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光传输系统应用和展望

时间:2022-08-24 09:57:33

浅析光传输系统应用和展望

摘要: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目前网络的容量、速度、质量以及服务种类的需求越来越高,带动了光通信市场需求的发展。我们知道,延长中继距离、提高传输容量和效率是光纤通信的优势和努力地方向。本篇文章主要是对我国光传输网络发展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并介绍了我国光传输的技术发展的一个状况,同时也多我国未来的光传输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光传输中的关键技术作了一个展望。

关键词:网络 中继 光通信 自动光交换网络 光纤到户 粗波分复用

1 光传输的发展概述

在20世纪70年代的后期就半导体光器和硅基光导纤维的两大基础元件在理论和实践创造了崭新的光通信世界。随着网络技术的先进发展全球的通信业务展现出一种爆炸式增长的发展趋势,带宽的要求对传输网络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种高带宽的光纤低损耗的优良传输介质, 必将成为未来网络信息的骨干支柱.然而,光纤的容量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由于电领域的技术限制,目前充分利用光纤容量的方法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光波分复用的技术(WDM)可以允许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若干路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利用WDM传输技术和波长路由选择在物理网络上构架光层(Optical Layer)或虚拓扑层,为高层提供了大的容量且结构灵活的传输通道,将会成为未来道路上通信骨干网的核心传输方式.在这种网络中,即使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网络中断都可能丢失大量的数据,所以只好在这种网络中加入了保护路,提高了网络的容错能力,让网络在一些工作路不可用的情况下仍能对用户所需的数据透明地传输。

2 我国光传输系统现状

现如今,中国经过了近20年努力的通信网,先进技术光纤传输网络足以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的。加上卫星、微波等多种传输的技术,并采用光纤传输为主,组成了立体型的交叉网状网结构,现代化光传输网络构成了一个多手段、大容量、数字化、多路由承载的各种业务。

中国在接入光网络建设的方面,基本覆盖了绝大部分的地区。大面积选用G655/G652 光纤在光缆的铺设方面,这样有利于以后扩容的需要便敷设硅芯塑料管。

3 未来光传输系统发展趋势

关于未来光网络技术的发展,还是会以现有的技术为基础。二十年来光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为WDM、 MSTP、FTTH和PON。从物理层传输技术到网络层传输技术,从光子光器件技术到组网技术,这些都是以后光传输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4 光传输系统中关键技术分析

4.1 光传输系统的物理层技术将进会一步提高物理传输质量

全光网络是未来光通信的主流发展趋向,光电子的技术将继微电子技术之后的将会是再次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革命。目前光传输系统的物理层技术主要集中在光纤光缆技术、光电子器件技术、物理传输技术等这些方面。

4.1.1 光电子器件技术

平面光波导技术(PLC)技术以其成本低、便于批量生产、稳定性好、易于集成等诸多特点,被认为是光通信产业的明日之星,PLC技术能将激光器、探测器等器件混合集成,为更高度的光电集成提供了技术基础。

4.1.2 光纤光缆技术

O—L波段新型单模光纤,用于广域长途传输的全带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扩展G656)和城域接入网的无水峰光纤(G652C/D),能适应新一代光纤应具有的低色散斜率、大的有效面积、低偏振模色散特性,并能克服光纤带来 的色散限制和非线性效应问题。

4.1.3 物理传输技术

功率和色散主要限制了光传输系统,色散补偿可以解决系统的色散限制问题,光放大技术解决了系统的功率的限制问题,但光放大和色散补偿带来的噪声和码间干扰,以及非线性效应等因素限制了光传输系统容量的扩大和传输距离的进一步延长。

4.2 光传输系统网络层技术将继续优化组网模式

电信业的主流观点之一是:“基于IP分组是下一代的电信网的数字通信技术为核心的通信网,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技术将是IP技术。下一代光传送网将逐步地走向智能化、扁平化、网格化。当下,我们对于光传送网的网络层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交换技术、下一代SDH技术、城域CWDM技术、智能光网络技术等方面,其中,智能光网络技术代表了光通信的发展方向,未来互联网在光层上的灵活、动态、高效的组网有关的一些问题通过研究该技术的光联网可以解决。智能光网络的设计应在未来的规划中得到高度的重视,主要是在光层上如何针对未来的基于IP业务网络流量进行设计以及规划的问题。

5 结束语

对于国内光传输市场的发展趋势,普遍认为,未来几年将保持平稳增长。而光传输技术的发展,为光传输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21世纪就是光子时代。光通信技术为社会信息化提供了一种最有发展动力的信息交换与传输手段,光子构成的网络必将更广泛地、不可替代地连接起全人类的智慧和文明。

参考文献:

[1]Agrawal G P.Nonlinear Fiber Optics.Academic Press,1995.

[2]郑君里,杨为理,应启衍.信号与系统[M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邹鲲,袁俊泉,龚享铱.MATLAB 6.X信号处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ASON在长途传输网中的部署策略[J].华为技术,2005(7).

[5]中国电信骨干传输网现状与发展动向回粥[L].

[6]中国信息产业部编.“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汇编[C].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上一篇:藝術品信託開拓另類投資渠道? 下一篇:歐雅特「技術+通路 搶占「綠能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