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翻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23:00:12

中文翻译论文

中文翻译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商标名翻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一、引言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商标(trademark)是“一种商品的表面或包装上的标志、记号(图画、图案形文字等),使这种商品和同类的其他商品有所区别”。我国《商标法》将商标定义为:由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构成使用于商品,用于区分不同商品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所生产或者经营的同一种和类似商品的显著标记(李广荣,2002)。而商标名特指其文字部分。

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势头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最有潜力的商品市场,世界各国的品牌频频跻身于中国市场,给中国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商标名称是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产品形象的代表,一个好的商标名往往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给产品带来无限的商机。这就使外国商标名的中文翻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外国商标名的中文翻译一直是中国翻译界的热门话题。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都做过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相关理论。为了摸清国内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研究状况,笔者用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了1994年至2008年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上以“商标翻译”为关键词的论文,从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两方面进行了综述。

二、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研究内容

国内学者对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国内对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的研究很多以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为主要内容。如《商标翻译方法研究》、《商标翻译的方法和特点》、《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应遵循的原则》。其讨论的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1)音译法。其中张晓欣、王红爱又把音译法分为纯粹音译法与谐音双关两类。纯粹音译法即根据商标词的源语读音,在目的语中选择尽可能与之相同的字或词组合在一起,而这些字或词组在目标语中并没有现成的意义。而谐音双关法以原商标的发音为基础,注意音、形、意三者的结合与搭配,选用内涵赞誉的词语,将商品的功能、用途或特性暗示于译名(张晓欣 王红爱,2007)。也有人将此种方法称为“音义法”(2)意译法。意译法是指利用商标在源语文化和译文文化中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联想意义所做的翻译(张怡玲,2007)。音译法及意译法为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最为常见的两种方法。除此之外还有。(3)减音法。即把英文商标中过长的音进行删除的翻译方法。(4)增字法。即在译出主要音节后再加上与商品特征相符合的自得翻译方法(张彦鸽,2007)。(5)调整法。即针对一些既难音译又难意译的商标品牌而采取部分调整,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李虹 王玮 韩朝旭,2007)。在笔者综述的论文中,孔令翠在其论文《品牌商标翻译策略-从竹叶青的商标英译谈起》将商标名翻译的方法分得最为详细。除上述方法之外,她还提到了如下翻译方法:拼译、转写、区别对待法、约定俗成法、归化翻译法、策略变通法。但其不足之处是并未对每种翻译方法做详细说明。

2.商标翻译与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不仅包含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商标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该民族的文化内涵(李邦帅,2007)。国内很多学者对外国商标中文翻译的研究都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如肖辉、陶玉康的《等效原则视角下的商标翻译与文化联想》、李广荣的《跨文化交际与商标翻译》、汪清囡的《商标翻译的文化解析》等等。当然,在解释商标翻译方法或翻译策略、探讨商标翻译与文化的时候,很多学者也列举了一些商标翻译的成功案例及失败案例。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此类论文中所列举的案例有很大的相似性。笔者对收集的54篇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进行了统计。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Coca Cola-可口可乐、Goldlion-金利来、Mercedes Benz-奔驰等商标名及其翻译反复出现,其中Coca Cola-可口可乐出现的次数最多,在54篇文章中共出现34次,而统计中出现最少的Johnson & Johnson-强生也在54篇文章中出现了10次之多。我们不禁要问?作为翻译方法的介绍,这些国际大品牌的商标名的翻译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以此为例解释商标名翻译方法有助于读者对这些翻译方法的理解。但是作为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的成败案例,是否真的具有代表性和客观性。因为我们知道商标名翻译是否成功不仅与翻译方法、文化等因素有关,还涉及到很多其他因素,如品牌营销、广告等。那么这些本身就是世界知名品牌的产品商标名的中文翻译再拿来作为翻译成功与否的案例进行分析,其翻译自身的因素能占到几成?说其翻译成功是否也受到品牌自身强大的竞争力、大笔的广告投入、出色的营销等等因素影响。相反,有的学者指出日本汽车商标“Lexus”翻译成“凌志”,这样的翻译引起了中国消费者“壮志凌云”“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的文化联想,从而激起消费者勤勉工作的豪情壮志,这一评价是否有些牵强。根据其说法,Lexus翻译成“凌志”可谓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成功案例。那为什么“Lexus”的翻译现在又从“凌志”改为“雷克萨斯”了呢?

3.其他方面。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研究除集中的翻译方法、翻译标准、翻译技巧、商标翻译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外,还有目的论下的商标名翻译,如代荣的《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商标翻译》、陈学斌和刘彤的《商标翻译策略的目的论视角》等。另外,也有从归化异化角度谈商标翻译的,如黄晓、张晓杭和帅建林的《从归化异化角度谈商标翻译》;刘立莉和曹炜的《商标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也有从美学角度探讨商标翻译的,如邱毅敏和黄爱民的《商标翻译的美学策略》;张礼贵和廖国强的《商标翻译中的美学商业价值探究》等。

三、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研究方法

1.多为理论思辩型。从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的研究内容我们也不难看出,国内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多为理论思辩型。有的总结归纳翻译方法、翻译标准;有的结合某一翻译理论探讨商标的翻译;还有的结合案例探讨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难能可贵的是孔令翠和王慧在其《跨学科视野下的商标翻译研究》中提出商标翻译不能囿于狭小的领域,而应从语言学、翻译学、心理语言学、经济学、营销学、品牌理论、广告传播学、消费心理学和审美学、跨文化交际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多种学科和领域去研究,才能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2.缺少信度高的实证研究。所谓实证研究,是以客观事实、实际数据来论证某种观点、描述某种规律(姜秋霞 杨平,2004)。目前,国内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研究多为结合具体外国商标名翻译案例讨论商标翻译方法、翻译标准等。如上文所述,商标翻译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心理语言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也就是说商标翻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翻译标准、翻译方法只是众多要素之一。那么以某些国际知名品牌如Coca Cola, Nike, Mercedes Benz等为例来探讨商标翻译的成败,这种方法的信度到底有多少?

四、小结

国内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研究内容相对局限,缺乏跨学科的商标名翻译研究。另外,研究方法多为理论思辩型,缺乏信度较高的实证研究。所以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在完善实证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商标名翻译研究的跨学科研究。

参考文献:

[1]姜秋霞杨平:翻译研究理论方法的哲学范式[J].中国翻译,2004

[2]孔令翠:品牌商标翻译策略-从竹叶青的商标英译谈起[J].商场现代化,2005

[3]孔令翠王慧:跨学科视野下的商标翻译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

[4]李邦帅:解读商标翻译中的文化现象[J].商场现代化,2007

[5]李 虹王 玮韩朝旭:中英文商标翻译方法之比较[J].商场现代化,2007

[6]李广荣:跨文化交际与商标翻译[J].国际经贸探索,2002

[7]田富山侯冬梅解亚辉:从跨文化交际视角谈商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J].中国市场,2007

[8]张晓欣王红爱:国际贸易中商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J].商场现代化,2007

[9]张彦鸽:商标翻译的影响因素和翻译方法[J].商业时代,2007

中文翻译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经典书论;双语翻译;多元解读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121-03

1.关于中国历代书法论文的选编和译注不乏研究者,如: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历代书法论文选》、《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戴丕昌的《古代书论选译》,洪丕谟的《历代书论选注》。但由于中国历代书法论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无论选编还是注译,大多整篇选编和翻译,一般读者望而生畏,故不利于中国书法艺术理论和技法的普及。本论文选取中国经典书论的经典语段进行双语翻译和解读,想通过一斑而窥全豹,为探讨中国经典书论的双语翻译及多元解读提供一种可能,这将有助于中国书法艺术理论的传承和普及,同时,也是响应文化强国的口号并有益于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的一项善举。中国书法曾经一度是一门专属于华人的艺术,因为它是以汉字为表现基础、以“唯软而奇怪生焉”的毛笔为表现工具的艺术。中国书法的独特性与学习理解上的难度,使很多西方人在学习接受书法时望而却步。中国书法的独特性也让书法的外推一度成为了一个难题,在中国的众多艺术门类之中书法成为受西方人关注最少的艺术。书法的这种特殊地位本身就暗示了其对外传播交流的迫切与重要。如果西方人对于中国书法始终处于无知、畏难和误解之中,中西文化的整体交流都将会大打折扣。关于中国书法艺术理论的英文翻译至今还没有一本像样的权威的专著。林语堂在1935年出版的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中有一节以“中国书法”(Chinese Calligraphy)为研究对象,向西方人粗略地介绍了中国的书法艺术。蒋彝在1938年出版的《中国书法》,是第一部用英语向西方世界广泛传播中国书法的书籍,以帮助那些“不需要学习中文就能欣赏书法……即使没有熟悉的观念,人们也能凭借对线条运动的感受和事物结构组织的学识来欣赏线条的美”(蒋彝:《中国书法》),因此,一度成为欧美大学教授中国书法的指定教科书。但是,这些书都是以欣赏为主的抽象性的介绍,缺少明白的具体的例子,本文研究将为中国艺术的海外传播提供一个可资参考例子,有助于中国书法艺术的海外传播。

2.如何让中国经典书论以比较易懂的语言和形式让普通书法爱好者和海外学者轻易接受?这始终是个难题。这里有几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首先,古文翻译白话的问题。中国经典书论绝大部分是由文言文(古文)写就的,时间跨度大,年代久远,要让当代书法爱好者读懂,需要准确、通达并且文雅的翻译,这并不是件易事。它要求翻译者有较高的古文功底,有良好的现代白话文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还要对书法艺术有一定的造诣,不说是个书家,至少会欣赏书法艺术。这三者皆备,不能不说是个高要求。其次,中文翻译英文的问题。虽说中文翻译要求高,但还不至于做不到,但英文翻译就更困难了。它要求翻译者不光懂英文,将现代白话文翻译成英文,还要此翻译者懂古文,这样才能不仅只看白话,还要将古文的神韵翻译出来,当然最好也要懂得书法艺术。比起中文翻译者,英文翻译者不仅要具备深厚、纯熟的英文,而且还要具备中文翻译者所该具备的素质。再次,文字翻译书法的问题。仅是文字翻译,似乎于文字工作者而言,还不是最难的。但要将文字翻译成可感的书法,也就是将抽象的文字翻译成具象的书法,那非得书家不可。而此书家,也非得要懂古文不可。以上三个棘手的技术问题,靠一个人全部解决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是个巨大的工程。因此,本研究课题组联合中文、英文和书家共同做一次尝试,以下呈现给大家的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希望能够为中国经典书论的双语翻译和多元解读提供一种可能。尝试一:【原文】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东汉·蔡邕《笔论》。【白话翻译】书法,乃一种遣散的艺术。要想写好字,先遣散怀抱,心无挂碍,任情感性灵恣肆,然后书写。如果为事势所迫,即使有用中山兔毫为材料制造出来的最好的毛笔,也写不出好字来。【英文翻译】Calligraphy means an art of cleaming the mind. Beautiful handwriting comes before removing the distractions and flying the emotional spirituality. One fulled with destractions cannot show the art work of calligraphy even in the best Chinese writing brush pen in the word.

