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儒家静坐功/黛玉中暑与香薷饮

时间:2022-08-24 11:36:28

神奇的儒家静坐功

文/曲镌

儒家静坐功是儒家旨在促进修身养性的一种形骸养静法,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庄子·内篇·大宗师》里就记载有静坐养生术。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颜回向孔子汇报说“‘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这段话的意思是颜回向先生汇报他的进步,是学会一种叫“坐忘”的功夫,这种功夫能忘记肢体的存在;能丢掉聪明,能离开身体,除去心智,同大道混同相通。所谓“坐忘”就是“静坐而心亡”。

《庄子·内篇·齐物论》勾画了先秦儒家们的“坐忘”形象:“隐机而坐,仰天长嘘,答焉似丧其偶。”就是倚案(一种短桌)而坐,朝天慢慢地吐气,身体端庄不动,如同死寂一样;思想也空寂清静,排除了一切世事的骚扰,如同心亡一样。

平心而论,在儒、释、道形骸养静的三大流派中,儒家养静术要浅薄的多,但是,儒家的养静术却又通俗、简易、实用得多。所以形成如此特点,乃在于儒家是积极入世的学派,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就要修身。这个“身”,包括身体、道德与学问三个层面。

《周易》的《巽》卦,在“修身”方面,为儒家提供了指南。其“巽”,即象征顺从——顺天道(自然)与君王;但又强调“贞”、“位正中”,以“刚健”之德为勉。而《巽》卦之义,则在持正不阿,在有所作为。落实到养静术上,因为心怀天下,就当然不会拘泥于时间、地点、坐的形式,只要坐得安适,思想寂灭就可。

黛玉中暑与香薷饮

文/朱本浩

《红楼梦》第29回写到,贾母、凤姐、宝钗、宝玉、黛玉等人去清虚观打醮,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一,天气却已渐炎热。黛玉由于体质虚弱又经常患病,对外界闷热的气候天气极不适应,结果中暑了。

黛玉在清虚观中暑之后,回家休养,并且服用了“香薷饮”。香薷饮是中医有名的方剂,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仅3味:香薷、炒扁豆、姜厚朴,主要功用为祛暑解表、和中化湿。若在暑夏季节,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或受暑热侵袭,常会头重头痛、身热畏寒、食欲不振,或者腹痛吐泻、四肢困乏、精神倦怠。此时用香薷饮治疗,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主药香薷,性味辛、微温,入肺、胃、肾经,为夏令之解表化湿药,既能外散湿邪而解表,又能内化暑湿而和中。前人称“夏月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可见香薷是偏于解表利尿的。厚朴是本方的辅药,性味辛、苦、温,入脾、胃、大肠经,具有温中、下气、燥湿、消痰之功效,能除湿邪而通行滞气。厚朴用姜炙,是为了抑制药物毒性和致呕吐的副作用,同时增加健胃温中的作用。扁豆是本方的佐药,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经,能健脾和中、消暑化湿,常用于治疗暑湿吐泻、脾虚呕逆,能够暖脾胃、除湿热。扁豆清炒能增加它的芳香气味和健脾作用。

香薷本有化湿之性,今得厚朴、白扁豆之配伍,不但能解表散寒,而且能加强化湿、和中之力。本方配伍得当,共奏散寒解表、化湿和中之功效。

除了香薷饮之外,防治中暑还可服用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出自《温热经纬》,由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西瓜翠衣、甘草、粳米等组成,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清暑益气汤适用于身热多汗、体倦气短、口渴心烦、脉细数的患者。西瓜翠衣清热解毒、生津利尿,西洋参益气生津,共为主药;甘草调和诸药,又可矫味;粳米滋补脾胃,补充营养。诸药配合,共奏清热解暑、益气生津之效,尤其适用于身体虚弱、气津两虚者。

上一篇:小贝,去打高尔夫吧! 下一篇:头痛或许和颈椎“沾亲”/颈肩酸痛查查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