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房间”里的骗子

时间:2022-08-24 04:57:32

“中文房间”里的骗子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和大数据推动人工智能进入新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出现突破性进展,而对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人类命运影响的探讨也不曾停止。本期这两篇关于人工智能的文章只是其中一些侧面。

最近,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在与围棋界顶级高手李世石的交战中,以4U1的大比分击败李世石。

一棋激起千层浪。围棋的变化如恒河沙数,一直是人类最引以为豪的智力游戏,如今却被机器程序无情超越。人工智能围棋程序仅仅是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人们纷纷惊呼人工智能的奇点已经临近!那么,那些超级计算机是否真的具有思维?如果有,那么会不会有一天,计算机的智力甚至能赶超人类?

今天的思想实验,就让我们来谈谈关于机器智能的问题。

会思考的机器

计算机是否具有真正的思维?对此,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图灵早在几十年前就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甚至认为,计算机的计算过程其实与人类大脑产生思想的过程无异。人类的大脑由大量神经元构成,这些神经元通过轴突和树突组成密集的有线网络,而人类思维就源于这些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连接和传导。在图灵看来,人类之所以能思考并不是因为构成大脑的物质,而是源于大脑内部强大的整体工作过程。因此,如果构成计算机程序的总体足够强大、步骤足够多,并且它的复杂性足以和人类产生思维的过程相媲美的话,它就能够产生思维。

为了说明机器具有智能这一观点,图灵提出了一项思想实验。计算机A与人类B在一个房间内,C在房间外提问,三者使用打字机交流,此时,C的任务是通过询问各种类型的问题来区分A与B哪一个是计算机,哪一个是人。如果最终C无法做出判断或者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那么就可以认定计算机是具有智能的。显然,计算机一定能够通过这一测试,使C分辨不出A和B究竟哪一个才是计算机程序。

但是,这样就足以证明计算机具有思维能力吗?

中文房间里的答案

美国语言哲学家约翰・希尔勒可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人脑是具有生物学性质的,这本来就与计算机硬件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使有一天,计算机拥有无限多的硬件,其程序复杂、精密的程度堪比人脑,也一样产生不了人类所特有的思想和情感。也正因如此,他提出了著名的“中文房间”思想实验。

他的设想是这样的――一个对中文一窍不通、以英语为母语的被测者A被关在一个封闭房间里,房间里有一本用英文写成,从形式上用来说明中文句法和文法组合规则的手册,此外,还有一大堆写着中文符号的卡片。此时,房外的中国人B会不断地向房间内递进用中文写成的问题,而A则需按照英文手册的说明,找到中文问题的答案,并将中文符号卡片组合成解答,并将答案递出房间。

比如,规则手册的某一条说:当看到“apple(苹果)”时,他应当选择写着“水果”中文的卡片。就这个测试而言,B从递出的答案来看,还以为房间里的A通晓中文呢!但事实上,即使A回答对了所有问题,但A还是压根不懂中文。他所做的只不过是按照规则手册进行检索和图形匹配而已。

而在上面的过程中,房间中的A其实就相当于计算机,房间外的B就相当于程序员,而手册则相当于计算机程序。希尔勒设计“中文房间”的目的,就在于说明计算机不可能具有思维。正如A不可能仅通过手册就理解中文一样,计算机也不可能通过程序来获得思维和理解能力。

是时候未到?

对于希尔勒的观点,许多人工智能的忠实粉丝当然不能同意。他们认为,希尔勒不应该将“中文房间”里的几个因素割裂,而应该从整体系统去考虑“理解”的含义。如果作为整体系统的“中文房间”理解了中文的含义,那么处在房间之内的人是否真正理解中文就不重要了。就像人类的大脑也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如果将大脑打开,把每个部分作为个体,大脑也不会表现出理解事物的能力一样。

简单地说,他们更看重计算机整体所给出的结果,至于机器内部如何运转则并不重要。

而在现阶段,虽然人类还没设计出具有思想的计算机程序,但这只是因为科技还未发展到相当的高度。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终将设计出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高级计算机。

希尔勒的深度思考

但是,按照希尔勒的想法,计算机能否具有思维显然与技术的发展程度无关。再强大、再精密的计算机,它所具有的也仅仅是一种程序而已,而要理解一种语言,所需要具备的心理状态、情感经历是远复杂于形式符号的。不管计算机的程序有多让人叹为观止,都不可能产生人类的心理特征和情感体验。因为,计算机不等于大脑,程序也不等于心灵,这种经过人类加工制造的物理机器,实在无法与具有生物特质的人类划等号。也就是说,虽然计算机具有句法,但是却不可能真正理解语义。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天傍晚,几个人同在一个房间办公,某个离电灯开关最远的人抱怨了一声,“房间太暗了”。此时,说话者想表达的可能并不只是房间太暗这个事实,而是希望自己的感受得到他人赞同,并期待那个离电灯开关最近的人把灯打开。

显然,当人们说出某句话之后,除了这句话本身所指的意义外,还包含了说话人想要达成某些愿望的目的。而计算机对于语言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句法的层面,对于语义,乃至语言的意向,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则很难揣摩。因为,人类言语的内涵和意向与现实生活经验、人们当下与外部世界的关联、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等因素都息息相关。正是人与世界的交互才使得我们所使用的语言符号具有意义。

机器虽然能够模拟人类智能,但是却不可能产生思维,也永远不会超过人类智能。因为,那本“规则手册”本来就是人编的,它所执行的不过是人类制定好的操作流程而已。因此,决定计算机智能水平的是人类的智慧,它或许能够不断的接近人类智能,却又永远无法超越人类智能。

到今天,距离希尔勒提出“中文房间”思想实验已过去几十年,而关于“机器能否具有思维”的讨论也一直还在继续。今天,AlphaGo的深度学习能力已经令人吃惊,它下出的围棋,即便是顶尖围棋高手也分辨不出那是人下的还是机器下的,某种意义上已经通过了图灵测试。但是,它真的理解围棋了吗?

上一篇:未来的“人造”身体 下一篇:人工智能十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