【书法解读】蔡邕(133—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工篆隶,尤以隶书著称。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百变,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的称誉。此乃书之为艺术其大要。后世善教人习书者,无不以此为基本要求。“散怀抱”是指老庄的虚静状态,无思无欲。创作之前要进入这个状态,才能到达“物化”境界,也就是物我合一,人与书通。此乃中国美学的创作前提:虚静无欲,无欲则万物通。

尝试二:【原文】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东晋·卫铄《笔阵图》。【白话翻译】用笔有力,字就写得刚健;不善于用笔的人,写出来的字就显得肥胖。多骨而少肉的字,叫做筋书;多肉而少骨的字,叫做墨猪。字写得力道足而富有筋骨的人,书艺高超;字写得无力道无筋骨的人,书艺差劲。【英文翻译】The Character will show its own virile when created by a person who is good at transmitting the power to the one he writes properly through using the brush. The character showing the strokes of puffiness only comes under the tip of a writing brush without power given by its user. The vigour of character stroke styles likes a person who is of strong bones and muscles. The character strokes showing no power looks like a weak fat black pig. People whose handwriting with vigour should be superb skill in writing and vice versa.

【书法解读】卫铄(272—349),东晋女书法家,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世称卫夫人。工书,隶书尤善,师锺繇。王羲之少时,曾从她学书。唐代书法评论家张怀瓘在《书议》中,始将“风骨”引入书法评论中。他说:“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又论草书说:“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骨”是指字的表现力,也就是说,字应该写得刚健有力。

3.中国书论经典文献卷帙浩繁,要想将历代书论统一梳理,整理出更加精练的经典语段,然后加以英文翻译,然后再配上书家的书法解读,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没有十年八载,没有一个专家团队那是很难完成的。仅靠几个书法爱好者在业余小打小闹是不成体统的。本文仅仅是一种尝试,提供一种探讨的可能性,希望有机构或组织能呼吁或发起这样的工作,为中国书法理论的继承和普及,以及海外的传播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3]戴丕昌.古代书论选译[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

[4]洪丕谟.历代书论选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5]王韵殊,李新会,卫东海.历代琴棋书画论选译[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6]蒋彝.中国书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7]王世征.中国书法理论纲要[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中文翻译论文范文第3篇

当编辑有意想翻译或影印出版某一外版图书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中文翻译版权或者影印权利归属。通常我们会查看图书版权页上面@后面的权利人,它表明该书著作权的归属。但实践中,版权主管会首先联系原出版社或者该出版社在国内的版权机构,以获得准确的版权归属信息。像英美一些出版社,如牛津、剑桥、培生等,与原作者签订合同时一般都会约定在合同有效期内拥有著作权,因此,即使原书版权页上@后注明是作者,著作权也并不一定在该作者手里,所以,最稳妥的办法是直接与出版社取得联系。不过,归属出版社的情形也不是绝对,在日本,版权就一般属于作者,出版商只是取得出版发行权,这种情况下,只要取得原作者授权即可,但最好也与原出版社取得联系确认。

还有几种情况确定版权比较困难。一种是原作品为论文合集,由某个作者担任主编。这时的作品版权通常不在原出版社或者主编手中,出版中文版需要征得每一位文章作者的授权同意。如果原出版社或主编热心,他们会协助联系各位作者索要授权,并把授权的电子邮件转发给我们;但如果原出版社或者原主编不愿意推动此事,那处理起来就会非常麻烦,需要我们的版权主管去逐一联系各位作者。我们曾经准备引进一本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经典论文集,对方出版社让我们联系主编,主编又声明所有版权事宜应找出版社,而许多作者根本无法找到联系方式,反复沟通多次,不得已只好放弃选题。而在联系出版《比较法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该书是欧洲比较法大会的论文合集,主编是比利时根特大学马克·范·胡克教授)时,我们得到主编的大力支持,不但很快获得了所有文章的授权,而且被告知可以根据中文出版的实际情况予以删减。所以,引进出版学术著作,不仅仅要靠眼光,靠学识判断,有时也要靠运气和缘分。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原作者已经去世多年,但图书尚未进入公有领域,这时版权归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出版社手中,原出版社声明有著作权可以授权;另一种是出版社没有著作权,要征得作者家属或者权利继承人的同意。如果是后一种情形,有时会比较漫长。如果家属或者权利继承人健在,就要想方设法联系上家属获得授权。我们曾经为得到一位作者亲属的授权同意等了一年多,这个时候,考验编辑的就不仅仅是耐心,而且还有守法的自律心。

上述第二种情形中,还有一种情况更为特殊,即原作者去世后没有权利继承人,原出版社也没有著作权,图书尚未进入公有领域,这时该如何确认版权归属?此时又可以分两种情形,一种是该书有指定的管理人,则一切授权事宜由该管理人负责。我们在编辑《哈佛法律评论》时,曾经遇到类似情况,其中一位作者已经过世,没有找到权利继承人,最后所有授权事宜由《哈佛法律评论》指定的机构全权。另一种是没有指定管理人,这时各个国家规定不尽相同。以美国为例,他们有类似著作权公共管理机构的版权中心,称作Copyright Clearance Center,如果版权归属存有疑问,可以委托该机构进行处理。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日渐频繁,有些学术著作在国内外同步出版,这样的外版图书在国内属于首次出版,可以省去版权联系的繁琐程序,但仍然需要在版权局作版权登记。

通常,在与对方出版社或者版权机构取得联系并初步确定版权归属之后,进入实质性授权谈判之前,还有一个样书或者电子版图书的寄送过程。学术著作引进与其他版权书略有不同之处在于,由于译者通常为该领域研究人员,外版书在确定引进之前编辑或者译者已经看到原著,对于内容篇幅已有了解,一般不需要在样书寄送后再评估选题。但样书寄送仍然是必备环节。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虽说学术作品授权谈判普遍不是很激烈,但初步确定版权归属或者说确定中文翻译权尚未授权,并不意味着我们最后就一定能取得版权。因此,在没有确定达成授权意向之前,最好不要启动翻译。最稳妥的做法是等与外方正式签订授权合同后再与译者签订委托翻译合同。实践中,如果与对方已有多年合作经历,在双方就授权条件达成一致开始准备授权协议草案时,为节约翻译时间此时也可以通知译者开始准备翻译,但委托翻译合同还是要等到授权合同正式签署后再签订。

中文翻译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由于中英文使用者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英文表达习惯的差异,为了实现意义的准确和表达的贴切,在中英文互译时,特别是对语言准确性要求更高而自身又有着特殊行文特点的法律语言中,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显得十分重要而有效。

翻译由于其涉及跨语言、文化交流性质,语言学习中被认为是重要而难以掌握的一项技能。法律翻译中,由于法律文本模糊而又精准、简洁而又繁复的语言特征,以及法律语言本身特有的表达方式和专业术语,加之法律翻译常常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要求,这使得法律翻译对译文在语言质量要求近乎高,对译者在英语及法律专业知识方面要求也较高。本文拟对法律翻译中实用的一些技巧作一简略介绍,其中有的在一般翻译中也可见到,因其在法律翻译中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也一并列出。

一、增词

由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在表达同一事物或概念时,可能会用不同的词或短语。所以在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或把英文翻译成中文时,就有可能要增加一些词,以便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至于到底应该增加哪种词或多少词,这并没有特别的规律,完全由译者按照原文译文的表达及上下文来确定。例:Subject to Article 5.4(c) below, in the event that a Party fails to make its capital contribu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is Contract, such Party shall be liable to pay simple interest to the Company at a rate equal to [default interest rate] per annum on the unpaid amount from the time due until the time the full outstanding amount including penalty interest is paid to and received by the Company.

参考译文:在遵循以下第5.4(c)条规定的前提下,如果一方未依照本合同的条款全额或部分出资,则该方应就欠缴的出资额按年利率[ ]的单利向合营公司支付罚息,计息期为该笔出资的应缴日期至该笔出资及罚息全额支付,并由合营公司收到之日。

解释:译文中的“计息期”在原文中并没有对应的英文词,但译者在翻译这个句子时,考虑到加上“计息期”这个词会更加通顺、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所以在译文中就加上了“计息期”这个词。

二、省略

由于中西方人士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对表达同意事物或概念所用的词也不一样。所以,向增词技巧一样,在翻译法律语言时,有时也需要减词。减词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把介词省略,也可以把位于动词省略,甚至可以把一个从句省略。译者在运用这种减词技巧时,就应当根据上下文意思和译文的表达习惯,合适地选择省词。在省词时应注意的是,译者绝对不可以随便省词,切不可因为省词而改变了原文的含义。如果这样,那就改变了这种省词技巧的原有功能了。

例1 If any guarantee is required as security for any external financing of the Company approved by the Board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8.2(c)(v), and if the Parties agree to provide guarantees in relation to such financing, the Parties shall severally guarantee the obligations of the Company under such external financing in proportion to their respective interests in the registered capital of the Company at such time as the guarantee is given (unless otherwise agreed in writing by the Parties).

