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问题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8-25 05:33:05

谈“问题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要想让课堂顺利地进行,问题的提出是最为有效的手段.长期以来,教育同行们对课堂上的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了问题有真问题和假问题之分,提出只有真问题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对真问题和假问题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还发现一节课上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前后的连贯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不偏离教学主线.笔者把这些问题串联起来称之为“问题链”.现就以高中物理中的“平抛运动”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对问题链的理解与实施.

1问题链在教学中的价值

课堂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又是由多个教学环节组成的,无论在什么样的教学环节中,问题都是不可或缺的.从整体性的角度审视一节课堂,我们认为顺畅和谐、浑然一体的课堂,必定存在一个问题链.在这个问题链的作用下,课堂才得以递进展开,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层层深入,并且在此过程中不走无谓的岔路.因此,问题链最主要的价值就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去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持续的思考.

以“平抛运动”的教学为例,本节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知道生活中的如此例子属于平抛运动;二是学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去分析平抛运动,得出平抛运动的特点;三是尝试设计实验去验证平抛运动的规律,体验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乐趣.其中的重点则是探究如何运用合成和分解的思路方法去分析平抛运动,从而认识平抛运动的规律;难点在于对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无论是目标的达成,还是重点的巩固和难点的突破,问题链都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的思路是这样的:通过演示平抛运动和介绍生活中平抛运动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些看似不同的运动有没有什么共同点?通过这种分析综合的方式,让学生去感知平抛运动;通过提出“要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就必须知道什么”的问题(预设答案是“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来阐明本课的研究课题.其中,可以通过“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轨迹是什么”的问题(预设答案是“曲线”)来辅助学生思考;通过提出“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应当如何分析”的问题(预设答案是“分解”)来确定探究思路;通过“应当沿什么方向进行分解”的问题(预设答案是“水平和竖直”)来明确运动分解的主线;通过“应当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的问题,帮学生打开实验设计的思路;通过“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来得出探究的结论等.以上所提到的问题是本课的主要问题,他们前后联系、互相承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问题链.有了这个问题链,课堂就有了完整性,探究就有了方向性,从而使得本节课能够更为高效.

当然必然强调的是,我们提出问题链的想法,并不是忽视课堂上的生成,不是说用问题链去约束学生的思维,只让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事实上,问题链是动态的,是开放的,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生成有价值的问题,那这些问题就能够立即进入到问题链中来,从而使得问题链更为科学,使得课堂更为开放.

2问题链在课堂上的尝试

我们可以通过该节内容的课堂片段来看看问题链的作用(由于篇幅所限,选取其中部分问题).

对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应当如何分析”和“应当沿什么方向进行分解”两个问题,学生有这样的几个回答:用分解的方法可以让复杂的运动变得更为简单;书上就是用的分解的方法;学习力的分解时有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选择,那运动的分解应当也可以这样.通过这些答案我们判断学生的分析思路,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如果此时对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回答不作追问,那后面的学习就很容易浮于表面.比如说,有学生说书上是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的,这种答案的潜台词是学生有可能看懂了,但缺少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比如说学生能够根据力的分解来推理,但可能意味着仅仅是推理而没有深入的思考.于是我们沿着问题链的思路进行追问:平抛运动能否在一维坐标中进行研究?用分解的思路来研究平抛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作平抛运动的物体受力情况如何?这三个问题可以视作一个小问题链,是为了帮学生深化对运动的分解认识而建立的.显然,通过这一组问题链的回答,学生可以进一步强化平抛运动必须在二维坐标中进行分析,而进入了二维坐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运动分解到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去,而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是最佳的两个方向;确定了这一步骤之后,很容易发现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是不受力的,而在竖直方向是只受重力的,于是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应当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引子,即“物理学习中理论推导出来的结果都应当接受什么证明”来让学生提出“实验”的思路,进而对设计实验的问题进行思考.实验设计中要解决的关键是演示平抛运动,以及使两个小球以相同的速度其一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作平抛运动,证明其在水平方向的时间相等,从而证实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时性.本实验设计中,实验由于条件所限,一般难以实际操作,因此重在思路的提出.

3对问题链作用的深入分析

问题链是具有相关性的问题的集合,如果说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生成一个知识点的话,那一个问题链的解决则可以生成一个知识体系.在对多个课例的问题链进行反思之后,笔者有如下几个发现:一是问题链的设计要注重层次性,问题链必须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是问题链的解决要把握好火候,问题不能太简单,否则不能起到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难的问题不能拖得太长,否则也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三是问题链的使用中要注意总结,要让学生在问题链的解决中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学会自我设计问题链促进自主学习.

仍然必须强调的是,每节课堂的问题链都有大小之分,大的问题链保证一节课的教学方向,一般由课前设计而成;而小的问题链则取决于课堂的生成,应由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反应去设计,其旨在保证小的知识的生成.

问题链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而言,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但却也少有系统的研究,笔者以上所述只作抛砖引玉之用,希望能够得到更多同行的共鸣.

上一篇:高中物理曲线图象位形变化的物理因素分析 下一篇:学生《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研究性学习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