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本视角看待经济发展

时间:2022-08-25 10:30:35

从人本视角看待经济发展

摘要:工业化和科技化促进生产力不断增强,城市化、商业化和全球化促使物质极大丰富和区域繁荣、组织的高效和民主的发展。但是,在另一方面,也使富有与贫困的两极矛盾发展到极端以及导致商业欺诈、政治腐败和效率失衡甚至人类精神世界的凋敝。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远离人类生存的意义。人类社会越来越走向真正发展意义的相反方向。走上了一条“反发展”之路。本文以人本视角展开研究,讨论发展母体的能动过程。从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角度分析“反发展”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发展母体;反发展;人的本质;真正的发展

发展伦理学的先驱德尼・古莱曾经提出一系列疑问:在技术普及、各国相互依赖的当今世界里,什么样的生活好、什么样的社会好?物质的丰裕一定会带来生活的充实吗?人类发展是否不仅仅意味着现代科层制度、高效技术及高生产力经济这三者的系统结合?

后继研究发展问题的学者们从各种角度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一般意义上讲,经过20世纪科技发展远远超过人类几千年创造的总和,导致生产力的飞跃前进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生产力的提升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自20世纪末以来,在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研究中,“增长至上”一直被奉为真理。经济学家为经济的增长而欢喜,为财富的增长而倍受鼓舞。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技和信息替代了土地和人力成为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也将世界各国、各地区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然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仅仅拉近了各国、各地区的时空距离,却并没有实现它的发展初衷:经济增长可以使富人受益,也理应使穷人受益。现实的情况却是:无论是富国与穷国之间,还是富国或穷国国内,贫富差距都是惊人的。分配不公,环境恶化,道德丧失等问题正在使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远离人类生存的意义。人类社会越来越走向真正发展意义的相反方向。走上了一条“反发展”之路。正如德尼・古莱所判断的:如果一个繁荣社会里的成员都受到一种非人一般制度的操纵,那就不是发达,而是扭曲。如果一个社会的“发展”培养了新的压迫和结构役,那就是“反发展”。众所周知,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财富的同时也积累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制度缺陷,发展中国家在谋求发展之路时或多或少地模仿了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同时也继承了缺陷。例如经济发展、社会现代化、政治体制的建立和文化西方化给拉丁美洲带来的巨大的人性代价。随着所谓发展的深化,发展的目的由使人类生存和生活状态的改善而逐渐走向非人化模式的钻研。

一、认识发展的母体

世界上有两种对立过程在发挥作用。总体来看,这两种过程构成了产生发展的母体。第一类过程影响人们对大自然的控制力以及产生财富的力量,我们可以把它归于“技术才能”名下;第二类过程指世界上一些国家对其他国家在财富、权力和思想方面进行的控制。第一类过程分析,本文以人的本质及需求属性为基础展开研究,首先要确定人的涵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这样定义人:“从最初的动物中,主要由于进一步的分化而发展出了动物的无数的纲、目、科、属、种,最后发展出神经系统获得最充分发展的那种形态,即脊柱动物的形态,而在这些脊椎动物中,最后又发展出这样一种脊椎动物,在它身上自然界获得了自我意义,这就是人。”然而,人是生活在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高于一切动物的动物。赫胥黎解释说:“只有人能创造可理解的和合理的语言天才,就凭这种语言,在他生存的时期逐步积累经验和组织经验,而这些经验在其他动物中当个体生命结束时就完全丧失了。因此,人类现在好像是站在大山顶上一样,远远高出于他的卑贱伙伴的水平,从他的粗野本性中改变过来,从真正的无限源泉里处处放射出光芒。”所以人超出纯生物范围,而是能动的改变客观世界的一种力量。