参考译文:如果合营公司董事会依照第8.2(c)(v)条批准的外部融资需要以保证形式提供担保,并且双方同意对该融资提供保证,则(除非双方另有书面协议)双方应按当时在合营公司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比例分别各自对合营公司的义务提供保证。

解释:在原文中,“such time as the guarantee is given”本来是个定语从句,但译者在对其进行翻译时,根据上下文意思和逻辑关系就直接把它翻译成了“当时”。尽管作者省略了一个从句,但并没有改变原文的意思。在经过这样的省词后,译文反而更加通顺,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例2 The growth of capitalism and the competition fo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have led to a never-ending stream of new business instruments and techniques and sophisticated markets, each with its own communication system, its trading rules and its procedures for clearance and settlement.

参考译文:随着资本注意的发展以及国内、国际业务的竞争的加剧,新的交易手段和商业技术层出不穷,市场变得更加专业化、更加成熟,每种市场都拥有自己的通讯系统、自己的贸易规则和自己的清算结算程序。

解释:原文中有“has led to”这个动词,但在译文中译者省略了它的中文对应词。译者这样的省略的目的是为了使译文更加通顺,更加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尽管译者这样省略,其译文并没有改变原文的意思。

三、语序调换

由于译文语序和原文语序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在将原文翻译成译文时,必须调整一些语序,以使译文符合译文语言的表达习惯。在调整语序时,有时必须把在原文中后面表达的词放在译文中前面表达,有时要把原文中前面表达的词放在译文中后面表达。在调换位置时并没有特别的规律,原文中的词在译文中既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后面,甚至可以放在中间。这完全视上下文的需要。译者在处理词的位置时完全可以自行斟酌处理。

例1 The Parties hereby agree to establish the Company promptly after the Effective Dat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JV Law, the EJV Implementing Re

gulations, other Applicable Laws, and the provisions of this Contract.

参考译文:双方特此同意在本合同生效后依照合资企业法、合资企业法实施条例、其他相关法律以及本合同的条款及时成立合营公司。

解释:尽管原文中“in accordance with the EJV Law, the EJV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other Applicable Laws, and the provisions of this Contract.”等词作为状语被放在后面,但在译文中按照中文的习惯被放在了谓语的前面。

例2 Neither Party shall have any liability to the Company except to the extent of its agreed capital contributions. The Company shall be liable to its creditors to the extent of its assets.

参考译文:任何一方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合营公司承担责任。合营公司应以其资产对其债权人承担责任。

解释:原文中的“except to the extent of its agreed capital contributions”和“to the extent of its assets”在句子后面,但在译文中,它们的对应中文翻译却在句子中间。

四、词义转换

在正常的情况下,并在将原文翻译成译文时,译者只需按照原文中各个词的词典含义就能准确而地道地把原文翻译成译文。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尽管按照词典含义很意思对等地翻译,但在译文是其母语的人看来,这种译文总会让人觉得别扭,词的表达总是很不妥当。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必须按照译文的表达习惯,改变词典含义,用地道的译文用词来表达原文作者的真正含义。

例1 Each Party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change its legal or authorized representative and shall promptly notify the other Party of such change and the name, position and nationality of its new legal or authorized representative.

参考译文:双方有权撤换其各自的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并应将新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的姓名、职位和国籍及时通知另一方。

解释:在原文中的“change”的原意为“变化”,但为了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将它翻译成“撤换”。

例2 The Company may establish branch offices inside China and overseas with the consent of the Board and approval from the relevant governmental authorities.

参考译文:合营公司经董事会决议并经有关政府机关批准可在国内外成立分支机构。

  解释:原文中“consent”的愿意为“同意”,但为了中文法律语言的表达习惯,在译文中将其翻译为“决议”。

例3 The purpose of the joint venture shall be to utilize the combine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operational and marketing strengths of the Parties within the approved scope of business of the Company to achieve good economic results and a return on investment satisfactory to the Parties.

参考译文:合营公司的宗旨是结合双方在技术、管理、运营以及营销方面的优势,在合营公司经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开展业务,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令双方满意的投资回报。

解释:原文中的“strength”的愿意为“实力,力量”,但在译文中,为了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需要,它被改翻译为“优势”。

本文仅对法律翻译中实用的翻译技巧作一简略介绍,希望对法律翻译从业人员有所帮助。真正要做好法律翻译,还需精通中英文双语,并对法律知识有相当的了解。作好法律翻译需要长期的积累过程,除了被证明有用的技巧以为,更需要实践经验的总结。

参考文献:

[1]杜金榜.法律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年1月。

[3]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12月。

[4]李克兴,张新红,法律文本于法律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年1月。

中文翻译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夏目漱石;《路边草》;传播

一、翻译出版情况

首先,对于《路边草》的书名翻译问题向来众说纷纭,西南大学的谭建川先生曾发表过一篇名为《漫谈日本书名的中文翻译》一文,文中写道“笔者认为夏目漱石的自传性小说《道草》的中文译名《路边草》也颇有值得推敲之处,……若译为“途中仿徨”或者干脆借用鲁迅先生的书名《仿徨》或许更贴切一些。”①。谭先生认为“道草”正好符合主人公由于受到各种人际关系的影响从而孤独苦闷的情景,而“路边草”使人无法领会其真正的意义。198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柯毅文翻译的《路边草》;198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将柯毅文翻译的《路边草》和周大勇翻译的《心》合为一集,题名《心•路边草》,列入该社的《日本文学丛书》再次出版,何乃英教授为该译本做了序,以翔实的资料,介绍、分析了《心》和《路边草》的写作背景和内容。2013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了魏雨翻译的《路边草》。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在大陆地区,《路边草》的翻译版本(包括再版本)有四种,列表如下:

序号译名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列入丛书1《路边草》柯毅文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02《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6日本文学丛书 3《路边草》魏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更名前叫京华出版社)2013.5

由上表可见,《路边草》在中国的翻译有柯毅文和魏雨两种译本。两位译者各具风格,两种译本也各有千秋,都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在推动夏目漱石在中国传播的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下面我们以开篇为例,来考察和分析两种译本的翻译和特点。原文:健三《けんぞう》がい所からって来て《こまごめ》の奥に世《しょたい》を持ったのは京を出てから何年目になるだろう。彼は故の土を踏む珍らしさのうちに一の淋《さび》し味《み》さえ感じた。彼の身体《からだ》には新らしく後《あと》にてたい国の臭《におい》がまだ付着していた。彼はそれを忌《い》んだ。一日も早くその臭を振《ふる》い落さ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と思った。そうしてその臭のうちに潜んでいる彼のりと足にはかえってが付かなかった。彼はこうした分を有《も》った人にありがちな落付《おちつき》のない度で、千木《せんだぎ》から追分《おいわけ》へ出る通りを日に二返ずつのように往来した。

1. 柯毅文的译文健三曾离开过东京,几年后,又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在驹后街安了家。他踏上故土时,感到很亲切,但也很寂寥。他刚离开那个国家,身上还沾有那里的习气,想尽早把它拂去,却没有注意到其中隐藏着自豪和满足感。

沾有那种习气的人,总是神气活现的。他每天都是这副神态,按常规在千驮木到追分的大街上往返两次。②

2. 魏雨的译文健三离开东京有几年的时间了,这次从遥远的地方归来,住在驹后街。他踏上故土时,觉得无比亲切,同时又有一种伤感油然而生。刚到新环境,他的身体里还沉积着那种习气,想尽早摒弃它,却没有注意到其中隐藏着的自豪和满足。他跟那些沾有那种习气的人一样,充满神气,每天按部就班,在千驮木到追分的大街上往返两次。③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柯毅文的译文文笔老练、简洁流畅,长短句相间读来一气呵成,而魏雨的译文故事性则更强,不急不缓娓娓道来。柯译将原文的头两段翻译为一段,这样结构上更为紧凑,而魏译则坚持译为两段,显得更忠实于原著。柯译在保留原文风格的同时,巧妙地选择汉语的词汇和句式,译文富于创造而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文句流畅而不落俗套。魏雨的翻译多采用直白的口语,但满足于直译,缺乏《路边草》的神韵。 作品叙述的是留学归国的健三在心理上和养父母、姐姐夫妻俩、舅舅以及把他视为不知人情世故的妻子之间的关系,描绘了日本的家族构造中包含的重压感,向往现代生活的健三依然被旧思想蚕食。从上述段落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魏译忠于原文,力求传达出原文的风格,可以说魏译《路边草》不失为一部成功的译作。但是,有些词句,直译的痕迹明显,指代也不明确,缺乏像柯译那样的连贯性,读来不太流畅。与此相比,柯译较生动,句式错落有致,字里行间表现出健三身上旧和新之间的矛盾。翻译只有日臻完美,而没有尽善尽美。两位译者的译本各具所长,为中国读者了解夏目漱石搭建了桥梁。

