将所有农产品批发市场都界定为公益性市场,是否会引发政府越权或违法的嫌疑?但如果仅仅将所有新增批发市场界定为公益性市场,那么这些新增的公益性市场与既有市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在今后进行竞争?这些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都是日本在近百年前制定《中央批发市场法》时不曾遭遇的。或许正是因为如此,2014年中央1号文件所使用的表述是“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课题组的建议是:公益性市场应该以产地市场为主,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市场为主。东部地区的市场、销地市场、城市市场可认定为半公益性市场。

对于被认定为公益性市场的批发市场,国家尤其是中央财政应该在基本建设投资方面占大头。对于被认定为半公益性市场的批发市场,国家也应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收集与等方面承担更多的投入责任。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市场流通处、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供稿)

上一篇:价格波动 谁在搅局 下一篇:科技与欢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