二、从人的本质分析发展过程

人构成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由许许多多有生命的个人组成的群体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有意识和思维,人能制造工具和生产,这一特点是人区别于自然界其他动物的根本点。在第一类过程中,人类对大自然的控制能力是随着生产工具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强的。由于人的自然属性要求人同其他动物一样,在自然界中找寻满足自己生存的基础资源,不论是水源、果实、食物链上的任一生物,还是河流、树木、洞穴及草原,人类对自然界的使用无异于其他动物。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带人机器大生产时代,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大工业化发展所必需的动力问题,推动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蒸汽机的使用深化了人类的自然属性的和物质性的需求,也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界的使用。自然界所蕴含的资源被挖掘出来,蒸汽机在纺织业,冶铁业,采煤业和交通工具方面的使用,使自然界的资源进一步满足了人的自然属性的要求。马克思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继而讨论:“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身而存在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那么,在这里,马克思在肯定了人是自然存在物的同时也肯定了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他认为:“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因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揭示出了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进而在《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等重要著作中进一步发展了人的二重性理论。人的自然属性具有生态特点。在发展母体的第一过程中,人与自然界的互动由对自然的依赖到对自然的控制表现出生态性向经济社会性的转变。引发这样转变的关键因素即为劳动。具体而言是对工具的使用。工业革命使得人类对工具的使用由手工转向机械,从而引导社会发展从手工工场时代迈向大机器生产时代。18世纪和19世纪社会财富随着生产工具的机器化暴增,社会发展进入大工业经济时代。20世纪,由于人的自然属性的继续深化,人类对生产工具的开发不断升级,量子力学和信息技术将人类的生态性扩展到宇宙空间,从而人的生存时空改变了。那么,由这一自然生态性的改变引发了经济社会性的改变,社会的人的时空性也发生了变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进入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总之,在发展母体运动的第一过程,其特点表现为技术之变的动力。那么,在第二过程的分析中,更加体现了人的自然与社会统一性这一人的完整本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机器只是一种生产力。以应用机器为基础的现代工厂才是生产上的社会关系。”到工业革命完成时,工厂制度在工业生产中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进而的结果是无产阶级的产生最终导致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对于工人来说,对土地依赖的自然属性彻底的被大机器工业割断了和农村的联系,剥夺了他们最后一点独立活动的自由。大机器工业完全割断了工人同农村的联系。同时,以人的社会性为体现的经济生活围绕着“经济人”的假设展开。“经济人”的假设是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和基本范畴,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在社会中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获取自然属性的最大满足。在工业革命完成后随之而来的是19世纪70年代的技术革命,电力、内燃机的应用推动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信的广泛使用,人类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又得到了极大地拓展。经过前两次的科学技术革命,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而在发展的同时,也埋下了违背人性本质的祸根。有产者的自然属性的满足的同时是对无产者自然属性的限制。殖民者的最大化利润的追求是对被殖民者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摧残。不平等、不公正的萌芽开始生长。一些国家对另一些国家,一些人对另一些人在财富积累、政治生活和社会文化方面的控制在经过第三次的科技革命之后,以空前的速度和广度进行着。20世纪40年代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达到了质的变化。这次革命是建立在四项重大科学发现基础上的。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科学。从而导致科学技术领域,特别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宇航工程和生物工程方面都有惊人的发明和突破。这些技术手段使人的生存领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自然本身的复杂性因人类的创造之举而得以增强,生命朝着多样化和精致化方向发展。同时,这些技术手段也使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和产业结构明显变化使得城市人口猛增,社会居民结构和生活状况发生剧烈变化、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和完善、世界市场的作用日益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而闭关自守。地区性和全球性的经济组织,经济协定多不胜数。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垄断地位,控制着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性产品生产并且通过投资和贷款影响其经济发展的方向,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危机使国际关系紧张和矛盾激化。

三、从需求属性分析发展过程

在发展的母体运动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自然性由于工具化和技术化的生产动力得到极大地延展,从而引发社会性的不断变化。但是,人的自然性因为强大的技术动力泛滥了人的物质需求,从而使得人的社会关系和非物质需求没有随之发展和满足。正像东欧捷克的著名学者奥塔

锡克认为的,人们的需求可以分为两种属性,一种是经济性的物质需求,另一种是非经济性的非物资需求。“社会生产的发展,从来都不仅是为了满足肉体的需要,而且也是必须从物质上不断保证满足各种各样在社会中产生的非物质需要。”工业化和科技化促进生产力不断增强,城市化、商业化和全球化促使物质极大丰富和区域繁荣、组织的高效和民主的发展。但是,在另一方面,也使富有与贫困的两级矛盾发展到极端以及导致商业欺诈、政治腐败和效率失衡甚至人类精神世界的凋弊。

因此,真正的发展是建立在人的本质基础上的。真正的发展应该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发展是一个友善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残酷的过程。真正的发展不是以牺牲一些人的利益为代价的。把发展看成是人的发展就是认识到发展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真正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成熟,而不是全球化的财富激增和全球化的分配不公正。真正的全球化是建立在基本道德准则和社会程序的基础之上的。人的汇聚组成世界的范围和主体,全球的公平公正就是人的本质的平等和正义。

上一篇:浅议我国环境生态的相关问题 下一篇: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社 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又好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