二、介绍、评论与研究情况在大量翻译漱石作品的同时,也出现了有关夏目漱石评论与研究的论文和著作。我国学者撰写的《日本文学史》、《东方文学史》里特别对夏目漱石进行介绍和研究。刘振流先生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夏目漱石的评论,收在了论文集《日本文学论集》中。何乃英先生的《夏目漱石和他的小说》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而精炼的介评夏目漱石生平和创作的著作。李国栋写的《夏目漱石文学主脉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l990年),对漱石的中长篇小说做了系统的述评。而由中国文学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的何少贤的《日本现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专门研究了夏目漱石的文艺理论与文艺思想。此外,我国学者对《路边草》及其与中国作家的比较研究也颇有成果。王玉、章明、郭晓、郑微等,都在这方面发表了有见解的新颖的研究论文。如:王玉的《夏目漱石的与钱钟书的的比较》和《夏目漱石论――从健三看夏目漱石个人主义的发展》(苏州大学学报[期刊]2011); 章明、郭晓的《论中夏目漱石个人主义思想的转变》(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3-8);郑微的《论夏目漱石中的中国书法元素》(名作欣赏[期刊] 2013)。

三、网络传播情况《路边草》自从1918年由周作人介绍到中国,就吸引了无数中国读者的兴趣,豆瓣、天涯、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上关于夏目漱石和《路边草》的讨论数不胜数。比如天涯社区就有将近七百的帖子,几百万的粉丝,讨论范围包括夏目漱石生平、作品的翻译和推敲、艺术手法、审美追求和主题探究等等。这些都扩大了夏目漱石在中国的影响和传播,有利于中日文学交流更进一步发展。夏目漱石在日本享有盛名, 被称为 “国民作家”、“心理小说家”,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世界范围内也拥有众多读者。系统梳理夏目漱石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包括与日本古典文学、中国哲学的关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解①〖ZK(#〗谭建川.漫谈日本书名的中文翻译[J].日语知识.2012(02)

②《路边草》[M]柯毅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

中文翻译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文化差异;异化;归化;文化融合

1978年10月由佐藤纯弥担任导演、高仓健主演的日本电影《追捕》被引进中国,引起全国性的观影热潮,从而进一步形成了中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个符号。而进入90年代后,描写热血青春、青年男女的浪漫爱情以及玄幻世界的日本动漫和偶像剧出现了,以《东京爱情故事》为契机,各电视台开始争先恐后地引进日剧,从1995年至2002年共播出了《第101次求婚》《同一屋檐下》《理想的结婚》和《美丽人生》等50多部日剧,之后描写中年男女婚外恋的电影《失乐园》的播出再次成为当年的热门话题。这些影视剧的播放与随后兴起的网上收视一起共同成就了日本影视作品在中国的热潮。当然,由此而生的日本影视剧的中文翻译工作也随之大大增加了。

笔者的研究方向并非主攻翻译学,也并未有过太多翻译文学著作和专业论文的经历,但是曾应电视台之邀请多次参与翻译引进的日本电视连续剧。在数次翻译工作之余,对将日文影视剧中的对白翻译成中文对白一事,深感并非易事。

翻译电视剧在满足“信、达、雅”这一翻译学的要求之外,还有诸多限制和必须满足的条件。比如,译为中文的对白时长,要求与相应日文对白的时长相同;中文对白结尾时的口型也要与剧中人物的最后口型大致相同。其次,翻译时使用的中文词汇除了在正确译出原文中对应词汇的意思之外还要考虑是否与剧中说话人的年龄、身份、文化层次等条件相吻合。但是最让电视剧的翻译作者感到苦恼的应该就是遇上了穿上“文化外衣”的词汇、俗语和其他在特定环境中使用的特殊说法。这种“文化外衣”涵盖了语言背后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多项内容,从而使翻译变得充满挑战性。

例如,「てんぷら「さしみ这两个在日本人生活中频频使用的词汇,同样在反映日本人生活的电视剧中也同样高频率地出现。「てんぷら是日本特有的油炸食品,在汉语中原来没有“天妇罗”一词,所以不少以前的翻译文章将其译为“日本软炸食品”。这样翻译,尽管能让中国读者了解「てんぷら是什么,可是在电视剧中却不合适,因为字数太多,会造成配音的困难。而「さしみ这个词长期以来被译为“生鱼片”,在港台地区译为“鱼生”。但是有过日本生活背景的人都应该知道,日文的「さしみ不仅可指生的鱼片,还可以用来指生虾、生肉等切成薄片蘸着酱油生吃的东西。对于以上「てんぷら与「さしみ的译法,笔者认为随着日本料理店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品尝过日本料理的中国人也已经是数不胜数了,同时了解日本饮食文化的人更是无法计算,所以笔者在电视剧剧本中出现这两个词时,均采取了“异化”①的方法,直接以“天妇罗”和“刺身”作为中文的译文译出,既能满足配音时的时长需要,相信也能为广大的中国观众所理解。

又如,日本多雨,表现雨的词就异常丰富,如:五月雨(梅雨的雅称)、春雨(春雨)、ひさめ(秋天的凉雨)、しぐれ(秋冬之交下的雨)、ゆうだち(夏日傍晚下的雨)、とおり雨(过云雨)、きり雨(饔辏、天萦辏ㄌ阳雨)、@雨(樱花时节下的雨)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中文里缺少此类按照时节或状态进行分类的词语,所以这部分词汇的空缺就不是光靠译者的努力就能弥补上的。对于此类词汇,笔者现在采用的办法只是尽量在忠实于日语词汇原意的基础上用与原词汇音节数相当的汉语词汇来代替,但是如ひさめ(秋天的凉雨)、しぐれ(秋冬之交下的雨)等依然没有找到适合影视剧对白的译法。这种现象就是两国文化的缺失导致的语言中词汇的缺失。

接下来笔者想归纳一下在翻译中遇到的日本谚语等惯用语的翻译问题。谚语具有结构简洁、音节优美、韵律协调等特点;有的形象鲜明,使用了比喻或夸张等修辞手法;有的风趣、委婉,意在言外。翻译时不但要正确地译出其意义,而且必须如实地反映出其所具有的修辞特点。

日语谚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汉语,另一部分是日本人自造的。来自于汉语的谚语均可采用“还原法”翻译,即把它们还原为原来的汉语谚语,例如「R耳|L(对牛弹琴)、「壁に耳(隔墙有耳)、「好事Tを出でず(好事不出门)等。不过日语中的汉语谚语的翻译都是不难的,比较难翻译的是日语里固有的谚语,原因是一些谚语的比喻形象与汉语不同。能否译好日语中固有的谚语,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否做到因汉语之宜。如果译出的谚语不符合汉语的一般表达习惯,那么影视剧的观众就会感到难以理解、接受,原剧本中谚语的作用就不能发挥出来。例如笔者在翻译日本长篇电视剧『渡る世gは鬼ばかり(第六部)(中文译名为《冷暖人间》)②时,曾遇到如下台词「タデ食う虫も好き好き言いますよってな③,辞典上的解释是「辛い蓼を食う虫もあるように、人の好みはさまざまである。若按此字面意思直译为汉语即为“就像有爱吃辛辣的蓼草的虫子一样,人的喜好也是各式各样的”,这样直译固然不妥,但是若译为“人各有好”“百人吃百味”,尽管意思正确,但是作为对白未免显得太过书面化,同时在音节数上也与原文不相符,会造成配音时的困难,所以经过反复推敲,最后定稿为:“不是说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嘛!”这样就既生活化又能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最后原文中终助词「な④与汉语译文结尾的“嘛”在口型上也能做到一致,从而达到较好的配音效果。

所以,对于电视剧中出现的固有谚语的翻译笔者认为有两条基本的做法:一是,尽量转译成意义相似的汉语谚语、歇后语、成语;二是,实在不能转译成汉语谚语、歇后语、成语的,译文也要做到通俗、易懂,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在第二种情况下,译者应首先考虑如何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其次才是能否改造译文,使之带有惯用语味道的问题。惯用语是人创造出来的,只要得当,这也是可以创造,不一定非局限于现有说法。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这对译者的双语理解和表达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因为如果创造的不好,与原文若即若离,那还不如不去创造。

除了以上所分析的词汇和惯用语的翻译之外,最让笔者在电视剧的翻译过程中感到困难的应该说是在特殊场合用到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的翻译了。

以下的对白是在中央电视台2010年引进的日本电视连续剧《浅草福丸旅馆》第四部⑤第四集中出现的。这部电视剧由于江户趣味十分浓郁,在翻译中对于许多特殊的台词的处理就很有难度了。例如:

(1)ああ、「ってゃいけねえ、おやじの^、らなきゃ肖à亭āL粑荨工妊预Δ浃膜扦工汀

啊啊,“老头子的脑袋上不能贴,灯笼铺要是不贴就没法过” 这类的吧?

上面的两个例子中下划线的两句话是在日本摆摊儿吆喝时比较常使用的语言,对于日本人来说应该是很有代表性并且认知度很高的。但是对于翻译成中文之后,中国观众观看的时候就不容易理解了。虽然与中国人熟知的“有钱的捧个钱场,有人的捧个人场”这样的吆喝语在认知度上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差别很大,无法直接加以替换。译者最后只有直接翻译原文的字面含义,只能尽量保证语言的形式对仗工整。遗憾的是没有能保持住原文中句尾押韵顺口的特点。

(2)さア、お次は、このバナナだ。バナナの数え方にも色々あるよ。一、二、三、四は当たり前、イ`、アル、サン、スウは、麻雀やってりゃlでも言える。一は万物の始まり、二は憎まれっ子世にはびこる、三十三は女の大厄、サンで死んだだが三uの仙、さあ、そこのおばちゃん父ちゃんのおやつにどう。青々してて新rそのもの、一本食べたら、元莅俦丁H舴丹盲菩禄r代がってくるよ。

来!下面请看这些密密麻麻的香蕉!香蕉的数法很多。一个两个是正常,一条二条那是打麻将。说一想到万物之始,说二想到小儿偏得势,三十三想到女人的灾年,三岛的仙女还死于难产呢~!喂!那位小姐!给你爸爸带串儿香蕉怎么样?!这香蕉金黄金黄多新鲜,吃下一个精神百倍!当时返老还童回到新婚时代!

