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农村建设中环保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时间:2022-08-25 07:52:27

对新农村建设中环保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在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广大农村环境污染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工业点源、农村面源和生活污染纵横交错,给农村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农村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如何遏制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环境持续恶化问题,不仅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环境污染 问题探源 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工业污染、环境破坏程度日益加深,以及农药、化肥超标使用等多重因素影响,农村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如何遏制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环境持续恶化问题,不仅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

一、当前农村环保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广大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工业点源、农村面源和生活污染纵横交错,密若蛛网,特别是个别欠发达地区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短期行为,给农村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

1.农业生产方式粗放造成的污染

(1)化肥污染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家肥迅速甚至完全退出农用肥系列,依赖化肥便成了促使农作物增收的重要途径,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单位土地面积使用化肥量最高的国家之一。

(2)农药污染

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着大量使用高毒低效、高残留的农药现象。农药的使用只有1/3左右被农作物正常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河流、地下水、土壤及农产品中,不仅给农村以及城市环境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而且严重影响到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据林业部门统计,许多原先比较常见的鸟类,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3)地膜污染

随着大棚农业的日益普及,不可降解塑料地膜的大规模使用,农村因此而造成的“白色污染”也在加剧。农膜残留量在农业耕地中越积越多,形成不可降解地膜,不仅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了耕地质量,影响了农作物生长,而且在缓慢分解过程中所释放的有毒污染物,已成为土壤和农产品被普遍污染的又一个源头。

(4)农作物秸杆污染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村中农作物秸杆有40%以上未被有效利用,或一烧了之,或弃之于村边、院落,或堆放于沟渠、行道两旁,在雨水的冲刷下,大量渗入地下水或直接排入河道,不仅浪费了大量尚能发挥作用的能源,而且污染了空气环境、河流和地下水资源。

(5)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

近年来,随着农村养殖专业户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猪、养牛、养羊、养兔、养鸡、养鸭等养殖业方兴未艾。由于大多数养殖场污染物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许多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大量畜禽排泄物、污水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入下水道或随意堆放,给周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给农村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特别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水库、池塘因养殖的污染,已经变成了污水池,造成了鱼类的大量死亡,严重危及周边村民的生活用水。

(6)污、废水灌溉

由于行政管理方面的松懈或漏洞,许多地方来自工业、矿山开采、金属冶炼等污、废水都直接排放,使不少乡村河流和中小型水库都受到了严重污染,进而使被灌溉的土壤和农产品受到污染;有些地方的农民还直接引用工业或城市污、废水灌溉庄稼,这些污、废水因重金属超标给土壤质量和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仅以川东地区一煤矿为例,污染源达十几个乡镇,几十万人饮用水严重受到污染。

2.工业下乡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生产的垃圾总量也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势。但由于农村普遍缺乏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排放系统,绝大部分垃圾和污水得不到任何处理,而被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村旁沟壑或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农药瓶、塑料袋随意乱扔、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给农村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每当洪水过后,河流两边的树枝、电线杆上挂满了塑料袋、粪便纸,实在叫人恶心,不仅使农村环境质量日益恶化,而且对农民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也在与日俱增。

3.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污染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政策上的缺失,管理上的漏洞,不少地方以大量消耗资源、缩短矿山服务年限为代价,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在给矿产资源造成极大浪费的同时,也给矿区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矿产资源的过度、过滥开采,造成植被破坏、河道堵塞、山体滑坡、地表坍塌、泥石流猖獗等人为的地质灾害,不仅严重影响到矿区及周边农村的生态环境,而且威胁到附近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仅以国家发改委命名的“亚洲一号”普光天然气气田为例,原来这里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现在是山也推平了,树也砍光了,河道也填平了,机器的轰鸣声代替了鸟语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质量却下降了,住的虽然是高楼大厦,却人心思迁、人心思变。

二、影响农村环境变化的几种重要因素

农村环境污染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造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环境保护上的“重城轻乡”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农村环境保护足够的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的重点一直集中在城市,而城市环境的改善又往往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在硬件建设上,城市都以政府为后盾建设有较为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而广大农村却基本处于空白。加之缺乏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和优惠政策,许多农村都成为污染治理的盲区和死角。

2.地方经济粗放式发展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吸引“高新尖”项目的实力,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往往凭借矿产资源优势或廉价出让土地使用权等举措,把那些在发达国家或地区被淘汰、被禁止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引入进来,其结果往往是:引进一个项目,污染一条河流,掏空一座矿山,祸害四周村庄,殃及子孙后代。有的污染源甚至是几十上百年都不能消除的。

3.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首先,农村虽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但是这一体系中没有综合性的农村环境资源保护法规或条例,现有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条款都分散在《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中。这些法律法规虽然都涉及到农业环境保护,对农村环保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都缺乏系统的农村环境保护的内容。

4.农村环保监督制约机制缺位

农村环保问题之所以越积越多、越来越严重,与农村环保监督制约机制缺位密切有关。一是农村环保主体不明确,没有哪个政府部门能真正对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负全责,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环保部门监管力量薄弱,尽管各级环保系统都设有环境监察执法队,但由于执法人员少、污染企业多,存在“收费过硬、监管乏力”的现象。三是缺乏事前预防及预警机制。有关部门在环境执法上多以事后处罚为主,只有当严重的污染事件发生了,媒体关注了,相关部门才纷纷充当“灭火队”的角色,而如何从源头上消除隐患、杜绝污染、防止事故的发生,却极少有哪个部门真正当成一件大事去关心。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构想与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环境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且面临的形势也是极其严峻的。同时农村环保工作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把农村环境保护提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位置的高度,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才能真正解决好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问题。

上一篇:浅谈工业建筑的再利用策略 下一篇:关于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施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