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氏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ET\NO\CRP的影响

时间:2022-08-24 06:07:09

摘要:目的 观察养心氏对气虚血瘀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养心氏片,每次4片,每日3次;对照组38例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每次1片,每日3次。服药前后记录ET、NO、CRP、心绞痛症状及全身症状改善情况。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ET、NO、CRP均明显改善(P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养心氏;内皮素;一氧化氮;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541.4 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6-0656-03作为临床常用药物,养心氏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为进一步探明其作用机制,本研究根据辨证用药的原则观察其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并观察心绞痛的缓解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以及第五版《内科学》中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均有心绞痛反复发作史和缺血性ST-T的改变。中医辨证标准:参照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主证为:胸闷,气短,心悸,神倦乏力,面色紫暗,舌淡紫,脉弱而涩,属气虚血瘀者【sup】[1,2]【/sup】。

1.2 临床资料 78例患者均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心血管门诊及病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2岁~75岁,平均55.36岁;稳定型心绞痛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6例;合并高脂血症38例,心律失常25例,高血压病32例,糖尿病12例。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43岁~74岁,平均54.78岁;稳定型心绞痛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合并高脂血症35例,心律失常23例,高血压病27例,糖尿病13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养心氏片(黄芪、人参、葛根、淫羊藿、延胡索、山楂、地黄、当归、黄连、炙甘草等13味,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4片,每日3次。 对照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山东鲁南制药厂生产),每次1片(每片40 mg),每日1次。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各组顺利取外周静脉血立即送化验室,CRP测定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多点定标后在仪器O1ympus AU640上测定,试剂购自法国Orion公司。ET-1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使用【sup】125【/sup】I-内皮素放射免疫测定盒(购自北京北东雅生物技术研究所)直接测定。NO的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使用NO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应用分光光度仪比色法测定血浆中亚硝酸盐浓度,换算后得出血浆NO含量。此外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电解质和血、尿、大便常规。

1.5 疗效评定标准

1.5.1 中医证候疗效 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根据积分法判定中医证候总疗效。显效:原有症状基本消失,总积分减少≥70%;有效:原有症状明显减轻,总积分减少≥30%,<70%;无效:原有症状无明显好转,总积分减少<30%;加重:原有症状治疗后加重,总积分较治疗前增加10%以上。

1.5.2 心绞痛症状疗效 显效: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2级;原为Ⅰ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即在较重的超过日常活动的体力活动也基本不出现心绞痛);非劳力型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每周不多于2次,基本不用硝酸甘油。有效: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症状降低1级,硝酸甘油减用一半以上;原为Ⅰ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不用硝酸甘油;非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一半以上。无效:症状及硝酸甘油用量无改变,或虽有减少,但未达到改善程度者。加重:疼痛发作次数增多,程度加重及持续时间延长,或心绞痛升级,硝酸甘油用量增加。

1.6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Ridit分析或χ【sup】2【/sup】检验。

2 结 果

2.1 血ET、NO、CRP变化(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ET、NO、CRP变化(x±s)

2.2 心绞痛疗效 治疗组显效19例(47.5%),有效17例(42.5%),无效4例(10.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21例(55.3%),有效14例(36.8%),无效3例(7.9%),总有效率为92.1%。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中医证候疗效 治疗组显效29例(72.5%),有效9例(22.5%),无效2例(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10例(26.3%),有效15例(39.5%),无效13例(34.2%),总有效率为65.8%。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副反应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和血、尿、大便常规,结果均未发现异常变化。说明养心氏治疗冠心病安全,无毒副反应。

3 讨 论

ET、NO、CRP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始动因素【sup】[3]【/sup】。ET和NO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对心血管系统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相互拮抗的一对血管活性物质。ET是内皮细胞分泌的环形多肽,有强大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收缩血管和升高血压作用。在动脉硬化组织内,不仅有ET的过度合成和释放,而且粥样斑块上的ET受体的数目可增加1倍,呈明显的受体上调,在增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ET的生成尤其活跃,斑块或增厚的管壁内滋养动脉对ET敏感性异常增高,表现为ET持久的缩血管作用,可导致并加重血管内膜的损伤,引起巨噬细胞浸润、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研究表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时血浆中ET水平明显升高,血浆和心肌ET含量的升高与临床预后和病情呈明显的正相关【sup】[4]【/sup】。NO也称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因子,其具有双重性,在心肌缺血早期内皮细胞机能障碍主要表现内皮依赖性舒血管作用,NO减少是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之一。文献研究也表明【sup】[5]【/sup】,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循环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而NO水平明显低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反映了前者存在更严重的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冠脉内皮过度损伤将促使易损斑块的形成。CRP是急性期蛋白的一种,在炎症与组织损伤时常迅速增高;有研究表明,炎症细胞亦是引起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破裂的主要因素,进而引起冠脉狭窄、阻塞,使心肌缺血、坏死【sup】[6]【/sup】。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相互维系,达到“阴平阳秘”,即脏腑调和,阴阳平衡。冠心病病位在心,致病因素与心、脾、肾亏虚,心气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痰瘀内生,阻滞心脉,脉络不通有关,总属气血失调,阳虚阴乘所致。养心氏是由黄芪、人参、葛根、淫羊藿、延胡索(炙)、山楂、地黄、当归、黄连、炙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扶正固本,益气活血,行脉止痛等功效。养心氏片中之黄芪、人参补气疗虚损,更取其补气行血、气行血行之效;肾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淫羊藿益肾壮阳祛寒湿,且此药不甚燥烈;当归、丹参有活血作用;当归与黄芪合用则补气养血,使气血相生;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甘草益气复脉,治疗气虚血少、心悸自汗、脉结代等症。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当归、丹参、延胡索、山楂、淫羊藿、葛根都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其中大多数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部分药物能降低心肌氧消耗,尤其丹参可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浆黏度,加速红细胞电泳率,进而改善微循环【sup】[7,8]【/sup】。 山楂、当归、淫羊藿都具有降血脂作用,黄芪、人参具有强心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对抗多种动物,多种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模型所致损伤,对心肌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抑制血栓形成及降低血小板黏附率【sup】[9]【/sup】。 黄连能兴奋心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sup】[9]【/sup】 。地黄具有强心利尿降血糖作用【sup】[8]【/sup】 。全方标本兼治,气血皆顾,补羸弱之体,疗虚损之脏,复心主血脉之功,疏心脉之瘀滞,畅气血之运行,共奏扶正固本、益气活血、行脉止痛之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养心氏能够显著降低血中ET和CRP的水平,提高NO水平来改善动脉硬化,缓解心肌缺血,其结果与西药组相当;而临床疗效方面症状改善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能与本研究根据其益气活血的特点对病人辨证运用该药有关,且该药安全无毒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57-6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3] Classer SP,Selwyn AP,Caro P.Atherosclerosis:Risk factors and the vascular endothelium[J].Am Heart J,1996,131:379-382.

[4]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

[5] 余丹青,周颖玲,李光,等.冠状动脉斑块超声影像学特征与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相关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7):490-493.

[6] 胡瑞.炎症、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9):566-567.

[7] 叶显纯.中药学[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3:379-381622-625.

[8] 郑虎占,董泽宏,佘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1108-11183906-3909.

[9] 韩玲,陈可冀.黄芪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234-236.

作者简介:严冬,现工作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邮编:210029);钱玉良、唐蜀华,工作于江苏省中医院。

(收稿日期:2011-03-21)

上一篇:249例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的临床特征分析 下一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PO及MMP-9表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