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形式对安全绩效影响研究综述

时间:2022-08-24 11:39:00

企业培训形式对安全绩效影响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的同时,也暴露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安全管理薄弱等问题。企业安全管理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培训又是重要的安全管理行为之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程。本文主要是对培训形式对安全绩效的影响进行综合和评述,提出不足之处,帮助相关学者和企业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培训形式 安全绩效 综述

目前,许多煤矿提高了对培训的重视,培训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培训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在学术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对培训的研究比较笼统,主要是对定义和作用进行定性描述和概括,对培训形式对安全绩效的影响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对培训形式和安全绩效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为下一步深入实证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一、企业培训形式相关理论与研究

Byarsetal认为增进员工技能的培训,包括在职培训、工作指导培训、工作轮调、学徒制培训、课堂培训等。

G.Yohe认为不管在线课程采用了多么炫目的计算机技术,多数人还是偏爱有真人互动的学习课程;由此不难想见,何以最成功的在线学习课程,总是能结合先进计算机科技与传统会面授课者。

林佳蓉指出在线学习能有效降低培训成本及时间。学员通常特别偏好多媒体技术,因为这使他们能同时接受不同的感官刺激。陈艺在培训形式的选择分析中指出了8中培训形式,并找出影响培训形式选择的各种因素,经研究调查发现这些因素包括培训目标、学员构成、工作条件几方面。

盛丽萍、李振明在其文章中浅谈了欧美等国家基于职业安全教育培训的形式,并说明了对我国职业安全教育的启示。冯琪、王倩、谢立春、程怡民在文章中以计划生育工作为背景分析了各种培训形式的特点及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

张建伟在其文章中例举了12中培训形式并进行了优缺点对比,对于培训形式的选择做了简单的论述。刘湘丽将培训分为传统型和新型培训形式,并对信息技术条件对培训形式的影响做了说明,对两种类型的培训形式做了对比。

郑常青指出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的成功实践,培训形式不断创新,除传统的讲授法外,有角色定位演示法、视听教育法、行为矫正法、参与式训练法等。各种教育培训的形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往往需要将各种形式配合运用。

二、安全绩效相关研究

安全发展之初,Thomas Rockwell,Tarrants等人就开始关注安全绩效的测量,以揭示企业真正的安全工作水平和安全状况。80年代以后重大的灾难事故不断发生,由此各个国家也相继成立了安全监督机构和行业协会等,对各行业企业的生产提出了相应的硬性的、客观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以指标的完成情况代表企业的绩效。随着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人们不断的研究各种安全影响因素,很多新的安全管理形式应运而生,安全文化、行为学、心理学都不断的引入到了安全领域,新的安全理论和形式的应用带来了怎样的安全绩效的提升由此受到关注。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对安全绩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U.Kjellen把安全绩效或是安全指标定义为测量组织(企业)控制事故风险的能力的一个度量。

张双文在《组织气候与安全绩效关系研究》中定义安全绩效:是指基于企业安全方针和目标,与组织的安全风险控制有关的,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的可测量结果。安全绩效可以用组织安全目标的满足程度来表示,也可具体体现在对某类安全风险控制效果上。

于广涛指出安全绩效评定是对组织或个人与安全有关的优缺点进行系统描述。

王长建、傅贵在安全绩效指标探讨一文中指出安全绩效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在运作上的整体表现。

齐蕊将安全绩效的概念定义为:按照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建立的一系列用于衡量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现状的可测量的结果。

王生年引入了关键绩效指标概念,即KPI,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过程和活动,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获得持续的发展。提及安全绩效的重要性。

尹晓贝在石油钻进HSE业绩测评及形式研究中,分别针对钻井公司的钻井队作业现场、车间、一类公司、二类公司等设计了不同的业绩测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和事故状况几个方面的指标。

三、培训形式对安全绩效影响机制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关于培训形式对安全绩效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大多数都集中在安全氛围、安全承诺、安全投入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很少直接从安全管理行为特别是具体安全管理行为的方向研究,现有的模型很少,而且基本上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又由于安全氛围、安全承诺等定义模糊不清,导致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来支撑模型。安全氛围常被认为是组织氛围的次组合,而安全绩效则为组织绩效的次系统;使得安全氛围会影响安全绩效的观点被广被接受。

Hoffinan和Stetzer的观察发现,即证明了安全氛围确实会通过工作实务对安全绩效造成影响。而Neal等也同样发现安全氛围对安全绩效会有所影响。French和Bell则是认为安全实务会产生安全氛围,且影响到安全的绩效;至于其它与安全相关的维度,同样与安全管理实务、安全氛围问都有相关关系,并进而间接影响到安全绩效。他们还将其对安全氛围与安全绩效间的复杂关系观点以图说明其彼此间的关系。

国内学者关于培训对安全绩效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大多学者延续国外的科研成果研究安全氛围、安全投入对安全绩效或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特定情境下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研究。吴聪智针对制造业从事安全氛围与安全绩效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安全氛围与安全绩效间是具有显著正相关,其中又以管理阶层对安全绩效的正相关最为显著。陈红从“心理契约”视角构建“矿井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全新属性特征分类体系”,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中国煤矿企业矿井作业人员的心理契约的内容与结构”。

四、国内外研究评述

综合上文对培训及主要形式的研究现状综述,这些文献,虽然总结了培训的各种形式和各种培训的功能,但是没有总结形成出系统科学的分类规律,也并未从系统性的角度来探讨培训形式的影响因素,这样就很难研究出不同培训形式对煤矿安全绩效的影响。以上对安全绩效的国内外研究综述可以看出,国外对安全绩效的概念及应用研究较为深已经从先期对安全绩效评估狭隘的思想中有所改进和向深层次扩展,对安全绩效及指标的概念有进一步的指明,同时对如何进行安全绩效评估也有很多的研究与实践。相比较而言,我国对安全绩效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指标含义、重要性等基础概念方面,而对安全绩效的理解上也还处于初级阶段。以往关于培训与安全绩效关系的研究很少,学者们主要是从单纯探讨安全管理、安全氛围,安全投入等与员工不安全行为、安全绩效的关系,很少讨论培训和安全绩效的关系,特别是没有深入对培训形式对安全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对于安全管理行为对安全绩效影响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在石油、建工的领域,以煤矿这一复杂研究对象来探讨的非常少。

上一篇:浅谈正当防卫的开始时间 下一篇:当前旅游行业宣传方式创新发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