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外作业不再单调

时间:2022-08-25 05:36:09

创新――课外作业不再单调

【摘 要】中小学生减负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事实上,减负在当前教育界绝对不是一个新话题。为了解决这个“痼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曾三令五申要求“减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再次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关键词】课外;作业;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再次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事实上,尽管许多家长认为作业多、孩子累,但老师们却坦言,给孩子的作业“减负”太难,当了12年的小学语文老师的曹老师说,家庭作业量多、量少很难控制。布置得少了,很多孩子根本学不会,布置得多了,家长孩子都叫苦连天。“主要现在科目多,孩子们作业自然增加,现在我们也是宁多不敢少,一旦作业少,一些家长会觉得老师在偷懒,老师也怕期末成绩不好,影响学校排名。”

传统的语文课外作业让学生机械地抄写,简单地背诵,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老师一定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孩子做最少的作业学最多的知识,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芳草地。

要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芳草地,必须首先解决现今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中存在的几种问题。

第一,“一刀切”的问题。教师常常不顾学生具体差异,不管有些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另一些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学生所作无用功较多。

第二,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布置较多。教师往往让学生花大量时间来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甚至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作业含金量极低,不仅浪费了学生时间,还禁锢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对作业、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第三,读写训练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没有把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纳入语文作业常规,而只在课本知识学习暂告一段落时临时地、突然地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练笔。致使学生心理上、生活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而只能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教师的突然袭击,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新课程下的作业应当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需要。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使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一、帮助学生明确三种思想

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作业的主人”、“作业即自学”、“语文无处不在”,而“作业即自学”则是三种观念的核心。要让学生从传统的“作业即按老师的要求巩固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一认识误区中走出来,明白作业是为了提高能力自身能力,作业过程完全是自我学习过程。这样学生就能避免逃避作业、应付作业等无效劳动。

二、培养学生养成三种习惯

1.自我检测的习惯

课本知识巩固作业在低段来说,适量的抄写记忆还是很有必要。为了避免重复劳动,老师在设计作业上可以投其所好,以趣味取胜。比如可以开展扩词竞赛,记生字妙法大搜集等各种办法引导学生自觉、有趣地抄写。

2.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学习的能力,这一能力无疑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实践,日积月累地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尤其要引导学生读好三类书:一是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文章,二是优秀的少儿读物,以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充实学生头脑,增加学生文化底蕴;三是科普读物,包括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动态,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促使其树立远大理想。要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作好摘录,并写好读书笔记,真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3.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习惯

生活处处有语文,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浓浓的文化氛围,观察生活可直接丰富知识,提高语文水平。在日记本上能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生活经验就成为学生的财富。

三、引导学生做好三类作业

如果一个农民在自留地上只种豆子,那么,他即使天天锄草、施肥,所获也就只是豆子而已。同样,有了作业自的学生如果天天都只抄写词语,那么他就只是掌握了些~语。种豆子、抄词语固然简单易行,但所获也就有限,相对来说,也就造成了资源浪费:浪费了土地,浪费了时间。所以学生作业也要像农民种地一样搞多种经营。我认为要引导学生耕作好“三亩地”,相应地就要引导学生设置好三种作业本:一是“基础田地”――教材同步作业本,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前后根据自身实际适量有效地作好预习、巩固作业,以此来保证完成课本内容的学习。二是“增产沃土”――课外学习摘抄本,学生在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摘抄优美词句、片段,摘录知识、辑录学习资料,以此来增加积蓄,这主要在双休日完成。三是“试验芳草地”――课外练笔或日记本,可要求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情况每周完成一到两篇小练笔。这样由阅读到练笔,由积蓄到表达,学生生活上、心理上有准备,技能上有积累,持之以恒学生定能言之有物。另外,为了保证学生作业态度端正、方式有效、内容安排合理,自主作业也要及时反馈。一般每周检查一次,这样便于学生统筹安排。同时,自主作业更要允许差异。学生作业质量必然不相同,但只要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认真地做了,学生自身在作业过程中得到了发展,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更积极自主地做好作业,作业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正好满足了学生自主创新潜能的释放,也许一时看不出成效,但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让我们的语文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芳草地。

参考文献:

[1]林治金.《语文课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2]《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2007年第4期.

[3]《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4]李冰霖.《树立课程意识,深化课程改革》,《福建教育》,2002年第11A期.

[5]《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作者简历:

洪铮龙(1985.8~),男,汉族,浙江浦江,校长助理,小学高级,本科,浙江省金华市浦阳第四小学。主要研究学生减负、课外作业整合、学校大阅读活动的整合。

上一篇:优化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下一篇:分析蜡染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