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快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措施

时间:2022-08-24 09:49:11

浅谈加快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措施

摘要:发展节水灌溉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而科学分析评估灌溉用水效率状况,是合理评价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和分析节水潜力的重要基础,是各级政府部门制定规划、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重要依据。灌溉水利用率是衡量灌溉用水效率的重要指标,是灌区改造与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指标,为适应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和节水灌溉发展的要求,摸清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现状,深入分析灌溉用水效率的不同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提出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的对策措施,为节水灌溉发展规划提供基础依据。本文探讨了加快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措施。

关键词:加快;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水与农业息息相关,水的短缺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所以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一、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

1、 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农业干旱缺水的问题据调查,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年均受旱面积日渐增多,全国已有一半以上面积发生水危机,农业干旱缺水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农业用水虽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解决温饱的需求又使农业灌溉的规模不断扩大,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农业缺水矛盾的根本出路。从水源输送入手,可以对渠道进行防渗衬砌和利用管道输水,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从技术入手,采用喷灌、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大幅度节约田间灌溉用水,从而提高水的利用率,既扩大了灌溉面积,又减轻了农民负担。

2、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后,渠道和畦埂的减少,使农田趋于无埂、无渠、无沟,在提高土地耕种面积的基础上,能实现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收割,在减少灌溉用水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大大减轻了农田建设的工作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

3、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需要大量的设备与之配套,如各种管材等,这就需要一些企业来转产节水灌溉设备和器材,这可为城市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节水灌溉技术在全国的普及和推广,它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用水量也会随之增加,而供水总量的增加却是有限的。这有限的增加,将主要用于满足工业、城市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求,农业用水在社会总用水量中的比重还会下降。在此情况下,农业增长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水资源,进一步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这样,可以避免渠道两侧渗漏和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还能减少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措施

1、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建立农民用水管水组织。

一是让农民自愿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节水灌溉技术。二是在节水灌溉工程的投资上,应该采取政府扶助支持,建立节水灌溉专项资金,农民对不在政府计划内的灌溉区域自主投资。三是从管理和产权上看,凡是能将工程产权落实到户的,通过农户独有或规范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形式,将产权明晰到个体农户。灌区农民要通过成立灌溉用水协会,参与灌区制度改革和管理运行,增强灌区管理的透明度,让农民交明白水费。

2、 加强管理,发挥水价对节水的杠杆作用

现在在农村的节水灌溉设施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在使用过程中水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因此在农村在实行水价的奖惩机制,实行水价定额制。以约束管理,节约用水。

3、 多渠道融资,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加大投资,企业助资,个人集资等,以这多种方式加大对大中型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对陈旧的无法运行的老设备进行重新改造。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实现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大力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节水灌溉设备,并做好节水灌溉宣传力度。

4、 采取合理的输水方法

渠道渗漏水量占渠系损失水量的绝大部分, 一般占渠道引水量的20%~40%,有的灌区高达50%~60%。渠系水量损失不仅降低了渠系水利用系数, 减少了耕地灌溉面积,浪费水资源,并且引起地下水位抬升,招致农田渍害。渠道防渗工程和管道输水可以减少水量损失。

(1)渠道防渗工程。就是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或渠床而流失的水量的各种工程。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减少渠道渗漏损失,节省灌溉用水量,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提高渠床的抗冲能力,防止渠坡坍塌,增加渠床的稳定性;减少渠道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和防止土壤盐碱化。

(2)管道输水灌溉。以管道系统代替田间渠系,通过低能耗的机泵和管道系统,将低压水输入田间,并可用末级软管

直接浇地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输水方式。灌溉管道系统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

由于输配水部分(管网)大部分或全部埋在地下,一般可以少占5%~10%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减少了对交通和耕作的影响;在工程完好的情况下,可以基本没有输水损失(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节约了用水,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杂物不易进入管道,减少了清淤工作量,也不存在杂草问题。

5、立足田间灌水,提高用水率

(1) 喷灌技术: 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 动力机、水泵、管道等) 把水加压, 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 通过喷洒器( 喷头) 喷射到空中形成水滴, 像下雨一样喷洒到作物上和田间的灌水方法。

( 2) 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 包括滴灌、微喷灌、脉冲微喷灌、渗灌等。上述几种微灌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灌溉水的无效损失, 包括土壤蒸发损失, 以求用最少量的水生产出最高产量的优质农产品。

( 3)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该技术是我国北方井灌区发展较快的一种减少渗漏和蒸发的节水灌溉技术。它是利用机泵抽取井水, 通过管道系统把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对农田实施灌溉。由于它直接利用地下埋管和地面移动管道输水到田间, 又称/ 管灌0。管道输水是在低压条件下运行的, 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0. 2MPa, 水进入田间后仍属地面灌溉的范畴。

(4)地面灌溉田间节水技术: 传统的地面灌溉方法(如畦灌、沟灌、块灌、漫灌) , 灌溉效率较低, 灌水不均匀, 造成严重的深层渗漏和无效排水。我国推行的节水措施有: 在地势平坦的壤土地上, 大畦改小畦、长沟改短沟、平整土地, 实行田园化建设。灌水量可控制在750m3/ hm2#次以内, 棉花、玉米、高粱等中耕作物可采用沟灌和隔沟灌。改进沟畦技术简单易于操作, 只需一定的劳动力投入, 可在我国广泛推广应用。

( 5)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该技术是对水稻采用间歇淹水的灌溉方式, 构成浅水与湿润反复交替, 浅、湿、干灵活调节, 因地制宜地为水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 达到节水、高产的一种灌溉模式。与传统的淹水灌溉栽培不同, 在水稻生育期的大部分时间田面不建立水层, 而只维持土壤一定的含水量, 因此可以减少蒸发和渗漏损失, 起到节水作用。实践证明, 采用这种技术不仅能大量节水, 而且还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一种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技术,在全球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配之以相应的农业、管理、政策措施,会在相互促进中达到最佳的节水效果。相信随着的人们水患意识的逐步增强,我国农业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志,关建.简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04)

[2] 蔡晓莉,韦顺凡.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08)

上一篇: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工程地质若干问题探讨 下一篇:苍梧县县城迁至石桥镇后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