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的方方面面

时间:2022-08-25 12:42:59

让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的方方面面

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教育应属于基础教育。在基础教育的阶段,所有的学科都负有教育,教养,双重的任务。因此每个学科的每位老师都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要贯彻思想品德教育。现代教育,在注重学生素质提高的同时,却忽视了基础的核心教育――德育教育。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做到除了教会学生英语方面的技能外,还要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寻找最佳教书育人途径,但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负担过重,特别是在某些乡村中学达不到教学要求,教学困难大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在于更加重视知识载体的作用,而任何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总是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相联系的。而英语学科作为一种知识传授载体的同时,更应去传习德育教育的内涵。当前应该将德育教育运用到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来,在德育教育这个力点上做文章,下力气,产生推进教学效果的巨大重力,以实现教师的科学指导与学生的轻松学习的和谐统一 。如何在教学这个主渠道中渗透德育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语言关。

小学英语是英语教学的入门阶段,主要针对的是基础教育,因此是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英语的意义进行教育,让学生了解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应用的语言之一,许多国家都把英语作为母语。国际业务往来的信函,论著,研究成果等都广泛的用英语出版发行。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到,英语在我国日益普及。就拿学校开设的英语学科课程为例,在我们这群80后小的时候,英语学科一般是从四年级开始,农村的学校还没有开设英语课程。而现在,从一年级孩子们就已经在接触英语课程了。由此可见,英语在我国普及很迅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许多国外的先进技术被引进,国内产品走出国门,这新产品的说明书均离不开英语。因此,英语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教师可举一些生活中学看得见摸得到的例子,直观的教育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小学英语学习的阶段,教师要通过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英语材料,打好语音,词汇基础,练好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英语既有规律性,又有习惯性,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既有稳定性,又有变化性,从而树立正确的语言关。

二、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内容,渗透德育内容。教材是寓德德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实是课堂寓德德前提。

在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的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对话、故事、图画等都会有大量的德育内容融入其中。体现在许多方面,拿最简单的介绍家人来说,英语表示为There are four people in my family. They are my father, my mother,my sister and I. 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这是英语的表达习惯,先人后己。就是说在介绍家人或朋友的时候,应当先介绍别人,最后说自己。通过这一习惯用法的教学,即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关心尊敬他人,先人后己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又例如“lady first”是尊重女士的一条基本准则,也体现了自我风度及良好的修养,培养学生具有绅士风度;“What can I do for you”只是客气化,而是看到对方有困难而要真心事宜的帮助对方;“H0w do you do?”是初次相识朋友间的问候,而“How old are you”对女士而言是粗鲁及其不礼貌的表现。一次在教学提问What do you like,出乎意料的竟然有同学回答“I Like money,对如此的金钱观,我及时进行了教育,并告诉他:“ Money isn’t the most important.”

三、把德育内容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英语作为一种外国语言不是轻易就能学好的。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单词的背诵,语音的正确性,语法的应用,习惯用语的不同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中的大敌。因此学习英语的过程也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在入门阶段,发好每一个音,读好每一个字母,学会每一个词,都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学风。通过听说训练,书写训练,阅读训练等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作风。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要多练习,多实践,同遗忘作斗争,持之以恒,增强了学生顽强克服困难的意志。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科德育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采取灌输的方式,不少又是采取渗透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学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深刻而又沉重的变迁。

因此,切实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走出学校德育工作误区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具体细致的系统工作。除学校常规教学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军民共建、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向深层次的心理品质教育延伸,向高层次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扩展,将养成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步发展,成为道德品格完善的新人。

综上所述,教师与学生都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德育新理念的新认识。教师既教学生,也教自己;学生既接受教育,也要影响教师;在教学相长和自己教育自己的德育氛围中,师生共同完善着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促使自己成为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人。作为职业教育者,我深知应摆正自己对教育的思想认识,达到人教合一,为国家培养更多素质全面的全方位人才。

上一篇:论保险与金融的依存关系 下一篇:浅议多媒体网络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