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蛇吞象”海外并购的融资支付方式探析

时间:2022-08-25 05:57:26

企业“蛇吞象”海外并购的融资支付方式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企业“蛇吞象”跨国并购成为经济热点,融资支付问题是这类并购的核心问题。文章主要从并购的支付方式、融资方式及障碍两方面进行探析,以期为我国企业将来该类并购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跨国并购;支付方式;融资方式

国际化并购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整合;一种是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整合,就是所谓的“蛇吞象”式并购。前者容易后者难,中国企业对国际企业的并购多属于后者。融资支付问题是我国企业“蛇吞象”海外并购的关键问题,这类并购一般涉及到的金额非常大,必须通过外部筹资解决。

一、确定并购支付方式

实践中,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证券支付。

第一,现金支付。对企业而言,现金支付的最大好处是不改变企业现有的股权结构,进而现有股东控制权不会被稀释。同时,现金支付可以使企业迅速完成收购,避免了因时间拖延带来的并购难度加大。但是,现金支付会给企业造成沉重的现金流负担。比如TCL通讯在收购阿尔卡特之后,由于现金流紧张,一向靠打“广告战”过日子的TCL移动,竟然在合资后暂停支付各地分公司三个月的广告费用。另外,对于跨国并购而言,采用现金支付方式还意味着收购方必须面对货币的可兑换性风险及汇率变动风险。

第二,股票支付。相比较现金支付而言,股票支付的优势显而易见:企业不需要支付大量的现金,因此不会影响主并企业的现金状况。但是,股票支付会使企业股本结构发生变化,股东股权被稀释。股票支付的另一个缺陷是:发行股票手续繁杂,耗时耗力。并购时间的延长会使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大,比如更多的企业参与并购竞价,从而将使企业的并购成本上升,并购难度加大。

对于目前国内“蛇吞象”式的跨国并购,采用股票支付方式的较少。除了上述股票支付的缺陷之外,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国外目标公司多为拥有百年历史的国际知名品牌,而国内并购公司大多经营时间不长且名不经传。融资时,目标公司的股东不愿意接受外国市场上不知名企业的股票。

第三,混合证券支付。混合证券支付方式是指多种支付工具的组合,这些支付工具不仅包括上述的现金和股票,还包括公司债券、优先股、认股权证和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通过把各种支付工具组合在一起,可以扬长避短。这种支付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所采用,如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其实际交易价格是17.5亿美元,具体支付方式包括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和5亿美元的债务。

二、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现状及障碍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的融资方式较为单一,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国内银行贷款以及国际银团贷款。而西方国家中较为常见的换股合并、股票支付等方式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较为少见。单一的融资方式使我国企业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与“蛇吞象”海外并购的巨额资金需求产生矛盾。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现时融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企业自有资金有限。通过在国内市场的多年打拼,大多数企业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企业进一步向外扩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我国甚至国际上重大的“蛇吞象”并购案中,由于涉及的交易金额非常庞大,并购方很难依靠自身积累的现金流来完成交易。

第二,银行贷款限制。商业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筹资渠道。尽管中国银监会在2008年12月6日下发的《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中允许商业银行向在中国境内及外国进行收购的国内企业提供贷款,但指引也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必须较其他贷款更加严格地管理并购贷款”。指引中的一些重要条款,如并购的资金来源中并购贷款所占比例不应高于50%,并购贷款的期限一般应不超过5年等,这些限制使企业贷款难度加大。另外,申请银行贷款需要经历繁杂的审批程序,历时较长,可能会使企业错失并购良机。

第三,企业债券市场不成熟。在欧、美等国家,企业债券是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成熟的国外债券市场,企业债券的品种较多。而我国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并不活跃,且债券品种单一,难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对债券发行主体的盈利能力、负债规模及资金用途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因此许多企业无法通过债券筹资实现并购支付。

三、总结

目前,我国企业“蛇吞象”跨国并购的支付和融资方式较为单一,国外并购的主要融资支付方式国内企业无法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并使并购后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现金流压力。首先,国家应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企业跨国并购的支持,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化的融资渠道。其次,国家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融资渠道的拓宽提供支持。同时,应进一步简化融资的审批手续和程序,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缩短企业的融资时间。最后,应加强企业海外融资的保障措施,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担保,使我国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平台,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戴娟萍,李连华.高级财务管理[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2、付代红,王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融资支付问题分析[J].会计之友,2010(35).

3、王书仁.并购融资结构与支付方式问题研究[J].投资研究,2010(6).

4、聂志萍,雒敏.“蛇吞象”并购的融资风险解析[J].财会通讯:综合(中),2010(9).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从财务视角透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上市公... 下一篇:有关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