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探路后备“村官”培养链

时间:2022-08-25 02:47:19

2013年7月12日,巫溪县塘坊镇金龙村。

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品益收到一份“成绩单”。

前些天,村“两委”干部接受了镇党委、村党支部和当地群众代表的联合测评。

成绩揭晓,李品益被评为“优秀”。

“祝贺你连续两次被评为优秀。”镇党委书记詹祖燕表示祝贺。

然而,就在三年前,李品益还是另外一副模样。

“村官”乱象

2010年,又到村“两委”换届时。

“选战”在即,塘坊镇金龙村各个候选人厉兵秣马。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热门人选,时任村文书李品益信心满满。

此前,他已经当了六年村干部,自认为经验丰富、实力雄厚。

却不想,李品益在选举中一败涂地。

“工作理念落后;牵头能力不足;群众基础差,班子不团结……”镇领导细数李品益落选理由。

李品益听后,心灰意冷。

李品益没选上,其他人也没能讨到好——此后三年,由于村干部不得力,金龙村党支部软弱涣散,引起群众强烈不满,以至于后来乡亲们拒绝推选村“两委”干部。

“这样的问题,在全镇并不鲜见。”詹祖燕说,全镇有八个村和一个社区,其中大部分村干部为初中学历,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

对此,巫溪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贺德林也深感苦恼:截至2011年,全县一共有村支“两委”干部593人,平均年龄49岁,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17.1%。“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村级干部队伍逐渐显现出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偏弱等问题,难以担负农村改革发展重任。”贺德林说,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村级干部选拔培养模式的滞后——在一些偏远农村,村党组织对村干部选拔培养对象不清晰、程序不规范、考核不严格,加之一些乡镇党委监督滞后,由此滋生了拉票贿选、“近亲繁殖”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化解“村官”乱象,从2011年底开始,县委组织部深入各个乡镇,对村干部选拔培养工作进行集中调研,一共梳理出三大“梗阻”环节。

一是“选”,即选拔对象不清晰。由于受到农村宗派、宗族势力干扰,造成村干部选举“能人不能干,庸人争着干”的困局。

二是“教”,即教育培养缺乏针对性。长期以来,村支“两委”干部岗前培训乏力。

三是“用”,即缺乏实践舞台。村干部后备人选没有用武之地,既不能展现才能争取群众支持,也很难从实战中积累工作经验。

从2012初开始,巫溪县委组织部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同时向三大“梗阻”发动进攻。

选拔搭台

2012年2月底的一天,塘坊镇党委办公楼。

李品益迈进办公楼。

“想不想再当一回‘村官’?”詹祖燕开门见山。

“想——但我能力不够,群众基础也不好。”李品益坦言。

“愿意就行。”詹祖燕一笑,“镇党委准备将你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选——凡是成为村级后备干部的,就能得到一系列培养。”

“有这等好事?”李品益眨眨眼。

针对“选”的问题,县委组织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库——以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和大学生“村官”为重点对象,通过乡(镇)和村级党组织推荐、群众民主推荐和个人自荐,推选出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农村优秀人才,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加以重点培养。

“为了切实保证人选质量,每一名村级后备干部,都经过了严格的反向测评程序。”贺德林说。所谓反向测评程序,即在村级后备干部选拔过程中,设置“责任意识差、生活作风不检点、创新意识不强、公益心不强”等12项反向测评内容,通过上级党组织考察、党员群众讨论评议和公示三大环节,最终通过者才能入选。

“根据个人能力强弱,村级后备干部会被细分为三个培养批次,逐年培养、渐次提升。”贺德林说,“这就保证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2012年3月初,塘坊镇有九人成为村级后备干部。李品益也是其中之一,但他却有些诚惶诚恐。

“我见识不够、能力不足,恐怕不能胜任。”李品益对詹祖燕说。

“你的担心,不少后备干部也有——组织上早就考虑到了。”言毕,詹祖燕神秘一笑。

提升“内功”

2013年8月,巫溪县古路镇观峰村。

观峰村是市级党建示范点,党建工作颇负盛名。

一天上午,村委会会议室第一排,李品益正在听课。

讲台上,县委党校教授正在讲《如何当好一个村干部》:“当好村干部,学会处理基层矛盾是一项基本素质,要学会用感情和人脉‘融化’矛盾,学会依靠政策和法律法规处理矛盾,学会建立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各类突发矛盾……”

讲台下,李品益挥笔如飞。“以前当村干部时,全是跟着感觉走。”他说,“听了党建专家的教导,我茅塞顿开。”

针对“教”的问题,县委组织部牵头,定期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经济、社会管理、党务等专题培训。

“一年来,县上的培训我参加了三场,镇上的培训每个月都参加。”李品益说。

密集培训中,李品益的能力渐渐提高。

实战引导

2012年的一天。“镇党委决定推荐你为金龙村党支部副书记人选。”詹祖燕开门见山地告诉李品益。

李品益有些吃惊。

这是巫溪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的另一项创新:岗前锻炼。

针对“用”的问题,县委组织部在全县挑选一些村社领导岗位,选派有潜力的村级后备干部前往锻炼,通过实践提升能力。

到2013年9月,全县有125名村级后备干部接受岗前锻炼——在岗前锻炼的过程中,巫溪县委组织部也设计了一系列制度。

“我能行吗?”面对考验,李品益有些犹豫——此时的金龙村,由于干部能力不足,村党支部长期陷入涣散状态。

“镇里会支持你。”詹祖燕安慰道,“第一,镇党委会帮你联系产业发展项目,为你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争取群众信任;第二,镇党委会指派专人,担当你的‘工作导师’。”

李品益将信将疑,走马上任。

他随即发现,詹祖燕的两个承诺并非说说而已。

上任前夕,镇人大主席秦小虎就找到李品益。

“镇党委研究决定,由我担任你的‘工作导师’。”秦小虎说,“以后工作上有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见第一个承诺兑现,李品益长出一口气。

2012年底,经过多方联系,镇领导说服了一家豆瓣生产企业,将生产基地放到金龙村。

村民动员、土地流转、青苗引进、日常管护、统一出售……在秦小虎全程指导下,李品益率领干部群众完成了辣椒种植基地建设的全部环节。

这一年,金龙村辣椒基地初战告捷——200亩种植基地生产辣椒上百吨。

“明年,村里准备将基地扩大到500亩。”见镇党委承诺相继兑现,李品益信心大增。

“李品益有能力,为人也不错!”乡亲们也对他赞誉有加。

截至2013年9月,巫溪选拔村级后备干部542名,其中125名接受了相应培训。

“通过选拔培养的一系列制度创新,村级后备干部形成了稳定的人才梯队。”贺德林说,未来,他们中的大部分将走上村“两委”工作岗位,成为农村发展的领头人。

上一篇:抢抓功能区划分机遇 打造万盛经济升级版 下一篇:都市功能拓展区产城融合要突出六大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