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性阅读策略

时间:2022-08-24 10:50:16

浅谈研究性阅读策略

从对文章的初步阅读开始,选择一定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阅读,到自主互动地交流、评议、内化,从而理解语言文字,掌握阅读方法,这是研究性阅读的主要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一、创设氛围,铺垫研读基础

这是进行研究性阅读的基础,要求教师具有民主化的教学观念,树立“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的理念,为学生创设一个超前的、开放的、民主的学习氛围。

二、选择专题,进入研读境界

研究性阅读的实施,关键是要选准研读点,以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探索,从“带着问题读”向“读出问题”转变。那么如何确立研读点呢?

1.以课文的题目为研读点

文章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眼睛,蕴涵、透射着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从课题入手,往往能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找到问题的切入口,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

2.以课文的作者为研读点

教材中有许多名家名篇和写名人故事的文章,以作者为切入口,形成一个板块来进行研读,使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在学习《养花》时可联系《猫》,并把《林海》提上来组成板块学习研究,感受语言大师纯朴自然、风趣清新的语言特色,感受大师的崇高人格。课外可以研读老舍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解这位现代文学家。

3.以课文重点词句为研读点

课文的重点词句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围绕中心词句展开研究性学习,必定能突破主旨,击中要害,提高学习效率。

4.以课文的插图为研读点

许多课文配有插图,尤其是低年级的教材更为突出,而插图所显示的往往是文章的精华。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把课文插图作为研读切入口,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5.以文中的标点符号为研读点

一篇文章中有许多标点符号,由于它形状小,位置不明显,常常被忽视。标点符号也和语言文字一样起着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样可作为研读点。

6.以课后习题为研读点

课后的“思考练习”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重要的研读点。

7.以课文的写作特色为研读点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充分发挥好例子的示范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多研究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巧妙构思等特点。

8.以思维发散点为研读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有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以外,还有别的不同的方法,要适当地把课文内容进行扩展,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写,一图多说”,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思维发散点确立研究课题,既是对所学的新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学生思维的有益锻炼。

9.以课文争议处为研读点

我们要求设计的研读专题具有挑战性,学生普遍感到困惑、迷惘,而急于弄个水落石出。这样,学生才会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到争辩中,在争辩中互相启迪,查漏补缺,深化认识。

10.以课文矛盾处为研读点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有故事情节发展的冲突,人物内心矛盾的流露。以“矛盾”点作为研究课题,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深层次地对课文人物的精神品质的挖掘,从而达到消化、吸收的目的。

三、深究感悟,反馈研读成果

在确定研究专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加工处理信息,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交往、沟通,以科学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则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一些方法指导和思路点拨,不失时机地发现和发扬学生的创意与其他闪光点。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处处有研究课题,这些课题能培养学生自主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锻炼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上一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探索 下一篇:浅议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