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思考

时间:2022-08-24 09:38:02

提升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思考

[摘 要]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传统的会计专业培养方式表现在以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学习为中心,不注重具体工作任务的实施,不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文章以行动导向法为指引,对会计工作过程有序化分析,并结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要求,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组合,采用立体式实战演练法,实现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融合、职业能力与将来工作岗位的融合,体现高职高专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宗旨,探索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会计专业能力培养体系。

[关键词] 行动导向法; 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0. 063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0- 0110- 02

0 引 言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做到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高专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把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工作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等程序性知识作为教学的内容,以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为基础,促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因此,立足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尤其应加快形成一套有效的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传统的会计专业培养方式表现在以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学习为中心,不注重具体工作任务的实施,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体现高职高专教育中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宗旨,会计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在分析财务工作岗位核心技能要求的基础上,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工作任务之中。学生通过自主实施完成任务的过程,达到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1 以行动导向思想为指导,研究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构成

1.1 行动导向法内涵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工作的内涵和工作实践本身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为了提高就业质量,劳动者应具备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如果要使职业教育满足如此全面的要求,就需要做出实质性的改革,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教育必须回归到实际工作中。行动导向法是一种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由英国的瑞恩斯教授(Reginald Revans)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随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所谓行动导向法,是指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所构成。通过具体工作行动的引导,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追求学生专业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提高的一举数得。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被认为是过去40年里管理和组织发展中产生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1.2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构成

以行动导向思想为指导,分析会计工作的工作过程,可得到以下8种通用的典型性代表岗位:出纳、往来核算会计、薪酬核算会计、存货管理会计、成本核算会计、税务会计、总账会计、报表会计等。要完成这8种工作岗位的任务,就必须具备合格的职业能力,这种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它们是会计职业能力构成的有机组合部分,细化后共同组成了会计的职业能力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2 会计专业教育现状与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分析

2.1 在国际上,会计专业教育已建立通行的职业能力培养标准

纵观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比如德国、美国、日本等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已开始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的,重视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整合,建立起有效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尤其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为代表,在会计职业教育方面,不断系统化地规范了各个国家或组织下的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应用和完善。通过颁布国际教育准则1~7号(包括国际教育公告框架,国际教育准则导言,IES1《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准入条件》,IES2《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内容》,IES3《职业技能》,IES4《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IES5《实务经验要求》,IES6《专业能力和胜任能力的评估》和IES7《职业后续发展:终身学习和职业胜任能力后续发展计划》)等代表性的报告,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后续发展提供了全球性的标准。

2.2 在国内,会计专业教育正在探索建立与国际趋同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传统的会计专业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本专业学科知识轻其他跨专业学科知识的模式,已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不能建立起完整有效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但是,从公开发表的论文的研究发现,在我国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也有很多,主要是从3个方面进行论述:① 概述性地介绍会计专业职业培养原则; ② 重点从专业技能培养入手取代专业能力培养;③ 单纯从专业能力介绍职业能力。但鲜有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3方面综合入手,以构建完整有效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为目的的研究。由此可见,深入探索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的项目研究,可以为高职高专类院校会计专业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对于解决在实施职业化教育的环境中,培养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用什么方法培养合格会计人才等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3 创新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构建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完整有效培养体系

3.1 引入基于行动导向法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结合在一起 ,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围绕工作(实训)任务的完成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在实际的工作中,会计专业的学生应熟悉国家的财经法规、税收政策,能针对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对企事业单位的决策等提供会计信息支持。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备会计、财经、税务、法律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接受会计实务方法与技能方面的系统训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熟悉我国及相关国家的会计制度,能在相应部门从事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大能力,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完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从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体化;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一体化等6个方面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2 制订立体式实战演练方法,保障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主要分为3个层次展开:第一层为基础层,重点解决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问题。通过仿真企业的正常经济业务,按典型性会计岗位分工编写财务基本业务流程实训指导书,引导学生解决财务工作中的基本核算问题。第二层为应用层,重点解决基础层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结果的分析。通过到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找寻相关案例,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法,制作成案例教学课件(VCD光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学专业知识,利用基础层验证的数据,通过分析、审计、评估、发现和寻找出基础层存在问题和应用基础层的相关数据,解决财务管理中的相关问题。第三层为提高层,重点解决应用层中财务管理和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使用ERP软件平台,梳理各专业课程实训内容,剔除各个专业课程实习实训互相重叠的部分,按照项目教学法,编写会计综合项目实习实训指导书。引导学生在ERP环境中工作,从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决策支持等方面有效地进行管理,从管理范围和深度上解决企业决策层需解决的问题。

3.3 整合形成会计专业教学模块,保障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打破传统的以学科类型划分的课程设置方式,将现有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按照企业常见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划分为几大模块,由一个基本财务工作模式和各个典型性岗位技能模块(出纳、往来核算会计、薪酬核算会计、存货管理会计、成本核算会计、税务会计、总账会计、报表会计等)构成,并针对每个模块明确提出培养要求。通过整合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工作模块,能够加强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

3.4 组合各种真实和模拟的教学场景,尽量消除现阶段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瓶颈

构建仿真实训、ERP沙盘模拟实验、专业办产业的真实岗位实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组合体系,在实训环节可以先以中小型企业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真账实做的训练;再以大中型企业作为实验对象,进行ERP软件平台分岗实训,以期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3.5 强化新会计准则下的职业判断力,提升培养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水平

财政部2006年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使得会计从业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趋复杂。新会计准则强调了会计要素和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同时会计估计等技术手段在新会计准则中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以及会计估计的运用等,都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当会计人员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遇到前所未见的新经济事项时,应当运用自己的专业理解能力去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为此要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在新会计准则下的职业判断力的专题培训。把握财政部的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核心内容,重视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实现毕业与上岗的对接,造就会计实务过硬的复合型人才。

3.6 积极推行双证结合制度,推进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能力标准与高职高专课程相融合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依据会计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原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转变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合格的职业能力的会计人才。

4 结 语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训体系的建设,是在会计专业领域实施的重大改革。通过进行相关会计工作岗位的梳理,依据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能力标准,明确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合理的专业课程整合以及实践项目的设计,构建起仿真实训、ERP沙盘模拟实验、专业办产业的真实岗位实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组合体系,在实现抓专业能力培养提升的基础上,重视对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训练,形成完整有效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出能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且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唐振达.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教程[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唐明春. 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 当代经济,2009(10):110-111.

[3] 姜大源. 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7-13.

[4] 汤红仙. 会计教学与理实一体[J]. 时代金融:下旬刊, 2011(3).

[5] 瞿士江. 五年制高职大专会计实务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J]. 中等职业教育,2011(11).

[6] 苏燕. 高职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J]. 中国成人教育,2010 (12).

[7] 李丹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10(13).

[8] 张尚伟. 以行动导向构建一体化教学流程[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9] 谢光辉.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机电一体化课程建设[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10] 胡冬.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框架研究[J]. 当代经济,2011(3).

上一篇:普通高校承研军工产品质量保证能力浅析 下一篇:提高企业财务监控的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