以上的这段话也是剧中的主人公在叫卖香蕉时的语言,原文的画线部分蕴含的数个典故都是与日本的传统文化、民间习俗以及惯用说法紧密相关的。同时主人公的语言生动,诙谐幽默。作为译者既要使字面的语意得到正确的表达,同时还必须要考虑到此处作为叫卖语言这一特殊情况,如果能够从中文中找到与之对应惯用表达方式固然是最好,但是对于这种极其日本式的表达方式一般很难直接从中文中找到合适的译法。笔者认为面对这种问题,应该充分地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正确表达原文语意的前提下加入一定的文学创意和语言创意,使译文尽可能反映出原文的神韵和妙趣。

由于两国文化和语言本身的差异,日汉翻译中还是会有不少将日文表达方式“移植”到中文中的“异化”现象。尽管这样有时会被认为“翻译腔太重”,甚至会造成一些理解上的晦涩,但是盲目地使用“归化”(即恪守本民族文化的语言传统,使用本民族语言中地道的表达方式)译法,也会抹杀掉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尤其是电视剧这种文化载体,生活气息强烈,文化内涵丰富,所以在进行翻译工作的时候,对于遇到的文化差异问题,不能一概采用“异化”或“归化”的译法,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翻译技法与文学创作结合的方式,多方借鉴,灵活运用,这样既能使译文中含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同时也使得汉语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由于受笔者水平所限,本文只是围绕日本影视剧的中文翻译中遇到的中日两国的文化间差异问题的处理方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期能够找到一些规律,如有错漏之处,还望不吝垂训。

注释:

① 即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的翻译方法。

② 于2010年10月在CCTV-8《海外剧场》栏目播出。

③ 选自《冷暖人间》第六部第一集。

④ 该日文字母发音为na(音同“那”)。

⑤ 拟在CCTV-8《海外剧场》中播出。

[参考文献]

[1] 于长敏.菊与刀:解密日本人 [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2] 林涛.《追捕》与70年代末中国的接受视阈 [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04).

[3] 潘钧.汉文训读与日本汉字[A].北京师范大学日文系.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论丛(第一辑)[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中文翻译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翻译;问题;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287-02

英文摘要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全世界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不管用何种文字写成,都必须附一篇短小精悍的英文摘要。我国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也规定: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此外,现今国际上各主要检索机构的数据库对英文摘要也有很强的依赖性。这些检索机构的索引期刊每年选录大量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合格的英文摘要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后,可以通过检索系统的平台被全球共享,为国际学者提供非英文期刊文献学习的机会。而且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英文摘要可以通过互联网被国外读者检索和利用。总之,英文摘要可以通过上述渠道使其附着的论文乃至期刊走向国际化,得到价值的充分发挥。

然而,由于作者对英文及英文摘要翻译水平及能力存在种种问题,英文摘要的翻译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很多学者也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过探讨[1-10]。笔者将结合《灾害学》杂志论文摘要英文翻译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灾害学》杂志2010―2014年5年共计20期644篇采用稿件的英文摘要(作者来自不同专业及不同年龄段,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了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作了探讨。

一、摘要英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结果显示,《灾害学》杂志科技论文摘要的英文翻译主要存在以下4类问题:(1)机器翻译;(2)英文较差学者自己翻译;(3)英语水平较高,甚至有留学经历,专业基础好的学者自己翻译;(4)找英语专业的学者翻译。

二、问题实例及解决的办法

1.机器翻译

有较小一部分作者,信赖或者说依赖现代翻译软件,只是简单地将中文摘要输入翻译软件,做机器翻译后复制到论文中。比如,“磨西河泥石流堵塞大渡河最小的一次过程总量为84.26万m3……”的翻译为“West River stone grinding flow blockage of a total of 842600 m3 minimum of Dadu river……”不难发现,该作者的翻译完全是机器翻译的产物。显而易见,这样的翻译结果是词汇的简单按序堆砌,语法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建议翻译为:“The debris flow process of the minimum amount happened in Moxi River that blocked Dadu River up is of 842600 M3 ……”又如:“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西安、成都地区的高层建筑震害调查,……” 翻译为“Through the Wenchuan after the earthquake by Xi'an,Chengdu areahigh-rise buildings earthquake damage surveys…… ”这明显是机器翻译的产物,错误百出。翻译为“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seismic damage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Xi'an and Chengdu regions after Wenchuan M8 earthquake……”较好。对此类摘要,需要完全放弃,彻底重新翻译。

2.英文较差学者自己翻译

有些学者,是某学科领域的佼佼者,专业水平高,但英语较差。统计显示,绝大部分这类作者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50岁左右。这也是该年龄段无留学经历学者的特征,与当时国内主要倾向于应试教育的英语教学体系相关,读写能力较强,听说能力较弱,只在大学及以上才会学习一点英汉互译,但仅涉及皮毛。另外一部分这类作者,是年纪较轻、精于专业的研修、英语水平一般的,对自己论文摘要做的英文翻译,待改进之处颇多。例如,“针对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的世界难题,在可公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时间对称性观点。”被翻译为“For the world's problems of major natural disaster forecasting,Time symmetry point of view is put forward by this paper.”该文作者50多岁,是一名教授,语法不过关。翻译为“According to the world's problem of the prediction and forecast of major natural disasters,a time symmetry point i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commensurability method.”较好。另外,“在陕西省凤翔县五曲湾滑坡的滑带土中发现一段树根。”被翻译为“Found a segment of tree root from the sliding soil of Wuquwan landslide in fengxiang county,shanxi province.”作者30多岁,硕士研究生,英语水平明显较差。建议翻译为“A root was found in the slip soil of the landslide happened in Wuquwan of Fengxiang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较合理。这类英文摘要需要对其大部分进行重新翻译,小部分进行修改完善。

3.英语水平高,甚至有留学经历学者的翻译

统计资料中,有部分作者英语水平较高,甚至有留学经历。这些作者自己完成的摘要英文翻译,从英语文本的角度来看,是规范、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但是,由于他们对编辑出版知识完全不了解,而期刊科技论文恰恰又是在出版编辑规范制约之下,所以,这类作者的英文摘要需要从编辑出版的角度加以修改。例如,某论文的作者是一位博士,副教授,有留美学习的经历,无可置疑其英文水平及专业水平都较高。该作者稿件的中文摘要共计256字,英文摘要共计261字。其英语文本无可挑剔,对小词的运用较好。只是,该英文摘要的篇幅过长,需要精简。需要指出的是,英文摘要应尽量简洁。报道性摘要囊括的信息较多,涉及论文的内容、重点、数据、方法及结果等,一般需100―150个词,更确切地说,为论文长度的1%―5%较为合理。美国著名的工程索引Ei(Engineering Index)的入选标准对论文摘要的撰写有详细的规定:用于学报论文的报道性摘要需涵盖主题、研究范围、方法、结果和结论,长度宜不超过150个英语单词。所以,摘要的英文翻译应该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字字斟酌,力求短小精悍。统计数据中,另外一位学者的英文摘要,语法正确、专业术语应用自如,应该是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学者。但是,其英文摘要只是基于中文摘要的文本翻译,有些地方的表述和其中文翻译完全一致,需要通过阅读论文正文中的相关部分才能够明白。英文摘要虽然基于中文摘要,却应该具有高于中文摘要,具有完全的独立性。科技论文对中文摘要的独立性要求不是非常严格,因为论文是由中文写成的,其摘要虽为独立语篇,但完全可以含有独立性不是特别强的语句,因为读者可以非常方便地阅读原文,了解这些语句指代的具体内容。英文摘要则不然,它必须是一篇完完全全独立的短文,因为科技论文的国际读者仅能通过英文摘要来了解论文的内容,确定是否继续阅读该文的决定。独立性欠缺的英文摘要必然会给国际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偏差,有可能误导读者放弃阅读论文或选择阅读本不需要的论文,英文摘要也因此丧失了其指引功能,形同虚设。由此可见,论文摘要的英译过程,不能完全对照中文摘要而进行翻译,应该基于论文内容,在中文摘要的基础上将其改译成一篇内容完全独立的摘要文章。处理这类作者的英文摘要,在做好文本基础翻译校对的基础上,了解编辑出版规范,对英文摘要做编辑出版角度的校对完善即可。

4.找英语专业的学者翻译

统计显示,70%以上作者会请英语专业的学者为自己的论文摘要做英语翻译。这样的英文摘要用词严谨、语法正确,足见译者的专业素养。尽管如此,由于鲜有英语专业的学者对编辑出版规范有涉猎,其英文摘要会出现与上述英语水平高,甚至有留学经历学者的翻译类似的问题――缺乏对英语文本编辑出版角度的修改及完善。例如,“针对地震台站观测系统建设,从4个方面对避雷技术进行了分析设计。”被翻译为“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observatory systems in seismic stations,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is analyzed and designed from four aspects.”这句译文没有瑕疵,但是“4”在此处翻译成“four”却稍有不妥,保留其阿拉伯数字形式“4”更好。在科技期刊英文摘要中,数字的表示有讲究的。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或用文字(one,two,three,……)表示要遵循一定的编辑规则。一般情况下,1位数(1至9)通常用文字(one,two,three,……)来表示,而多位数(≥10)则应尽可能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此外,与数学符号或单位符号一起出现或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一般都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还有一个这样的例子:“借鉴我国唐山7.8级地震和汶川8.0级地震中遗体应急处置的经验与教训……”被译为“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s on victim body disposals of the earthquakes in Tangshan (7.8 in magnitude)and Wenchuan (8.0 in magnitude),China,…”从英语专业的角度出发,将“7.8级”翻译为“7.8 in magnitude”也是正确的。英语中类似的表述很多,比如,“5米长/宽/高”可以表述为“5 meters in length/width/height”。但是,从地震专业的角度来看,将7.8级地震表述为“7.8 in magnitude”,在英语国家中从未出现过,或者说是不正确的,不专业的。英文科技论文中,关于震级的专业表述是这样的:“Four M9 earthquakes hit Kamchatka,Aleutian Islands,Chile,and Alaska in arelatively short period between 1952 and1964.”[11]“Hence,we undertook two additional types of retrospective forecastingexperiments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includ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seismicityrate pattern has changed after the M9 mega-earthquake.”[12]这就需要对这类英文摘要,从编辑出版规范方面加以完善,对专业术语及表述进行订正。当然,非专业学者要想对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运用自如,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大量阅读国外相关专业论文,了解专业术语的准确表达。有时遇到汉语都读不太懂的专业论述,还需要首先通过书籍、网络或者向该领域的专业学者请教,理清汉语的表达后再进行翻译。这无疑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但某种程度上也是有很大的可行性的,因为无论什么样的领域,涉及的词汇虽然多,新词汇也会不断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出现,但这些专业词汇终归是有限的,熟练掌握与应用只是时间与功夫的问题。

