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最大的新型补给舰“摩周”号下水等

时间:2022-08-24 03:19:39

最大的新型补给舰“摩周”号下水

该舰是“十和田”级补给舰改进扩大的新型首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第四代补给舰,也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最大的军舰。全长221米,宽27米,深18米,吃水8米,编制乘员145名,排水量13500吨,主机首次采用燃气涡轮发动机,航速24节。主要装备有2座20毫米“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6套海上补给装置(4套加油装置、2套物资运输装置),并新增了1套海上补给特殊装置、1套舰内补给品传输特殊装置和1套加水装置。卷扬机和起重机均采用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最新装置,增大了弹药类、补给品类和燃料的搭载量,可搭载补给物品6000--7000吨,预计于2004年3月服役。船体构造按照油轮的标准,采用船首楼型,舰尾部的第一层下为系泊作业的开式甲板,后部是MH―53直升机的飞行甲板,舰桥构造物、塔状桅杆和烟囱等均采用隐形性设计。为了适应自卫队舰艇的大型化、长期行动化、燃气轮机化带来的船用燃料和弹药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海上补给能力。舰上设有内科、外科和牙科等诊疗室以及会诊室,充实了医疗功能。

(方新洲)

韩用超升降法建造海上原油生产设备船

最近,韩国现代重工公司宣布,在建造海上原油生产设备船的过程中,采用超大型升降法,在陆上总组装阶段,成功地把12112吨的构造物提升到离地面52.8米的高度。这种提升最大重量的记录已被收入基尼斯世界记录大全。现代重工建造的这艘海上原油生产设备船是美国壳牌石油公司订购的海洋构造物,总重量29500吨,长90米,宽80米,高70米,相当于20层楼高。该公司从去年10月开始在陆地上,而不是在船坞中建造。在建造过程中,上下构造物分别制作,上部构造物提升后,把下部构造物水平移动到上部构造物下面,进行焊接、连接。超大型升降法既缩短了工期,又节省了费用,工作环境更安全。

(方新洲)

世界最大的海龟濒临灭绝

据美国杜克大学研究小组发表的调查报告表明,世界最大的海龟,即分布在以太平洋为中心的棱皮龟(也叫革龟)的产卵数量,在过去的20年间减少了95%以上,有可能在今后10―20年里灭绝。棱皮龟体长2米多,体重约1吨,是现存龟鳖类中最大的一种。背面无角质板,被以柔软的革质皮肤,上面有7条纵棱,棱间为凹如沟;腹甲骨化不完全,有5条纵棱。四肢呈鳍足状,无爪;前肢甚长,后肢短,尾短。体背漆黑色或暗褐色,微带黄斑;腹面色浅,善游泳。以虾、蟹、软体动物、鱼类、海藻类等为食。

在过去几年间,研究小组对在太平洋沿岸产卵地产卵的雌棱皮龟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其中,马来西亚2只,墨西哥45只,哥斯达黎加55只,印度尼西约900只,也只是50年前的五分之一。太平洋一带的雌棱皮龟总数只有1500只左右,产卵地以每年20%的速度减少。

(方新洲)

日研制出高效海水淡化装置

该装置外表是一个不锈钢制多孔圆筒,里面有一个由1000枚外径156毫米、内径136毫米不锈钢片摞成的管。这支管径缓慢拧曲,内外会因不锈钢片位移而形成凸凹不平的层次,层次间出现纳米级空隙。使用时,首先将海水放人结晶装置中,再施加高频电后进行“加工”。几十秒钟后,海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发生化合而形成细微食盐晶体,并逐渐增长为1微米左右的粒子。这些粒子凝聚后,可形成直径为几微米、容易过滤掉的盐粒。然后,把这种海水放进上述不锈钢圆筒的容器中,施加一定压强,盐粒就会被挡在管外,其余受压而浸入拧曲管内的水便是要得到的淡水,其盐分浓度为0.067%左右,氯化镁等矿物质含量是正常海水的一半,成为理想的饮用水。

新装置效率是浸透膜法的3倍,海水利用率高达95%,所需电费和维修费都很低。该公司已经制造出每分钟可生产200升淡水的大型装置。

(徐双华)

南极鱼潜泳到北极

格陵兰岛附近的渔夫不久前捕到一条本应生活在南半球的智利鲈鱼(原名巴塔哥尼亚齿鱼)。科学家们研究后认为,这条鱼可能是利用了深海的冷水通道越过赤道到达北冰洋的,迁徙距离达1万公里以上。

这一发现给冷水鱼类通过深海冷水通道迁徙提供了例证。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南北两极之间隔着大片的热带海洋,却能拥有同样的冷水生物的原因。

智利鲈鱼通常生活在南极洲附近寒冷海域,不能适应水温高于11℃的环境。此前从没有在北半球发现过这种鱼。有过记录的最北部地区也只是位于南纬32度的乌拉圭海域。

科学家认为,由于格陵兰海域过去10―20年间的商业捕捞活动非常广泛,因此可以排除“该海域本身存在未知智利鲈鱼群”的可能。这条鱼可能原本生活在南半球,偶然潜游了1万多公里,穿过赤道来到了北冰洋。在热带海域,500―1500米深处的水温在1012以下,冷水鱼类也可以适应。

(徐双华)

科学家发现南极超龄微生物

美国科学家们在南极一个冰湖中新发现至少有2800岁的藻类和细菌。这一研究为将来在火星等其他星球寻找生命提供了重要借鉴。研究人员在南极维达湖钻孔提取出16米的冰芯,从中发现了这些古老微生物,而且这些微生物体内的DNA仍保存完好。

以前,人们认为维达湖从湖面到湖底终年处于冰冻状态,不适合生命寄居。后来发现,在厚达19米的冰层下,湖底存在着一个低温、比普通海水含盐量高出7倍的超咸液态区域。研究人员推测,这些古老微生物的体内可能存在某些独特的抗冻物质,使它们冰封多年后遇到液态水还能复活。类似维达湖这样的生态系统还是第一次发现。研究人员推测,该湖湖底的超咸液体中可能也有生命存在。

(徐双华)

海洋动物化石可作地球“温度计”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研究报告说,一种古老的海洋动物化石能够充当地球的天然“温度计”,使用氧同位素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过去和将来的气候。

科学家说,腕足动物化石能充当地球的“温度计”。如果其硬壳中的氧18含量较高,说明当时的温度较低。当一段时间内硬壳中的氧18含量发生明显变化时,则说明地球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腕足动物是生活在海底的一大类有壳的无脊椎动物,从几亿年前的寒武纪到1万年前的第四纪都有化石记录。研究小组用质谱分析技术对不同年代的腕足动物化石中的氧18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地球气候总的发展曲线上,这一研究与此前的计算机模型研究的结论相同。

(徐双华)

机器鱼用人造肌肉制成

日本两家公司近日共同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借助于人造肌肉游动的机器鱼。

机器鱼的人造肌肉采用聚合工艺制成,由两块电极柔软板组成,板的内部含有水。机器鱼体长不到7厘米,内部装有感应线圈和控制用微芯片。把机器鱼放人专用鱼缸里,在鱼缸外加上2伏低压电给予刺激,这时鱼体柔软板中的水就会增多,人造肌肉就开始工作――左右弯曲摆动起来。当机器鱼尾巴上的人造肌肉收到来自天线的电信号时,它便会像活鱼一样游动起来。发明者称,机器鱼的游水动作从外表上看几乎能乱真;而且机器鱼的“耐力”出众,能连续不停地游动半年左右。

(徐双华)

上一篇:建设AIS海峡两岸航运信息平台 下一篇:圣马洛的水族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