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江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时间:2022-08-24 12:06:43

哈尔滨江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摘 要:本文以哈尔滨市松花江江北湿地为研究对象,在阐述江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哈尔滨江北湿地被人为破坏的现状,提出了江北湿地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应合理规划加强立法,加快湿地的恢复与重建,建立江北湿地的旅游保护规划及功能分区等具体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措施。

关键词:江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规划

哈尔滨江北湿地位于松花江哈尔滨段的北岸,分为东区、中区和西区3部分,与老城区隔江相望,总面积为12.5万hm2。范围是西起哈尔滨市与肇东界,东至滨州铁路桥,北起改线前进堤,南至松花江北岸,与哈尔滨市区隔江相望。

江北湿地属于典型的城市湿地。城市湿地作为地域传统景观,历史悠久、变化缓慢、反映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具有重要的自然生态、文化、美学价值,有明显地域特征、易于可识别结构的景观;往往拥有独特的视觉美学、历史文化与生态多样性特质,能激发人们的历史感及空间美感,是最具魅力的景观。此外,作为湿地本身,在调节湿度、消除生态病害、重续中断的生物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江北湿地开展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

1.1 湿地生境破碎化

因缺少合理的规划,城市化进程加剧,功利性目的驱使,使得湿地生态破坏。以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因其历史悠久,自然和人工景物优美,离繁华闹市区近,交通便利,而备受开发商青睐。上坞、月亮湾地区建起大量的围堤大坝和一幢幢别墅、休养所。私建、滥建不仅破坏了太阳岛的自然景观与水土风貌,大片湿地、草原、沼泽水系被侵蚀,同时也严重地污染着地下水体。

1.2 湿地退化明显

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使湿地呈明显退化趋势,大片湿地被破坏、开垦。苔草湿地其主要构成植物修氏苔草(Caxes cyperoides),褐叶鞘苔草(Cnrex minuta)等在遭受大面积破坏后,尤其是根部被拔起,在干旱、风力作用下逐渐形成沙化现象。从2003年起,哈尔滨市频发沙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河漫滩湿地、草甸湿地被破坏、沙化所致。

1.3 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

近年来,随着哈尔滨城市的发展,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被排入松花江中,水污染和富营养化日益加剧,使太阳岛湿地生物多样性遭到了严重破坏。

2 江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2.1 加强湿地立法

湿地建设、管理加强、立法先行。由于江北湿地大部分位于城区内、近郊或交通要道两旁,由于大面积的功利性建筑,使得湿地水文和生物学特征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湿地的保护与建设中,需要城市规划相关部门采取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及科学的规划措施。此外,为了湿地恢复措施的顺利实现,还必须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从立法的角度来约束对湿地的破坏行为,完善湿地保护机构,强化执法力度,加大湿地保护的宣传,通过对湿地的面积保护,进而保护和恢复湿地的生态、水文和其它方面的功能。

2.2 加快湿地的恢复与重建,确保自然湿地面积

湿地的功能和结构由湿地的面积大小决定。湿地水体的面积和容积要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护湿地面积不再减少。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人为改变和消除限制生态系统发展的不利因子,加快己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采用合理的湿地治理措施,控制各类干扰,维护湿地生境的生态安全。

2.3 建立江北湿地的旅游保护规划及功能分区

现有相对尚未遭到破坏的湿地对于保存湿地生物多样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规划中,通过分级管理、层层落实、功能不同的原则,严格保持现有湿地生态系统。根据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方针和经营原则。结合该区环境现状,本着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完整性和自然性,有利于保护珍稀、濒危鸟类和水禽的栖息环境,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科学研究的原则,将本区划分为西部重点保护和恢复区、中部生态旅游区、东部生态文化展示、旅游开发3个区域。

西区:生态功能重点保护与恢复区,位于四环路江桥以西500m、向西7km、宽3km、面积2 104hm2,功能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极其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此外,松花江哈尔滨段新建松浦大桥以西,冰雪大世界以北,前进堤以南等近百平方公顷植被覆盖相对较好,不连续分布有芦苇等耐水植物,有极大的保护价值,不宜进行大面积景观开发,也应作为哈尔滨湿地的生态“保育区”。中区:生态旅游功能区,本区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开展生态资源的恢复性建设,开发生态科考、科研、观光、教学等生态旅游。东区:太阳岛生态文化功能区,本区以生态文化为主旋律,设计策划以太阳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建设生态文化娱乐休闲区,拟采用对外招商引资方式建设,并在现太阳岛东北部的湿地环湖景观区,开展湿地生态旅游。

哈尔滨地区湿地面积大,情况复杂,有许多问题亟待科学研究解决。当前,应重点做好有关湿地的结构、功能的调查,湿地污染现状、原因与发展趋势的分析,湿地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湿地生态需水研究,湿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湿地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保护规划。

参考文献

1于少鹏等.哈尔滨天然湿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J].国土与资源资源研究,2008(2)

2钟雷等.哈尔滨市太阳岛湿地生态环境特征及其保护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4)

上一篇:园林绿色植物保护的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关于林业生态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