结束语

文章以《灾害学》2010―2014年英文摘要翻译实例为基础,探讨了常见的四类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类似的翻译工作有一定借鉴作用。英文摘要翻译工作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杂而乱,需要译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对症下药,才能加以很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敏芳.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标准对科技论文摘要翻译的启示[J].安徽文学,2008,(10):241-242.

[2] 谢碧霞.科技论文标题与摘要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0,13(2):11-13.

[3] 张健美,朱爱平,顾忠.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译写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158-160.

[4] 高琳.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翻译技巧[J].烟草科技,2004,(4):45-48.

[5] 徐艳甲.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编辑工作问题分析[J].编辑之友,2012,(11):84-86.

[6] 郑亚亚.论文摘要翻译的编辑视角[J].鸡西大学学报,2014,14(6):63-66.

[7] 王宁,侯彦宾.浅析科技论文摘要翻译应遵循的原则[J].科教文汇,2009,(10):253.

[8] 高巍.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编辑规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3):253.

[9] 宋鑫.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翻译常见问题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5):146-147.

[10] 范新宇,潘宝骏(审).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撰写10个要则[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0,16(3):92-94.

[11] KosukeHeki.A tale of two earthquakes[J].Science,2011,332:1390-1391.

[12] Yosihiko Ogata,Koichi Katsura,Giuseppe Falcone,prehensive and topical evaluations of earthquake forecastsin terms of number,

中文翻译论文范文第8篇

(一)毕业论文项目

完整的毕业论文由一系列项目构成,这些项目应包括:封面、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致谢,其中"注释"与"附录"是具体情况安排,其余各项均为必备项目。

(二)项目含义

1、封面

包括文头、论文标题、作者、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分校。

2、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对论文的概括性描述,自述在300至500字之间;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达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一般不超过7个。

3、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它的内容提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words)由中文翻译而成。

4、目录

包括论文的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名称以及对应的页码;附录、参考文献的对应页码。

5、正文

它是论文的主干部分,由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但各部分内容应以若干层次的标题来表示,正文字数在7000字以上。

6、注释

它是对论文中所应用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是对引文出处的说明,采用脚注形式。

7、附录

它是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采用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

8、参考文献

它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等名录。

9、致谢

它是作者对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的人员表示感谢。

二、编排格式

(一)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衡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适用规范的简化汉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

(二)编排式样及字体号

1、封面

(1)文头

封面顶部居中,3号宋体加粗,上下各空一行,固定内容为"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论文标题

论文标题用2号黑体加粗,在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

(3)论文副标题

论文副标题用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4)其余项目

作者、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分校的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居依次排列,各占一行。

2、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另起一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内容提要"的内容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关键词"三字用4号黑体,内容用5号黑体,一般不超过7个词,词间空一格。

3、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另起一页。"内容提要"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顶部居中,用3号Arial字体,加粗;

"内容提要"的内容用5号Arial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4、目录

另起一页。"目录"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内容用小4号仿宋体。

5、正文

另起一页。

(1)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加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2)文字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1.5倍行距;

(3)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加粗,可根据标题的长短决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行,标点后面须加句号。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用5号宋体,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中文翻译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阅读新闻是人们可以获取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信息的主要途径,新闻标题作为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必须简短精练,才能符合版面要求和读者需要,本文主要分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省略特征和方法,并通过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对比分析,总结出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最佳策略。

新闻标题的定义和功能

“标题是用来说明消息内容,并通常以醒目的文字和字号出现在消息之上的简短文字。标题的重要功能在于以最简明扼要的语言向读者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在多数情况下,标题能决定读者对一条新闻的取舍。”在新闻英语标题的句法特征中,省略是最为明显的特征。因为标题需要在有限的版面中尽可能清楚地说明新闻的内容,同时还要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因而新闻标题通常采用省略的办法进行“瘦身”。以下是英语新闻标题常用的省略方法。

使用形容词短语。“为了节省版面,英语新闻的标题通常只保留实义词,而把一些没有实际意义,只有语法功能的词,如动词be和冠词a、an、the省略”。因而在标题中出现了只有形容词短语、分词(-ing,-ed,)和动词不定式短语、介词短语的特殊用法。在传统英语语法中,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是不能单独使用的,其前面必须要有系动词be或者become等其他系动词搭配使用,但在新闻标题中为了简约,就省略了这些系动词。如:

buenos aires“close” to deal on fresh imf loan(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新一笔贷款协议“接近”成交)

cia wary on iranian n-arms(中情局谨慎对待伊朗的核武器问题)

在第一个标题中,close作为一个形容词,需要在前面加上一个is,而在中文翻译版本中,是按照中文的行文习惯,将原文的形容词变成了中文的动词。而第二个标题中也是同样在wary前面省略了is,汉语译文是把形容词变成了副词。

使用分词短语。按照传统的英语语法,be+现在分词表示主动和正在进行,be+过去分词表示被动和过去已经完成,新闻标题中,这些分词短语都可以省略前面的be。

us urged to abide by one-china principle(中国敦促美国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中国日报》这则消息是在台湾地区领导人发表有关言论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表的讲话,标题中的urged其实是省略了was的被动语态。

uk held as hostage in iraq killed(在伊拉克被扣为人质的英国人被杀)

这个英语新闻标题省略了两个助动词,在形式上形成了一个以两个过去分词held 和killed为核心的省略。

使用不定式短语。动词不定式常常用来表示即将要发生的事件,在新闻标题中,这些不定式的前面也省略be动词。

work on tsunami warning likely to begin in january(海啸预警工作可能于1月启动)

japan to help elderly jobless(日本将帮助失业的老年人)

第一个例子是将to begin之前的is或者seems省略,表示将来,而第二个标题中,to help之前省略的可能是is、begins、promises、determines或者plans。

使用介词短语。为了节省版面,英文标题会把本该以be或其他动词和介词的搭配,缩减为介词短语单独出现的形式。

plan to rebuild silk road in the making(重建丝绸之路计划在酝酿之中)

gene therapy on course to switch itself on(基因疗法准备登台亮相)

此标题中,在on course to这个介词短语之前,可能省略了gets、embarks、comes或者is等动词。

使用名词、名词短语等短语形式。“报纸杂志的版面总是相对有限的,而为了吸引读者,标题在很多情况下要用黑体字和大号字,这就要求标题用的字(甚至字母)越少越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英语新闻标题都被减缩成几个名词短语式的关键词结构,从而达到标题简练、精悍的特点。

the return of abu sayyaf(阿布·沙耶夫回来了)

the population surprise(人口下降让人惊)

这个新闻标题就省略了大量的信息,如果不知道该新闻的背景,在中文翻译中就很难翻译到位,如果把标题补充完整,应该是the decrease of the population surprises people.

使用标点符号。英语新闻标题中通常使用逗号、冒号、破折号和引号,一方面用来引出重要的信息,另外可以代替很多本该由词汇表达的信息,以节省空间。

the 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1996(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

educating girls and women:a moral and spiritual imperative(女性的教育问题——道义的责任,精神的需要)

此标题用冒号代替系动词is, 在中文的翻译中,巧妙使用破折号。

saudi,in emotional plea to israel,offers‘land for peace’ proposal(沙特动之以情,向以色列提出土地换和平建议)

单引号表示强调,同样在引号中可以将本身是一个动词意味的短语变成名词形式,如果把land for peace补充完整,应该是exchange land for peace,或者offer land for peace.

