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体会

时间:2022-08-24 12:22:53

浅谈语文教学体会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科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语言的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认识、理解各不同,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些最基本的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立足训练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热爱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

一、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让学生“活”起来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识字;中年级是词语、句子;高年级是段、篇、章。大量的识字,词语、句子的教学,段、篇、章的讲解都要在阅读中进行,故小学语文课又称之为阅读课。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有助于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课堂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四、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到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同时,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学无止尽、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五龙中心学校)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育开设舞蹈课的探讨 下一篇:生物教学“动点”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