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旅游文化翻译策略选择

时间:2022-08-24 03:46:23

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旅游文化翻译策略选择

本文以秦皇岛旅游资料文化翻译为例, 运用关联理论,分析了旅游资料文化翻译策略的动态选择。文章指出,异化翻译有利于中国特色文化传播,使国外游客在理解译文的过程中获得额外语境效果;归化翻译有利于增加译文的可读性,使国外游客在理解原文文化信息的过程中不必花费额外的认知努力。在实际的旅游文化翻译过程中,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归化和异化策略应该相互交融,互为补充,共同实现国外游客需求和中国旅游文化之间的最佳关联。

一、加强文化翻译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已经迫在眉睫。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对外宣传方式之一,是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国旅游翻译的原则应是介绍中国文化, 吸引国际游客。然而,属于应用翻译的旅游翻译大多以功能目的翻译理论为主导理论,为了迎合目标读者,实现旅游翻译等效的文本功能,旅游资料所蕴涵的中国特色文化信息被大量删减甚至曲解,违反了旅游对外文化宣传的宗旨,不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本文试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以秦皇岛旅游资料的景点翻译为例, 探析旅游对外宣传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二、文化因素对旅游宣传资料翻译的制约

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中国旅游资料中的很多文化信息在外国游客的认知语境中是空缺的,有时甚至与其认知语境中的文化概念是相冲突的。例如,老龙头景区名称中“龙”的文化联想意义在中西游客的认知语境中截然不同,中国的龙是善的,高贵的象征,西方的dragon却是邪恶的象征。译者该如何处理这种文化冲突现象?在处理旅游宣传资料中的文化因素时,译者往往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为满足国外游客来华体验异域文化的需求,翻译时译者需要尽量保留中国旅游文化特色,采用异化的文化翻译策略。另一方面,由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翻译时如果一律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由于译本所含源语文化信息过多,容易造成译文的晦涩难懂、拖沓嗦,从而损害旅游文本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因此,面对旅游宣传资料的文化差异, 译者该如何做出抉择, 作出抉择的依据是什么? 笔者认为,关联理论作为言语交际的重要理论,可以给旅游资料的跨文化交际翻译提供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 从而为译者处理因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困难提供一个决策的依据。

三、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文化翻译策略

(一)关联理论及关联翻译理论简介

Dan. Sperber (法国认知科学家)和 Deirdre. Wilson(英国语言学家)在其合著《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 中首次提出关联理论。Sperber和Wilson在其著作中这样阐述: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者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遍的标准理解话语,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活动。明示就是说话人明白直接地传达自己的信息,推理就是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所说的内容,结合语境和背景知识等相关信息以及自己的认知能力,对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推断。演绎推理的重要依据就是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最佳的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听话人在推理的过程中,如果语境效果越好, 所付出的努力越小,那么关联性就越强。交际的目的是以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D.Wilson的学生E.A. Gutt最早将关联理论应用于对翻译现象的解释。Gutt 在《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认为:翻译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交际过程,辖制翻译的基本原则就是关联性。翻译过程中应该做到两点:一是译文要“与译文读者产生充分的关联” 或“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 二是译文表达的方式“不要让译文读者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 ”,“译文必须表达清楚自然,不应有任何理解上的困难。”以便译文读者对译文产生“充分的关联”。

(二)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异化翻译策略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者具有对其所处认知环境的认识能力,其认知语境是动态的, 表现在:交际双方以一定的认知语境为背景,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新的经历添加到潜在的语境中,构成新的语境,用来处理新假设的语境实质上是旧假设的子集,其和新假设一起产生多样的语境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翻译“旅游文化专有项”时,我们应首要采用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策略, 即使用非标准的语言形式在目标语中保留源语文本中的某些异质性。这些异质性虽然使目标读者作出了更大的认知努力去理解译文,但同时从中获得了更大的语境效果即体会学习了中国旅游特色文化。异化翻译主要方法包括音译和直译。异化翻译即Gutt提出的直接翻译,意在努力达到原文和译文完全相似的阐释[5]。为了增加译文的关联性,译者应在音译和直译的同时加以注释或释义。例如, 山海关著名景点老龙头通行的译名为“The Old Dragon’s Head ”, 由于在中西读者的认知语境的不同,如果用dragon来翻译中国的“龙”不但无法使外国人了解老龙头长城所具有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不可替代的军事地位,相反会使外国游客产生不好的联想意义并失去前去旅游的兴趣。因此,笔者建议将其直接翻译为:“The old Loong’s head” (龙Loong --symbol of royalty)。

(三)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归化翻译策略

黄友义教授在谈到我们怎样向外国介绍中国的文化问题时说道,“第一,要知道自己文化当中的精华是什么。第二, 要了解对象国的需求, 介绍本国文化的时候要了解外国人的习惯、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精华用最通俗最直接的语言、人家最容易接收的方式传达出去。”笔者认为,在中国旅游文化对外宣传翻译时,既要力求通过异化翻译策略保留原汁原味的汉语文化个性, 又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读者的反映,当采用完全的异化无法使译文读者取得和原文读者一样最佳关联的理解时,译者应只保留与译文语境具有足够关联性的原文信息,采取读者习惯的目的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归化翻译即Gutt提出的间接翻译:译文只求保留原文的认知效果,对原文的表现形式作较大的改动,只求达到译文和原文在相关的方面达到充分的相似性[5]。归化翻译策略具体包括意译、增译、减译、仿译、释义、改写等翻译方法。例如:

所谓怪楼,即奇石而异趣:暗道重门、倒行逆设、镜中结缘、歪门邪道、走投无路、扑所迷离、目不暇接;所谓奇园, 移时而景殊、柳暗花明、曲径通幽、高峡悬流、湖水拍岸、芳草萋萋、七彩梦境、枫叶流丹、彩灯夜照、晶红亮绿、五色交辉。怪楼奇园以其标新立异之风采, 笑迎四海嘉宾。

Peculiar Chateau smiles to welcome the tourists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its unconventional characteristic. It is called Peculiar Chateau because it has very strange and interesting rooms, such as the rooms with many back doors, topsy-turvy, mirror world, dead-end walk, unreal vision which are too much to see. It is called Odd Garden because people can see different views when they walk. It also has many attractive places such as omnifarious area, colorful lights in night.

原文作者大量的四字词语,工整对仗,音韵和美,使读者充分感受到景点的独特怪异。然而考虑到中英不同的思维模式及交际方略、风格及语篇风格,译者采用了释义、省略及改写的方法将原文信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读者,使译文读者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了最大的语境效果。

四、结语

旅游宣传资料具有鲜明、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旅游翻译是一种非常典型的

跨文化交际,为达到既忠实原文,又能增加外国游客的旅游兴趣的双重目的,译者必须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依据源语文化语境与译语文化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灵活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不断在两种文化、两种认知语境、两种写作风格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上一篇:做文明游客,倡导文明旅游 下一篇:展会志愿者服务风险控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