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景观营造新视角——体验设计

时间:2022-09-21 04:07:24

主题公园景观营造新视角——体验设计

摘 要:以主题公园体验性景观项目为载体,对体验设计相关的基础理论在主题公园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较为系统的探析,从而为我国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提供新的视角,满足游客在体验经济时代的情感需求、感官需求、个性化需求、自我价值实现需求。

关键词: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体验设计

主题公园在近现代以来就以一种概念化的旅游形态在全世界迅速兴起壮大,成为引领全球化生活模式的新型休闲方式。但传统的主题公园基于游客体验需求上的研究都比较缺乏,导致公园定位策略上出现偏差,游客来主题公园游玩的身心需求没得到满足,降低了休闲娱乐的质量,而且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多地追求物质以外的体验需求。所以本文尝试将体验设计的理论应用到主题公园设计中,对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进行一定的探析,试图对今后主题公园创新有所借鉴。

1 体验是主题公园创新的核心

美国迪斯尼公园给人们带来了主题公园的概念,想让人们在公园休闲娱乐的同时通过参与互动来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值得回忆的体验。主题公园的出现正是迎合了体验经济时代游客的体验需求,它以特有的文化内容,现代科技文化表现手段,市场创新等因素满足了当今旅游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主题公园是一种人造娱乐形式,它的核心都是为游客提供快乐体验。从各个角度来看主题公园都是为提供具有个性化、独特、娱乐、互动参与体验为目标,为游人创造欢乐体验为核心的旅游产品。游人去主题公园游玩追求的也是脱离现实生活,寻求一种独特意向之外的体验和经历。游人对主题公园的期望和感受有别于其它的传统观光休闲旅游,他们希望获得区别于现实生活的独特体验经历。所以,体验是主题公园创新的核心。采用体验设计理念来设计主题公园项目,也成为现阶段主题公园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2 主题公园体验性景观的内涵

主题公园体验性景观是将体验设计的设计思想融入到主题公园的设计中来,以主题公园为舞台,以体验性景观为场景和道具,围绕游人创造值得回忆的体验,其核心是通过对主题公园项目情景化,主题化等设计手段,营造出具有特色的体验性景观。主题公园体验性景观更好地吸引游客积极参与到主题公园项目中来,产生互动效应,满足游客各种体验需求,创造出值得游客回忆的体验感受,为游客留下难忘美妙的经历。

3 主题公园体验性景观的设计原则

3.1 突出体验性项目主题化

主题化是体验设计的一个惯用手法,就如人们一听到“硬石餐厅”、“雨林咖啡厅”、“天地公社”这些名字就顾名思义,就想进入其中体验其中的感受。具有诱惑力的主题是通往体验之路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主题是体验的核心,明确了主题,才能调整人的现实感受,触动人的心弦,留下美好的体验经历。所以,主题公园景观项目设计都应该紧紧围绕着主题展开,朝向一致的故事情节,来吸引游客。

3.2 重正面强化体验性项目的印象

主题作为体验的基础,而体验还必须通过塑造深刻的印象来呈现。所谓印象就是体验的结果,一系列印象组合起来影响个人行为并实现主题,而印象则主要重时间、空间、技术、真实性、质地、规格等方面来决定,要使游客达到体验的目的,空间、物体、时间三者之间必然是相互联系。对于游客来说,每个小小的细节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主题。在主题公园体验性景观设计中,体验主题一旦确定,相关的所有设计细节元素都要围绕主题来展开,通过细节的处理来加深游客的体验印象。一系列印象组合起来突出体验主题,强化游客的体验感受。

3.3 减除体验主题的负面因素

塑造整体印象,仅仅加强正面因素是不够的,在设计时还要删除任何削弱、抵触、分散主题中心的因素。在主题公园体验性景观设计,削弱影响体验主题的负面因素,本身就是在强化体验印象,加强主题感染力。为了突出主题,不要采用与主题相冲的色彩、不合适的形式、与主题相悖的要素都要去除,以免分散游人的注意力。

3.4 创造全方位多角度的体验感受

主题公园体验性景观项目提供的感官刺激应该支持和加强其主题,该项目越能有效的刺激感官,就越容易让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总之,主题公园体验性景观项目提供的体验涉及的感官越多就越是值得记忆,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官刺激能使游客对体验更加难以忘怀。

现在我国的主题公园的开发已经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所研究的体验性项目设计是将体验设计的理念引入主题公园项目设计中,给我国的主题公园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主题公园发展的瓶颈。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为我们主题公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人们消费意识的改变促使我们也要改变战略思路。体验经济呼唤体验性景观项目的诞生,运用体验设计理念的主题公园不再是简单的游乐载体,它包含了体验价值,创造了人与物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1 曹锋.地域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5)

2 周向频.主题公园建设与文化精致原则[J].城市规划汇刊,1995(4)

上一篇:园林艺术与城市景观规划如何和谐共存 下一篇:浅析居室环境绿化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