使用缩略词。在英语新闻标题中,会广泛使用缩写词和简缩词。缩写词(acronym)又称首字母缩略词,由一词组中各主要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合而成。简缩词(shortened word)是指通过“截短法”(clipping)或“缩短法”(shortening)构成的“截了头”或“去了尾”的词。

china launches first icbm in to pacific(中国向太平洋发射首枚洲际弹道导弹。icbm是inter 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的缩写词,意为“洲际弹道导弹”)

这样一些缩写词往往是一些组织机构的简称,如cpc(中国共产党)、gop(美国共和党);或是表示职务或职业特征的人物名称,如mp(国会议员)、dj(无线电唱片音乐节目主持人);或者是某些大家熟知的事物名称,如dna(脱氧核糖核酸)。缩略词的广泛使用,在新闻英语标题中十分常见,使用广为人知的缩略词可以大大节省空间和阅读时间。

使用简短小词。报刊标题最忌移行,英语新闻标题也不例外,为了在刊头有限的空间内容纳下标题,英语新闻标题就用很多的小词来解决这个问题,英文报刊编辑在写标题时大都喜欢选用字形短小、音节不多而且形象生动的动词或名词,使标题用语短小精悍,并且有一种视觉上的动感效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比如在同等情况下,会优先使用ace而不是champion、aid而不是assistance。

英汉新闻标题对比

读者阅读新闻,都是习惯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是否阅读正文。因此,标题制作得好坏,直接影响着一条新闻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传播效果。基于同样的原因,新闻翻译工作者也必须认真对待标题翻译,一定要把标题翻译好,才能使其发挥作用,通过分析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一致性。

同样作为新闻标题,中文新闻标题和英文新闻标题有很多共同之处。首先,它们都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全部新闻内容的浓缩和提炼,不管是中文标题还是英文标题,都应该有相似的功能和特点,即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选择新闻、阅读新闻和理解新闻。其次,新闻报道讲究客观公正,但是很多新闻标题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媒体编辑往往利用制作标题的机会借题发挥,在概括或浓缩新闻内容的同时,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政治取向,借以体现媒体的政治方针,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以便引导舆论。再次,在写作方面,中英文新闻标题都十分精练,言简意赅,含义深邃。新闻标题里面的用词可谓字字珠玑。

1.英语文字相对比较长,占字空间比较大,因此标题用字必须十分节省。而汉字相对较短,占字空间小,而且汉语词汇的含义比较丰富,所以同样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内容,因此标题可以写得长一些,信息含量也相应更多。以下是两个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对比。

‘young marshal’ dies at 101

捉蒋传奇人物

张学良先生仙逝

两岸政要 唁电不绝

2.为了节省空间,英语新闻标题采用了以上省略方法里提到的各种措施,能省就省,英文标题一般只有一行,在大多数标题中,系动词、助动词、连接词、冠词等全部被省略。

中文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版面空间方面的压力较小,所以中文标题相对较长。凡是重要的新闻事件,标题多为两行甚至是三行。比如:

(引题)新内阁举行首次记者会

(主题)盼早日访港

(副题)指出香港优势仍在团结与信心

有了对于英语新闻标题省略特征的充分了解,并且对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共同点和差异了然于心之后,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就会变得相对容易,翻译出来的版本也更为地道,更容易为中国读者接受。

英文标题汉译

应准确理解标题的深层意思。英语新闻标题中使用了大量的缩略词,省略了大量的信息和词汇,因此,在把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成中文标题之前,需要对原来的英语标题认真分析,准确理解之后才可以翻译出正确的译文。以下面的英文标题为例,说明只有正确理解英语新闻标题里面所省略的内容,才能避免在翻译时出错。

tackle iraq or we will,says bush

这是布什在宣布向伊拉克宣战之前,对其他国家的号召,也是一种通告和震慑,其完整的信息是let’s tackle iraq,and if you don’t,then we americans will declare war against iraq.在充分理解省略的信息之后,由于考虑到中文可以有空间优势,我们就可以将译文中的省略信息再现在翻译出来的中文标题中。翻译出来的中文标题为:

布什声言:

教训伊拉克各国都应有份

你不参与休怪我单独下手

直译或者基本直译。当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汉语完全或者基本相同时,可采取直译。

more chinese heading to classes overseas(中国人去国外学习)

us exports to iran up tenfold(美国对伊朗出口增加十倍)

意译。当标题直译不能准确概括新闻的内容或凸显作者的意图或者不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时,不妨采用意译法。

ballots,not bullets(times,1995)(要和平,不要战争)

by their colors you should know them(欧洲色彩时尚)

这是一个关于欧洲时尚的报道,而所有隐含的信息都在标题背后,所以只有意译,才能使中文读者一目了然。

增词法。既然中文标题可以有比英文标题更多的空间和信息量,因而在翻译的时候可以相应补充原本在英文标题中省略的各种成分和信息,这样翻译出来的标题会更加清晰,也更加符合汉语习惯。如《tyson’s trade treatment》,如果将此标题直接译为泰森的贸易对策,对于不很通晓国外政治经济的部分中国读者而言,无疑不会引起其多大的兴趣,所以在中文标题的翻译中,需要补充相关信息,通过增词法翻译出来的中文标题是《美国女经济学家泰森的贸易对策》,通过增加泰森的国籍性别及其身份的信息,标题所传递的信息更加全面和完整,同时也不至于臃肿。鉴于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增词法应是在英语新闻标题汉译过程中常用的翻译策略。

翻译应充分展示中文标题的特点。标题有自己独特的语法系统和语言形式特征,所以翻译应当使用标题语法和语言,保持标题的本来面目。在进行英汉标题互译时,应充分考虑两者的差异性,兼顾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新闻标题翻译的总体原则就是要力求做到言简意赅,富有文采和创意。对中文来讲,有大量的四字成语以及谚语,这些成语和谚语都是用极其精练的语言表达一个信息量非常大的观点,所以在英文新闻的翻译中,可以多尝试使用成语和谚语。另外,中文行文历来就讲究文字工整和语句对仗,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多使用对仗型结构。试对比以下两个标题报道,都是关于美国第一天轰炸阿富汗的战况:

30 targets hit,says us

三波攻击 拉登未死

坎大哈满目疮痍

奥马尔寓所冒烟

喀布尔电力中断

这两个标题,虽然报道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对比十分明显,英文标题中文字简洁,多有省略,但中文标题文字工整,语句对仗。

结语

阅读新闻标题是当今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一种必需,对于阅读者来讲,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省略特点,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新闻的内容,而对于英文新闻标题的翻译者来讲,就必须对英文新闻标题的省略特点和方法了然于心,也必须知道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异同,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习惯,以及不同的新闻传统,会使中英文新闻标题在共性之外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本文通过分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省略特点,并总结了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从而得出了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常用的策略,希望能对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其中:《新闻翻译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年版。

中文翻译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国内版外文图书 图书文种界定 图书采编工作 资源整合共享 分类号 G253

1 问题的提出

笔者长期从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业务与管理工作,发现近年来国内版图书的中外文文种界定日趋困难,且有难以区分的趋势。虽然国内有关编目机构早已了有关中外文图书界定原则或规定,但还是没有达成统一共识,因此,出现同种图书在不同图书馆中外文界定不一致的情况,在此仅举2007-2008年国内出版的图书4例,如表1所示:

图书馆界曾经有“国内出版物应是中文图书的常规”的说法,而且“由于授权版西文书的出版信息刊登在国内出版的新书目录中,并以人民币标价,各馆多随中文图书一同购入,按照中文采编和西文采编各自归口的传统做法,于是这批书被‘顺理成章’地送到中文编目组”,“受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多数图书馆将这类文献作为中文图书编目,并归人中文目录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国内原版外文图书也出现类似情况,“鉴于本土西文图书以上特征及出版数量还不多的情况,使得该种图书在从采购到进人流通的全部工作流程中被作为中文图书处理”。另外,国内出版的图书的在版编目(CIP)一律是中文文种编目。且中文题名为正题名,外文题名为并列题名,这也造成图书文种界定的误导。目前,国内出版的中外文图书征订目录结合在一起,图书馆一般由中文图书采访人员负责采购,到馆后再区分中外文图书,分别移交中文编目部门和外文编目部门,国内版外文图书与进口的国外原版外文图书一起编目入藏,所以,中外文图书的界定成为重要的业务工作。

2 中外文图书的界定

2.1 中外文图书界定原则

对中外文图书的界定,一般多从图书的封面、封底、书脊、题名页、版权页、前言、目次、出版说明、正文等各部分的文种特征来描述分辨,制定详细的区分界限。但事实上,目前的图书出版外表特征千差万别,举不胜举。例如有学者单单就国内出版的授权重印版西文图书的出版形式就列出了6种,而且以后还会有更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出版形式,所以,用于中外文图书界定的外表特征的详细描述越来越无法包罗万象,造成图书馆采编人员经常无所适从。笔者认为,图书的外表特征固然是中外文图书界定的重要因素,但我们更应该解放思想,以人为本,服务读者。抛弃采编部门注重技术、自我完善的传统工作方式,从读者需求的角度来考量。“轻外表,重内容”,不要固守于某些部分特征的细小区别,侧重从图书偏重的主要读者群、读者借阅的倾向、图书阅读效能的最大化等图书的使用功能、读者实用性方面来界定。下面分别探讨两大类图书的中外文文种界定:

2.2 引进版图书的中外文文种界定

2.2.1 添加大量中文翻译及注释的授权影印版图书宜界定为外文图书 对于与原版图书在内容和形式上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在图书封面、题名页等地方增加翻译中文题名,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授权影印版图书,图书馆一般界定为与原版图书一样的文种。例如有学者指出:“影印版外文图书文种的确定,决定因素是文献内在特征,授权版图书的特点是引进版权,受影响的只是图书的版权,而不涉及图书的语种”。但国内出版的授权影印版图书的出版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外表跟引进版权的译著版极为相似。内容简介、出版说明、序言、导读、目次等内容都为中文;中文CIP及版权页、内容改编重印、正文增添中文内容等情况日趋普遍,经常让图书馆采编人员产生包含了这么多中文内容,是否应该界定为中文图书的疑问。例如图书《The Pragmatic Programmer From Journeyman to Master》(程序员修炼之道)(978-7-115-15566-5)的编者在“出版说明”中指出:“本次出版的英文注释版,除了按原版版权方的要求翻译了前言、序等文字,并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原书的正文部分之外,还在多位业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利用页边和页脚的空白增加了一些注释,算是一种新的尝试,力求为读者能够提供更多的价值”。笔者认为,尽管此书章节标题有中文翻译,内容有中文提示主题,还有中文内容提要、序言、前言、作者简介等内容,但是,本书还是应该被界定为英文书。与本书类似的情况还有相同出版社出版的《重构(英文注释版)》、《企业应用架构模式(英文注释版)》等书,以后多种语言交叉的情况还可能更多。

