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时间:2022-08-24 10:24:42

德国人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在德国留学,在德国深造,留在德国工作,不知不觉已经快十年。由于从事的法律工作经常会与一些老人打交道,我眼中的德国老人是幸福的,不只是因为他们的晚年生活衣食无忧,还在于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并不贫瘠。即便寄居养老院,亲人不在身边,他们的心灵也会获得愉悦和慰藉。对于很多德国老人来说,开进养老院的幼儿园已经成为晚年生活的快乐之源,没有什么能比孩子们宛如天籁之音的笑声更让人感到温暖和幸福的了。

I财产留给幼儿园I

在德国,老人通常很少帮忙照顾孙辈,大多数人退休后会选择住进养老院,德国也是欧洲养老院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2014年8月,因为一件遗产诉讼案件,我来到一家名为“爱之家”的养老院做调查。这里居住着215名70-90岁的老人,而在德国,这也只是很常见的养老院规模。

第一次来到养老院,这里便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并不像我原来以为的那样安静和讲求秩序,而是十分热闹,每个角落都洋溢着笑声,而这些笑声大多数居然来自于十几个四、五岁的孩子。养老院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小孩子?负责接待工作的养老院副院长施瓦茨先生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原来两年前,在汉堡政府的积极促成下,一家幼儿园搬进了这家养老院,原本的初衷是让这些少有亲人陪伴的老人感受到天伦之乐,而实际上,这个目的也达到了,而且还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就拿我负责这讼案的当事人弗兰克先生来说吧,他之所以要在临终之前更改遗嘱,将名下三分之一的财产捐赠给养老院内的这所幼儿园,正是因为感念孩子们给他的余生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抚慰,并希望这笔钱能让更多的孩子为养老院带来笑声和希望。

我询问了愿为弗兰克先生做见证的三位证人,他们分别是艾迪、杰西卡和大卫,三位老人都证明弗兰克更改遗嘱的时候头脑清楚、意识无碍,是他们亲眼看着弗兰克写完遗嘱后寄给律师的。我原来还有一个问题想再详细问一下艾迪,可他看上去却有些焦急,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告诉我,今天该轮到他给孩子们讲故事。于是,我只得让艾迪去赶赴他的“约会”。

而此时,在养老院的娱乐室里,已经聚集了将近20个孩子。看到艾迪走进来,孩子们马上围拢过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期待和兴奋的光芒。艾迪也很快融入其中,开始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讲起故事来。此后,因为那件诉讼我又找艾迪聊过一次,从中也了解了更多关于弗兰克与幼儿园孩子们之间的故事。

弗兰克是五年前住进“爱之家”的。他原本是一个严肃的人,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62岁那年,弗兰克的太太去世,惟一的儿子又在柏林工作,一年之后,他选择了住进养老院。

尽管养老院里年龄相当的人很多,但对于性格有些内向的弗兰克来说,真正融入其中却并不容易。直到两年之后,汉堡市政府推行“一老一小”项目,鼓励幼儿园搬进养老院,“爱之家”也被定为首批示范养老院,弗兰克的晚年生活才展开了另一幅美妙的画卷。

不过最初幼儿园搬进来的时候,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比如孩子们会在养老院里到处跑来跑去,爬上爬下,老人们虽然觉得很好奇,很有意思,但很多人并不真正知道与这些孩子的相处之道,直到养老院工作人员参与进来,老人和孩子们才开始了良性的互动。就像生命的电池一样,孩子们为这些久居养老院的老人提供了全新的能量。

每天上午的运动时间一到,孩子们就会涌入娱乐室,和老人手牵手一起做早操。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还按照老人和孩子的兴趣组织了读书小组、绘画小组、游戏小组、烹饪小组,让老人和孩子一起活动,一起做三明治,一起吃饭……只用了半年时间,这个“一老一小”项目就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爱之家”的老人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都大有好转,生病的老人也变得少了很多。

后来我看到一篇分析文章,文中提到的观点我十分赞同。很多人以为老年人是喜欢安静的,而实际上老人也喜欢热闹的氛围。与幼儿园的孩子一起活动,既可以增强老人的体力,也让他们的大脑思维得到锻炼,同时还能消除孤独感,让他们变得更加乐观向上。对于那些亲人不在身边、无法时刻享受儿孙绕膝愉悦的老人来说,这无疑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I老少搭配,温情加倍I

其实受益的又何止是养老院的老人,孩子们在和老人相处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尊敬长辈,长幼有序,并在老人的规范和宽容教导下成为更优秀的好孩子。

和艾迪熟络了之后,我有时也会在周末时去养老院探望他。有一次去看他时,他正和一个男孩在下国际象棋。一局终了,艾迪指着男孩对我说:“要在以前,莫林可是连10秒钟都坐不住的哦!”

原来莫林曾是幼儿园里最捣蛋的小孩,他最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难道你不生气吗”,他有一个“破坏大王”的绰号,连父母都对他无计可施。而在幼儿园搬进养老院之后,莫林却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包容。无论是他把牛奶故意倒在桌上,还是把弹珠扔进饮料杯,抑或拎着棒球棍跑进活动室,换来的都不是斥责,而是爷爷奶奶们的欢笑,老人对他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你可真有活力啊”,而不是“你怎么就这么麻烦呢”。

慢慢地,莫林改掉了霸王一样的脾气,他开始将好吃的食物送给喜欢的爷爷奶奶,也不再抢夺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的玩具,不再故意破坏搭好的积木城堡,他甚至还有耐心跟着艾迪爷爷学习下国际象棋了……就连父母都对莫林的改变惊讶不已。而只有莫林自己知道,他身上发生的这些改变都要归功于老人们的包容和慈爱。

有一次艾迪病了,卧床躺了一个星期,莫林不但每天都来探病,还给艾迪带来了自己在花园采的花,甚至还会在艾迪打针的时候给爷爷讲笑话,让他别怕疼。病中是艾迪感觉最寂寞孤独的时候,莫林的陪伴给他带来了爱和温暖,而这些都与血缘无关。

都说感情的维系是相互的,养老院的老人把自己的爱倾注给了纯真可爱的孩子,给他们讲授自己的人生经历,照顾他们,保护他们,和他们一起游戏玩耍,而孩子们也从老人身上学会了包容和信任,并使自己成为更受欢迎的好孩子。有数据显示,常和老人相处的孩子会比同龄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待人也更友善,更懂礼貌。

因为“一老一小”项目的效果不错,如今在德国,已有近百所幼儿园搬进了养老院。德国的政府官员认为这个项目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幼儿园不足的情况,还能成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危机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的帮手,值得大力推广。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德国会有更多的幼儿园与养老院成功实现“联姻”,让老人和孩子都从中受益。

上一篇:“贴心医生”打造医疗生态链 下一篇:将手机照片投影到电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