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常用手段和企业内部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中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构想

时间:2022-08-25 03:36:54

基于德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常用手段和企业内部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中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构想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4-000-02

摘 要 企业发展,人才先行。德国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世界市场中保持先锋地位,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功不可没。作者于2016年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下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resden)访学,在此期间深入了解了德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常用手段和企业内部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本文深入探讨德国企业相关成功经验在中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移植,对如何孵化、招募和保留酒店人才,推动酒店长久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德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手段 德国企业内部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中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开发手段

(一)研讨并达成协定 Agreement

德企组织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关于未来发展规划的研讨(企业全体人员参与的研讨每年需至少开展一次),研讨结果需以文件形式记录。该手段需投入较大的精力和时间设计讨论议题,协调参与人员时间以及组织讨论(通常持续两小时)。有鉴于此,中国酒店可于每年年底或开年之际,一方面由决策层(高层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副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等)召集酒店质检部、人力资源行政部、财务部、市场销售部、工程部、房务部、餐饮部等各个业务部门的管理层(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层(基层管理岗位员工)和操作层(一线服务人员)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就酒店新一年度重要发展方向、目标、战略和实施计划展开探讨,并于会后就探讨共识形成纲领性文件。另一方面各业务部门在酒店代表会议结束后召开部门全员会议,就酒店年度发展纲要结合本部门具体实际开展筹议,细化本部门工作目标和执行要求,制定相应年度工作计划,并于计划执行过程中定期常态性召开会议了解实施进度、实施困难和其他相关意见,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扎实高效推进。

(二)工作丰富化和授权 Job Enrichment and Job Enlargement

德企在资深员工寻求工作的一些变化时会考虑给予员工一些新的工作任务或者工作职责(权力),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效。汲取德企经验,中国酒店一方面可合理增加资深员工岗位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可给予优秀员工其相应上一层级职位的某些岗位权限。如酒店总机话务员的工作任务通常为负责酒店电话的接线工作,保证准确、迅速地转接所有来电至相关业务部门,而其岗位工作任务鲜少直接涉及酒店业务处理内容,长期大量重复基本的电话转接工作会令话务员对工作产生倦怠。因此针对对酒店业务运转非常熟悉的话务员可让其在基本的转接线工作任务中增加酒店客源市场拓展以及酒店客房、会议、餐饮、宴会销售等内容,并对其工作成效给予相关工作评价、职位晋升和薪资提升等激励措施。又如针对工作表现优异的餐饮部服务员在考虑将其职位晋升为上一层级的餐饮部主管前就可增加其部分工作权限,如授予编制服务员排班表,监督服务员出勤情况、仪容仪表和工作规范,以及向厨师长提出有关餐饮制作、销售建议等的工作职权。

(三)岗位轮换 Job Rotaiton

德企运用轮流转换员工在企业内部岗位的方式降低员工对工作的厌倦,使之全方位认知企业各部门运作情况,培养企业多面人才。中国酒店在培养酒店人才,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才(决策层和业务部门管理层)时可考虑借鉴吸收此方式。如酒店在计划提拔相关人员为人力资源总监前,可安排其进入各业务部门(质检部、财务部、市场销售部、工程部、房务部和餐饮部等)轮岗工作,使其更清晰了解酒店组织架构,机构设置、岗位设置、工作任务、工作规范及技能要求,以及员工的培训需求、薪资和晋升诉求,使其在晋升后能够更准确地制定人员编制、晋升考核制度、培训制度、工资福利制度、奖惩制度,更容易把握处理人事投诉、劳动争议等问题。

(四)导师及同伴指导 Coaching and Mentoring

德企业经常会采用导师及同伴指导等手段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企业邀请经验丰富、高资质、可信赖的外部专家入驻企业协助处理管理问题,另一方面也会从企业内部发掘高水平员工,委派其与其他员工一起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帮助、指导其他员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中国酒店在餐厅管理改革过程中可积极采用导师指导方式。现阶段中国酒店餐饮存在的共同问题在于餐厅特色和餐厅品牌不突出。众多传统的中国酒店经营者过多注重酒店客房的经营和销售,而对酒店餐饮未能给予足够重视,认为酒店只需为客人提供足够种类的用餐选择和用餐分量即可,并且无需做过多相关宣传,所以导致酒店餐饮不够精细化、特色化、没有广告效应,造成酒店客人更多选择外出酒店就餐,而酒店外客人因缺乏对酒店餐饮的认知亦不会将酒店餐厅作为用餐选择。为解决此问题,酒店可考虑邀请明星厨师入驻酒店餐厅,一方面请明星厨师考察餐厅运作,并在此基础上融合酒店和酒店所在地特色,研发招牌菜品,改造餐厅外观和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请酒店公关销售部门就明星厨师入驻酒店餐厅及时做广泛媒介宣传,打造具知名度和个性化的酒店餐厅。

同伴指导则可作为提升员工英语水平的手段。目前酒店员工总体英语水平偏低,不能自信自如地与外宾交流,影响外宾对于员工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的评价,继而影响酒店声誉和形象。鉴于此,酒店可从内部发掘英语水平较高的员工,委派其与水平薄弱的员工于同岗位工作,亲身示范使用英语进行对客服务,分享英语学习经验,监督同伴英语学习。此种同伴分享激励式的学习方式可较大提高员工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学习效果。

二、企业内部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德企业内部人才职业生涯发展的具体路径,可划分为企业项目内晋升(Project Career Pathway ),技术专家(Expertizing)和管理培训生(Management Trainee)发展通道。管理培训生制目前已在中国酒店业广泛应用,以下着重探讨中国酒店如何借鉴采用企业项目内晋升和技术专家发展路径。

(一)企业项目内晋升(Project Career Pathway )

企业项目内晋升是指人才参与企业制造特定产品的临时项目,通过项目助理、项目统筹、管理助理、项目经理的路径进行职业晋升,临时项目实现预期目标结束后,项目人员有可能进入企业正式岗位,此种路径深受应届高校毕业生欢迎。中国酒店业目前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通常采用管理培训生的培养方式,此种方式通常针对某个具体管理岗位,为培养全面型管理人才,酒店可吸收毕业生参与运营项目。如酒店与各大社会团体、企业合作举办各类活动项目,可招收高校毕业生进入项目工作,进行创造性策划,协调部门内部及与其它部门合作。待其工作能力达到职业经理人标准、建立业界良好的关系网络后委任其为项目经理,主持整体策划,监督计划实施,发现潜在和现实的危机向酒店决策层及时提出预防和消除意见。通过项目操作管理的实践,毕业生能够迅速熟悉酒店各部门运作,拥有庞大的行业资源网络,具备统筹掌控能力,能够胜任酒店正式业务管理岗位工作。

(二)技术专家(Expertizing)

德国企业重视技术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对具有企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的人才专门设置专家岗。中国酒店行业正面临激烈的竞争,为使酒店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急需熟悉酒店各方面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指导企业提升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利润最大化。然而目前中国酒店总体薪资水平较低,难以吸引高水平人才进驻。鉴于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面提高薪资水平,可考虑运用德国模式特设指导酒店运营的专家岗位,并给予此岗位受聘人员丰厚薪资,以此可极大地解决酒店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

企业发展,人才先行。将德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常用手段和企业内部人才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成功经验在中国酒店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移植,能够孵化、招募和保留酒店人才,推动酒店长久可持续性发展壮大。

(注:本论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上一篇:浅谈员工培训如何适应油田企业新常态 下一篇:浅谈物业公司服务外包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