2.2.2 系列文献的中外文界定要尽量保持一致 外语教学参考资料,即使是授权影印版图书,从读者外语学习的作用出发,还是界定为中文图书为宜,正题名应该为中文。如《挑战日本语中级》(978-7-301-12863―3)正文为日文,是日语水平考试参考资料,授权影印版。国家图书馆界定为中文图书,正题名为中文;北京大学图书馆虽然也界定为中文图书,入藏中文书厅,但著录时正题名为日文,中文题名为并列题名。笔者认为,系列文献的中外文界定要尽量保持一致,即要求采编人员在界定图书文种时,应该查检本馆馆藏状况及通过有关出版动态信息查询系列图书出版预期,特别是避免多卷书前后界定为不同的文种并入藏到不同的书厅。与此书关联的还有《挑战日本语学生用书》(7-301-10972-5),它的中文前言指出“本书为《挑战日本语》系列丛书的学生用书。”题名页与封面都有“中文版”字样,正文中有部分中文翻译,从整系列图书总体考虑,界定为中文图书为宜。

2.2.3 引进版英汉双语图书宜界定为中文图书 过去英汉对照图书一般是为学习英语而编著的,当然界定为中文图书。现在引进版专业图书也在正文中出现英文原版和中文译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英汉对照,而是分开两部分,英文部分在前,中文部分在后。如《商业分析》(978-7-5058-6482-5),“中英文双语版专有出版权属经济科学出版社”。题名页没有英文,标明“英汉双语”,责任者有“主编”、“译者”,还有“译审”,“总目录”中显示本书前半部分为“英文部分”,后半部分为“中文部分”。中文部分是中文翻译,还有审译。因此书是引进版图书,且前半部分都是英文,采访部门的图书验收人员很直观就把本书界定为英文图书。笔者认为,虽是引进版专业图书,但既然有完整中文译文,还是界定为中文图书为宜。

2.3 国内原版图书的中外文文种界定

2.3.1 国内原版外文图书出现中外文交汇在一起的状况 为适应国际学术文化交流需要,近年来,我国学

者用外文撰写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出版的数量迅速增多,特别是随着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更多国内学者根据我国国情用外文编写出版教材,同时外国学者在国内出版的外文专著也日渐增多。国内原版外文图书比授权影印版外文图书更容易误判为中文图书,且多数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复杂多样,中外文交织在一起,出现了许多不但封面、封底、书脊、题名页有中外文字样,图书正文也包含了中外文内容的图书,给图书馆图书中外文界定增加难度。

2.3.2 没有英文题名的英文图书 《德国文学史》(978-7-5321-3157-0)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本书的著者是美籍学者,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题名页、封面、书脊、版权页都只有中文题名,还有译者,但第二题名页的第二责任方式却改为“编注”。全书是由英语写成,目次及正文都是英文,只是脚注有中文解释及每章后面有中文思考题,没有中文翻译,所以第二责任方式实为“编注”。有图书馆将该图书界定为中文图书,笔者认为虽然题名页等处没有英文题名,但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文献来考虑,并结合本书的内容特征,还是界定为英文图书为妥。

2.3.3 宜以主要的文种来界定文种图书 我国学者在国内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如《Approaching Gender in Chinese Compliments》(汉语称赞语中的性别研究)(978-7-03-019885-3)的封面、书脊、题名页等处都出现中文题名及著者姓名,有中文CIP、版权页、序言、摘要、中文提要,含有中文参考文献,甚至正文中还出现个别中文内容,但考虑到图书的主要文种还是应该界定为英文图书。又如,对于有区分不同外文文种的图书馆,宜以主要的文种来界定文种图书,如国内出版的《Foreign Language Studies》(外国语言研究)(978-7-89490-391-4),题名页中文题名在上,英文题名在下,系我国学者撰写的外国语言研究文集,主要是英文,还有几篇是日文。论文的参考文献出现少量中文,应该界定为英文图书为宜。

2.3.4 外语教学与自学的图书宜界定为中文图书 国内原版图书《英语演讲选评100篇》(978-7-5600-6000-2)“前言”介绍:“我们从2002-2005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半决赛和决赛中挑选了定题演讲和即兴演讲各50篇,每篇演讲的文字材料后面都附以简短的点评,指出该演讲的优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点评和演讲内容都是英文,而且本书的目录、正文(包括演讲的基本原则介绍、演讲建议等)都是英文,如果只从图书正文的文种形式来区分,一定界定为英文书,但笔者认为,从外语教学和学习的角度出发,还是界定为中文图书为宜。

3 国内版外文图书的采编工作

3.1 国内版外文图书采访职责有待明晰

国内版外文图书经常把中文题名用大号字体突出印刷在封面、书脊等处,容易造成“中文图书错架混进外文书厅,图书馆藏杂乱无章”的错觉。这种外表特征中文化的情况给图书馆现场采访也造成一定的困难,往往导致未能及时正确判明文种而造成错过选择的机会或采购不恰当的复本量。此外,征订目录都是与中文图书混杂编排在一起,采用中文题名,与中文图书一样的采访途径,与目前图书馆文献采访一般按文种区分中文图书采访与外文图书采访的分工现状不吻合,很容易造成中文图书采访人员认为是额外负担,而外文图书采访人员又爱莫能助,成为谁也不愿办理的图书采访三角地带。由于业务缺乏沟通,未能很好地协调国内版与国外版外文图书采编,也没有建立完善的链接检索功能,因此,有待分工更为合理的采编业务职责岗位的设置。

3.2 授权影印版图书的国内拆分出版及跳页现象

有的授权影印版图书在国内拆分出版,如清华版双语教学用书《Microelectronics Circuit Analysis and De-sign》(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978-7-302-15684-0)就是根据国内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的特点,在国内出版时一个题名下按多卷书形式出版三分册,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就要注意完整采购和编目。大多数双语教材都进行改编,但一般不改编正文的实质内容,只是删除部分内容,如《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Manage-ment》(面向管理的数量分析)(978-7-301-12838-1)就删除了原书3章,并且“编辑在对原版图书进行删节、重新编排页码的同时,为了便于读者使用索引等,仍保留了原书的页码(在每页正文的上面)”。这类书的出版特点应引起采编部门的重视,虽然每页的下面有重新排列的页码,但图书验收人员如果没有详细了解本书改编影印的特点,一看到正文每页上面的页码,容易误解为图书缺页。有的改编版影印图书甚至没有重新排列页码,如《International Management》(国际管理)(978-7-111-20801-3)就出现跳页的现象,“因为文中提到的页码或内容有可能已被删掉……”,也造成图书著录的“页数”项不准确。

3.3 国内版外文图书书目数据著录注意事项

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正题名是检索识别图书的最重要标志,因此,我们一贯非常重视题名检索点的设置。ISBD规定:“如果题名用不同的语言和/或文字,正题名应是资源内容或主要部分所用语言和/或文字的题名”。国内版外文图书应该著录外文题名为正题名,把中文题名著录为并列题名,并分别提供检索点。授权影印版图书编目数据要尽量提供原书的题名、ISBN等检索点,以备国外原版图书采访时。要建立国外原版外文图书、授权影印版图书、引进翻译版图书的机读目录数据联接,例如,上面列举的引进版外文图书《The Pragmatic Programmer From Journeymanto Master》(程序员修炼之道)(978-7-115-15566-5)于2003年出版,在2004年又出版翻译本,图书馆机读目录编制应该进行有效链接。授权影印版图书出版发行项应该客观著录,即不要把出版地和出版者进行翻译;许多授权影印版图书都系丛书之一,丛编项也宜如实著录,无须再翻译。这可以说也是授权影印版图书编目数据区别于国外出版外文图书的一个特色。笔者认为,版本项应该是与出版发行项对应的,出版发行项著录了国内授权影印出版社与出版时间,版本项就不应该著录原版版本,原版版本应该与原版的其他信息一起著录在附注项,即USMARC的“534 Original Version Note”字段,且一般以“$P Reprint.Originally published:”子字段开始。

4 进一步的建议与设想

通过本文的图书实例分析和研讨,笔者认为针对国内图书出版的形式日渐多样化,中外文交织在一起,

中外文图书的采访渠道逐步交融等实际情况,各图书馆中外文图书界定无法统一有其必然性和客观性。而且,人为地把相同学科内容的图书按文种分散典藏于不同的书库,且不同文种馆藏的排架方式、借阅规则都不一样,给读者借阅同一个学科的图书设置了很多障碍。再之,往往因为把外文图书区分馆藏,减少了读者借阅外文图书的积极性,未能把中文图书与外文图书从内容的学科属性有效联接,造成外文图书借阅量少,馆藏资源浪费。有学者对引进版外文图书入藏外文书厅早就提出忧虑:“因诸多原因,光顾外文书库的读者不多,若又将引进版最新外文书和其它外文书混排在外文书库的‘大海’中,读者很难发现、查找,也就谈不上充分利用,委实可惜”。

“一切以读者为中心”,图书馆应该从读者对文献需求的角度出发来改革图书馆的业务管理。高校图书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主要服务于教师和学生,读者对象外语水平普遍较高,在教学和科研中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多文种文献交流利用已是基本的学术研究要求,更应该从学科门类来区分组织各类型文献,方便教师和学生全面掌握某一学科专业的文献资源。“以学科为标准,将相同学科的知识类集在一起是古今中外各种文献分类普遍采用的方法”。有学者在参观考察香港的高校图书馆后在论文中记述:学科文献按分类实行多文种混合排架,读者在一个区域里可以检阅到同一学科的多文种的文献资料,可阅读、复印,也可借出,既方便又省时。有学者更进一步研究指出:“港校馆大多是中外图书混合排架的。究其原因,为便科研和教学参考。这样做与大陆截然不同。各品种图书混排要求管理人员都要具备外文知识,否则就不知如何排架。这给上架、整架带来不便,然而,以读者为重,以研究为重,馆员宁肯自找不便”。

上一篇:蒙药学范文 下一篇:高中文言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