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放置引流管预防腹壁切口脂肪液化

时间:2022-08-24 11:40:10

【前言】皮下放置引流管预防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治疗方法:全部560例腹部手术患者,均为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0例术后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留置引流管1根,引流管长度与切口等长,从切口上方另戳口引出固定,引流管外接手雷式负压引流器1个(容积200ml),皮肤及皮下脂肪浅层4号丝线间断贯穿缝合,术后...

皮下放置引流管预防腹壁切口脂肪液化

摘 要 目的:探讨用皮下放置流管持续负压引流预防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方法。方法:选取妇科经腹手术的肥胖患者5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80例,对照组用传统的皮肤皮下脂肪分层缝合法或贯穿全层缝合法。治疗组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引流管1根,皮肤及皮下脂肪浅层用间断贯穿缝合,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并记引流量。结果:治疗组患者1例发生脂肪液化,对照组患者有32例发生脂肪液化。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下放置引流管对肥胖患者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 皮下放置 引流管 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是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手术患者中肥胖患者的增多及术中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不断增高的趋势,并且液化感染率明显增高,为正常人的1~3倍[1]。脂肪液化一旦发生,处理起来较为棘手[2],不仅增加患者精神、肉体上的痛苦,还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腹部手术肥胖患者560例,以腹壁皮下脂肪厚度>2.5cm作为肥胖的标准。年龄20~63岁,平均41.5岁。

治疗方法:全部560例腹部手术患者,均为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0例术后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留置引流管1根,引流管长度与切口等长,从切口上方另戳口引出固定,引流管外接手雷式负压引流器1个(容积200ml),皮肤及皮下脂肪浅层4号丝线间断贯穿缝合,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并每天记引流量。对照组280例患者术后切口单纯用传统的皮肤皮下脂肪分层缝合法或贯穿全层缝合法,皮下未放置引流管。

术后处理:术后每天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并记引流量,观察引流液性质。术后3~4天或引流量<5ml时可拔除引流管。另一组未放皮下引流管的患者按常规换药。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3~5天静脉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结 果

术后切口皮下放置引流管的患者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其余患者切口Ⅰ期愈合,脂肪液化发生率0.35%。而未放置切口皮下引流管的患者中有32例发生脂肪液化,脂肪液化发生率11.42%。经多次引流换药后愈合。

讨 论

传统的皮肤皮下脂肪分层缝合法与贯穿全层缝合法发生脂肪液化的机会并无差别。Kores等用不缝皮下脂肪层的方法缝合一组肥胖患者的腹部切口,结果并没有降低腹部切口的裂开率[3]。对于肥胖者的腹壁切口皮肤及皮下脂肪浅层间断贯穿缝合,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留置负压引流管有利于及时引流渗液,减轻切口内组织压力,可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从而减少因切口脂肪液化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住院时间的延长、经济负担的加重,减少外科医生的工作量,减少医患之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术后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留置负压引流管,皮肤及皮下脂肪浅层4号丝线间断贯穿缝合的方法,既可使切口有良好血运和良好对合,又可使脂肪层的渗出液和术中损伤而脱落的坏死细胞引出体外,能够有效地预防肥胖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此方法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Strauss RJ,Wise L.Operative risks of obesity.Surg Gynecol Obstet,1978,146(2):286.

2 严律南,姚臻祥.现代普通外科手术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6.

3 Kores S,Vyavaharkar M,Akolekar R,et parison of closure of subcutaneous tissue versus non-closure in relation to wound disruption after abdominal hysterectomy in obese patient.J Postgrad Med,2000,46(1):26.

上一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57例救治体会 下一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救治体会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