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初中古文学习兴趣之浅见

时间:2022-08-24 09:17:14

激发学生初中古文学习兴趣之浅见

摘 要:古文是我国古代人民的语言,其表达习惯、语法句型都与现代语言有着极大的差别。对于缺乏文言基础的中学生来说,古文的学习就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兴趣的缺失导致其古文阅读、理解能力薄弱。

关键词:激发;古文;学习兴趣;浅见

在当下,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紧紧束缚下,语文丧失了它活波的生命力,以致不少学生厌倦学语文,而且特别讨厌学习文言文,文言与现代学生之间有着古与今的厚厚隔膜,悔涩深奥,难学,在高考的大指挥棒的统治下,初中古文的学习也随着方向而动,教师带着镣铐跳舞,难教。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文言教学就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语文老师只有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改变这种厌学情绪,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一、转变学生观念

文言是我国古代历史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五千年来,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的创造和积累,中国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学时期学习文言文精品,正是许多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叫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许多中学生却对文言文学习认识不足,观念上上存在误区,认为文言知识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有甚者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和运用只会让人看不起自己,说自个儿跟不上时代,是个“古董”。“古文无用论”的错误心理成了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一大障碍。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转变学生的观念,消除他们的错误心理,让他们重新认识文言的教学价值,并学号正确运用文言。

二、激活语文课堂

由于年代的久远,文言和现代中学生的差距较大,学生感觉艰涩难懂,兴趣不浓。在活力不够。不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模式单一,片面强调语言基础,单纯以读、讲、记、译、背为线,只顾抓字、词、句,直接对照翻译,把课文肢解了,学生学起来了无生趣,枯燥乏味。或许迫于考试,学生会勉强背诵练习,但效果不佳,知识没有得到内化。因此,教师必须要测地改变不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授课,化艰晦涩为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巧设悬念,巧留空白。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采用访谈的形式,要求学生课前准备,课堂上分组表演,让一名学生以、燕、赵、韩、魏的记者身份,采访齐王是怎么使齐国强大起来的,从齐王谈话中感受邹忌的讽谏的艺术。学生兴趣高涨时,又留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邹忌,齐王不说善,你该怎么办?学生畅所欲言,课堂很活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对语文课充满期待,就会积极地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三、展现文言魅力

学生之所以对文言学习感到头疼和无趣,其中教师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潜藏魅力挖掘的不够是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古文教学中,教师要以丰富的古文化知识来吸引学生,以古文的魅力来感染学生,把他们带到古文学作品的优美境界中,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展现古文魅力的方式很多,教师要努力探求,一下是几点愚见:其一,讲解文言文词,可以通过对一些特殊语言文字的准确而形象的分析,展示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其二,讲析古典诗词,老师可以适合的古典音乐作背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通过老师形象的分析和生动的语言模式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去领略诗词的意境,获得审美的体验。其三,老师还可以通过讲述作家艰难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感受作家的人格魅力,获得人生感悟。如我在讲坡的作品时,告诉学生认识的大起大落,宦海的浮浮沉沉并没有使坡消沉颓废,他依然笑面人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其他作家,像李白“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黎庶情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都能带给学生生命的启迪。其四,通过展示作品文化意蕴的深层内涵,吸引学生走入古典文学作品的神圣殿堂。如《愚公移山》一文,同学们可通过热烈的讨论,认识到愚公那种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令人无比敬佩,从而激发自己在学习上不畏艰难,求索攻坚;《伤仲永》可让同学们认识到天资再好,如果后天不肯努力用功、刻苦学习,最终将会“泯然众人”;《论语》中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谦虚、勤学的态度会使W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人后己,天下为公的远大抱负能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辞以记之》等许多优秀诗篇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名篇佳作脍炙人口,对人起着劝诫、警示或激励的作用,学生通过摘录相关的文言警句、诗行,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感悟生活的哲理,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同时也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素材。

总之,教师要以文言本身的魅力,以自身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以及对文本独立深刻的解读,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作品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赵静.高效速记:初中文言文必考知识[M].北京: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2]李伟年.浅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策略[J].教育,2016(7):066.

[3]陈珍兰.古文新教――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J].新课程・下旬,2016(6):185.

上一篇:浅析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下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