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管理: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时间:2022-08-25 07:49:21

师资管理: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摘要: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管理水平。重视师资管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重视并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管理者自身管理水平和素质,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作为校长,要致力于培养和塑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开展和教育水平的切实提高,使我国人才培养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师资管理;教学质量;方法;教师培训;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03-2

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定位和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迎合时代的变化,现代教育已不能满足于单纯的知识传递和灌输,而是越来越注重于自我学习,教育的价值取向越来越注重人的全面均衡发展,注重于人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理念越来越多地渗透于教育和教育管理过程中。抓好学校管理,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思想的贯彻、教育观念的落实、教育目的的实现。而其中,行之有效的师资管理又成为学校管理成功之关键。提高师资管理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成为学校管理者面临的、需要着力解决的课题。

一、师资管理是学校管理最为重要的内容

1.学校管理的特点和内容

学校管理,顾名思义,是以学校为管理对象而展开,学校管理的主体是人,是以学校管理者为主的全体教职员工,而管理的对象既有一定的共性,主要是人、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等。但同时,学校管理也有着与一般管理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学校管理的主要特点是:首先,学校的产品是“人”,所谓“百年树人”,其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终身,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就决定了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都应围绕着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目的展开。其次,学校的教职员工与其他劳动者也不同,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个性特征鲜明,而学生作为管理的客体,正处于发展成长期,可塑性很大。这就决定了学校管理的特殊性。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内容庞杂,从微观层面而言,从招生、培养、课程、教材,到教学设备、教学器具,再到后勤卫生,从学生的吃住学,到防火防爆保安全,可谓无所不包;从宏观层面而言,则要通盘考虑学校的内部机构如何设置,人员如何配备,教职员工的评价和考核如何开展,分配体制和薪酬结构在国家既定的框架内如何实施,各种学校管理制度如何制定和落实到位,教育目的如何贯彻落实,教学方法、形式和手段如何创新,如何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等,以上林林总总,共同构成了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

2.师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虽然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内容庞杂,但是,究其根本,学校的一切工作,终究是以“育人”为中心,即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学校管理就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因此,学校管理的重点也就落实到了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上来了。大量的学生管理又大多需要通过教师来进行。作为面向学生、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以他们的人格、言行、知识深刻地影响着学生,除了学生的父母,教师对学生品行的塑造、人格的养成、价值观的确立、知识的积累、理想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影响甚至伴随着一生。事实上,在那些寄宿制的学校里,以及在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超过了父母。教师在课堂内外,用什么样的言行影响着学生,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用什么样的情绪和状态感染着学生,都会对学生产生一些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由此,在学校管理中,教师的地位十分突出,他们既是学校管理者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管理的主动参与者,他们既在较大程度上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又是管理学生的主力军,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是通过教师教出来的。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育改革的本质是体现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将目前普遍存在的“唯分”、“唯考”,一切围绕考试和分数转的单一的考核标准,逐渐向贯彻素质教育,追求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的方向努力。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因此,教育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质量的提升。师资质量的提升又与学校师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师资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加强学校师资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围绕教育改革的目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目前的教学改革面临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全方位的变革和创新。但是,为什么而改,改的目的是什么,需要体现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关系到改革方向的根本性问题。本文认为,教育改革中必须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念,确立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依靠教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和谐、宽松、民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氛围,同时在教学活动和学校一切活动中,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倡导师生的共同发展。即,需要明确学校师资管理的目的是:努力发挥教师的特长,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开发人、服务人,贯彻人本主义理念,一切以人为中心展开学校各项管理工作。

2.重视并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除了把好招聘关,注意挑选高素质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外,重视和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是师资管理的重点。一方面,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他们的品德修养、行为作风、穿着谈吐,都对学生产生着最为直接的、潜移默化的、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科学发现能力和科学兴趣,以及思考能力、推理能力、探究能力的初步养成,独立思考习惯、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提高教师素质理应成为师资管理的核心内容,学校师资管理应以教师培训为抓手,努力开拓教师的视野,着眼于教师自身道德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乃至艺术素养的提高。

具体地说,教师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价值观、教育理念的培训,包含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理论的灌输,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思想;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培养教师的职业荣誉、职业良心、职业归属感,培养教师热爱教学、热爱学生、愿意终生从事教育的职业感情,以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三是业务培训,现代社会新知识层出不穷,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如:专业知识的丰富和补充,教学技能的提高等等;四是心理学教育学的培训,包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遵循,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等;五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培训,如,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到拉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兴趣和潜能的开发,学习、探究、合作、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六是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培训,主要涵盖班级管理、课堂管理、活动管理、课余小组管理的方法、技术、技巧等。

此外,在教师培训的方法上,应当具有多样性,除了上课外,还可以采用研讨会、论坛、沙龙、辩论等多种形式,老教师的传帮带,随堂听课、教学笔记、教学心得、教案的交流和评比等,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并与教师激励、晋升机制相挂钩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也是学校师资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需要破除以往单一的以升学率、考分为导向的教师考评机制,建立科学的、立体的、全面的、综合的、涵盖教师道德、业务、态度、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绩效评价体制和评价方式。通过科学的考评机制,引导并做好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关注教师自身成长和发展。

在对教师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根据学校工作自身的规律,对教师进行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奖励,并注重教师的评价与激励、晋升、职称评定、收入分配相联系、相挂钩,从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4.管理者自身管理水平、管理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所学校没有高水平的管理者,就难以有高水平的教职员工,更难以产生高素质的学生。学校管理者身处学校管理的第一线,每天都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管理课题,因此,需要学校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在中小学普遍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今天,意味着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均由校长来领导和负责。尤其是随着校本管理理念的提出,学校管理的权力下放到学校,同时也将学校管理的主体、主要责任人落实到学校,校长作为第一负责人,负有责任。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思路,对学校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地实施学校管理,学校校长应当是熟悉教学与教育规律、具有较高的教学和教学管理水平的内行,应当是具有较高的宏观思维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也是具有一定的权威、责任心的管理者。作为学校管理的主要责任人,校长应立足本于校,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宏观的思路,努力将自己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尽可能地解脱出来,聚焦于学校管理的大局和学校体制化、制度化的设计,努力打造规范管理、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综上所述,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又是教育的竞争。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竞争的成败。重视师资管理,努力提高师资管理水平,培养和塑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又成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期待通过学校师资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开展和教育水平的切实提高,从而使我国人才培养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高举“立美育人”旗帜,打造“美丽乡村”学校 下一篇: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