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时间:2022-08-24 03:34:50

创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摘 要:新课程倡导学生全面、终身发展,倡导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空间。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激发其学习兴趣,把数学教学还原到生活中去,创设和谐的竞争情境,使学生在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不断展示自己,完善自己,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平等 魅力 活力 乐园 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77-01

关心数学教学的人不难发现:现在的数学课堂太缺少发自肺腑的欢声笑语,太缺少锋芒毕露的思维交锋,太缺少散发浓郁生活气息的生动事例,太缺少独出心裁的个性展示。一句话,我们的课堂教学太缺少生机与活力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解放儿童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儿童的口,让其自由地讲;解放儿童的手,让其自由地做;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自由地发挥出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1 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提供原动力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首先就应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地构建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只是一个与学生具有平等身份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监控者;学生则是问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教师只有放弃“权威”,给学生营造自由和开放的空间,才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与成功机会,也只有当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权利,才会有自己的发现。

如教学几何图形面积的整理复习时,先将学校教学楼的操场图(没有数据)、学校平面图展示给学生,让我们一齐走进校园,说一说赞美学校的话。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看到情景图你想知道什么?也可以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当同学们看到熟悉环境时,情绪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想知道学校有多大?操场有多大?教室有多大?等等,于是我提出问题,想一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要用到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要求周长和面积又需要用到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让学生分组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明白弄清周长和面积的真正含义,正确运用计算单位和公式,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并灵活运用。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增加魅力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这样的,好的新课导入是整个教学成功的开始。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教师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3 注重数学来源于生活,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注入活力

华罗庚先生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我们人为地拒绝了生活中丰富的数学资源,只是“关起门不研究学问”,把数学的天地局限在几十平方米的范围内,数学被我们越教越“窄”了。课程标准中“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作的表述更为我们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其实,生活中充满着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校外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创设应用情境,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整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积累生活实践。既使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气息,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我在教学小额人民币的认识《买文具》这一课时,首先播放一段购物录像给学生看,提问:“同学们,你们去过文具店吗?”“文具店里有些什么?”“要购买漂亮的文具,需要什么?”从而引出人民币。这样用生活中学生司空见惯的例子切入话题,显得自然而易接受。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你所认识的人民币是怎样的?”再教人民币的认识。最后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四个同学为一组,在每一组座位上都布置一个简易商品店,分别在文具标上“书包18元,文具盒8元7角,橡皮5角,铅笔1角,转笔刀2元3角……”并且每人手中都有一份换好的零钱,让组员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买你最想买的一件商品,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兴趣高涨。在学生对人民币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再提问:“老师给你5元钱,谁能告诉老师最多可以买哪几样商品?”学生的想象得到了激发,争先恐后地想为教师出谋划策,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这样,将生活常识与数学科学知识“超链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知识点得以轻松展开并为学生所接受,既让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数学,运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只有还原教材的生活本原,使教学的内容不仅贴近,而且融入学生的生活,使教学扎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中,让学生品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才能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4 创设和谐竞争的情境,把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变成乐园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品尝到各自的喜悦和成功。

听了学生的发言,我觉得答案是多少,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和学生们从中收获了许多。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调动了大部分同学积极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通过竞争表现自己。如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每个“优胜者”是无比兴奋的。这样的课是最受大家欢迎的课,这样的课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昂然,学得轻松,使课堂成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总而言之,我们的教学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学生才是我们教学过程的主体,我们的任务是为了他们的发展而教育,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学会接受世界、探求世界、开创世界的技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这就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创建和谐的教学情境,才会增添许许多多意外的惊喜和乐趣,让课堂焕发生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黄莆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上一篇:“三校生”高职考生物学基础备考辅导探析 下一篇:浅论如何在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