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对认知的“变脸”态度

时间:2022-08-24 11:59:16

社会排斥对认知的“变脸”态度

谈起社会排斥,有人会顿觉周身似乎笼罩在一股莫名的冷气压下,心中升起一种极力想要摆脱的焦躁感。据星座说的描述,天秤座也许是最受不了这种受人排斥的滋味了,因其认为追求人际和谐才能缔造“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美好生活,一团和气才能促成秤子们的思维奔逸。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讲,社会排斥又露出了它的“温柔笑脸”,带给他们更多的个人空间,允许他们保留更多的自我观念,不靠别人只靠自己,反倒是促进了个人能力的发展。那么心理学又是如何解释社会排斥的“变脸”呢?

社会排斥阻碍认知过程

认知,也叫认识,是指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现象。形象点儿来说,人脑就是一台电脑,对外界输入的视觉、听觉等各觉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提取和决策、判断。

Baumeister & Twenge(2002)对社会排斥对个体认知造成的影响产生了兴趣。他们通过让被试者做一个人格量表,但测试的真实结果并不立即告知被试者,告知的是为了把被试者分配成三组的虚假结果,即:(1)社会排斥组――“您在以后的生活中人际关系很差,朋友较少,甚至婚姻关系也不稳定,最终以孤独终了此生”;(2)事故组――“您在未来容易遭受车祸、自然灾害等事故,导致你经常出入医院”;(3)人际和谐组――“您在未来的生活中朋友较多,人际和谐,婚姻关系稳定、幸福,最终在受到别人的关爱中过完此生”。

研究者们以这三种实验条件来了解社会排斥对个体认知过程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排斥确实会阻碍个体的认知过程,使个体的思维能力受到破坏,而人际和谐组和事故组的思维结果并未受到对未来做的“虚假预测”的影响。

研究者给出的解释是:由于社会排斥会使个体产生厌恶感、焦虑感等消极情绪,其认知执行功能不得不把一部分认知资源分配过来压制这些消极情绪,这就使得个体在对较为复杂的认知任务(比如推理、决策等)投入较少的认知资源,最终导致推理、决策等思维任务成绩的不佳。相对于那些较为简单的认知任务而言,比如编码,即把新信息转化到个体原有的认知框架中以便记忆,或者回忆无意义音节等产生的破坏作用较小,相应地,研究者也没有在上述三种实验条件下的被试者完成简单认知任务(编码、记忆无意义音节)之间发现显著差异。原因在于个体对简单认知任务进行加工时实行的是自动化加工模式,不需要个体对于加工过程进行严密的控制、投入较多的认知资源。这一阶段,即使个体需要投入一些认知资源来压制社会排斥产生的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也不会降低这些简单认知任务的自动化加工质量。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对于促进人类的复杂认知加工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创造力绝对是一种高级思维加工过程,鉴于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创新”的重视,不论是“众创”也好,“个创”也罢,终归是和谐的人际协作提供的方方面面的创新资源,加速了国家、公司、项目组等的创新步伐。

社会排斥促进个体创造力发挥

爱因斯坦在晚年时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说道:“我年轻时对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个角落里,安静地做我的研究,公众人士不会对我完全注意。”泰戈尔曾经也评价爱因斯坦为“一个常常被称为孤独的人”。我想对于这样一个追求独立个人空间、喜欢独立思考的人来讲,也许他会钟情于社会排斥。不仅如此,柯林・威尔森(Colin Wilson)在他的著作《旁观者》(The Outsider)一书中也指出,那些具有很高创造力的个体由于依照自己的生活原则来活动和交往,不大顾及社会中大众普遍接受和认同的行为原则,而把自己置于常常处于社会边缘,或许还被他人称之为“怪胎”或“二”。与此同时,这些“怪人”们却用他们强大的创造力改变着世界、影响着人类。我们也知道,创造性思维涉及到记忆、推理、信息整合、决策等多种复杂认知加工,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些创造家们与社会排斥形影相随,认知却不受其影响呢?

Sharon H.Kim等人在2013年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了社会排斥对创造性思维所产生的影响。在这里面,她假设社会排斥可能对不同的个体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有两种区分,即独立自我概念和相互自我概念。独立的自我概念指个体看重自身的价值和利益,相互自我概念强调的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Kim认为,对于拥有独立自我概念的个体而言,社会排斥倒像是一种加速器,加速他的创造性思维的加工,对于他们来讲,受到社会排斥更印证了“我与他人不同”的自我认知,加强“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不是依附于某一群体而存在的,我需要投入更多的认知资源来完成这项任务”的自我信念,这些认知反过来又增强了他们独立的感觉,使其具有更多的创造性想象。相反,对于相互自我概念的个体来讲,社会排斥可以驱使他们积极采取措施来修缮他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把精力、资源投入到认知活动中来。

社会排斥对你来讲,是促进创造,还是去餐馆请人吃饭修缮关系,关键取决于你的自我概念,是你更看重自身的独有特点,还是投入到人际交互中的精力多一些呢?所以,社会排斥之于你的高级认知活动,比如创造,还是要看你自己啊!这时,有人就在想,有没有那么独立和相互各占50%的自我概念呢?如果有,那么人际和谐和创造非凡将融合于一人,那么他绝对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上一篇:路怒症你中招了吗? 下一篇:创新驱动发展 “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