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印关系的现实性思考

时间:2022-08-24 09:19:00

对中印关系的现实性思考

【摘要】中印同为新兴发展中大国,面临着相同的任务和挑战,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负有重要的历史责任。因此,建设超越意识形态的、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印大同”,有其现实基础和意义。中印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之上,求同存异、相互合作,不断寻求发展中的共性和利益交叉点。

伴随着中国和印度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的优异表现,国内外一些专家和学者提出了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的论断。其实,身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崛起,的确给世界带来了不少惊喜和思考。中国和印度友谊源远流长,无论是“丝绸之路”还是佛教文化的传播,无不证明两国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在近代前的多数时间里,中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政治上是绝对的强国,在经济上是世界经济的“砥柱”。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两国交往不断加深,并最终在本世纪初建立起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现实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印两国将是今后一定时期内影响亚洲和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因此,如何处理好两国关系是一个现实课题。

“CHINDIA”的提出

基于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增强,更多的人开始把中国和印度两个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却又存在差异的人口、经济大国纳入研究视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CHINDIA”被创造性地提出,并在研究和学术领域逐渐使用。“CHINDIA”一词的大意是对中国和印度的统称,通常被译为“中印大同”,它是基于历史和现实性基础,寻求两国关系未来发展之路的探索。

“CHINDIA”一词由杰伦・兰密施(Jairam Ramesh)在《理解CHINDIA:关于中国与印度的思考》(《Making sense of CHINDIA 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一书中提出。杰伦・兰密施是印度著名的经济学家,曾任印度商务部部长等职。关于“CHINDIA”一词,他这样解释到:“中印关系是一个丰富、久远而又复杂的关系,我冒险用了CHINDIA(China+India的缩写-译者)这样一个词来形容它。”①

诠释“中印大同”

不容置疑,当今的中国和印度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稳固的周边外交关系,这是我们理解“中印大同”的重要前提。根据当前中印两国现实,所谓“中印大同”应该是根据国际格局变化和利益的需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之上,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大国,求同存异、相互合作,不断寻求两国发展中的共性和利益交互点,尽力减少摩擦和争端,以理性、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处理两国间的分歧和矛盾,努力营造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区域性、国家间的大环境,以期共同崛起。也有些学者认为,“中印大同”就是“中国―印度模式”。其实,根据两国关系的发展轨迹和现状,还不能认定存在一种成功的范例模式,因此,就现实而言,将“中印大同”理解为两国共同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更为合适。

关于“中印大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两国的外交、经济关系,还应将文化交流、社会交流等多个领域涵盖在内,因为不管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而言,中国和印度在多个领域都有相似性和交互性,两国文化方面也有交融和汇通之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佛教文化的传播和交融。

中国的稳定与发展符合印度的利益,印度的稳定和发展也符合中国的利益,两国间的稳定与发展不仅符合双边利益,还符合全亚洲的利益,更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因此,中印关系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下进行的双向的全方位交流,只有这样,“中印大同”才有其实现的现实性基础。

当然,也不能把“中印大同”简单理解为一种同盟关系或者类似结盟的关系,因为中国和印度早就开始主导和推行“不结盟政策”,“CHINDIA”一词本身也不包含这层含义,学术和研究领域中的“中印大同”应该理解为一种求同存异、超越双方分歧、建立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一种交往方式,这与我国所提倡的“和谐外交”理念有相通之处。

“中印大同”:新词汇背后的现实性基础

在中印经济和综合国力保持高速发展的今天提出“中印大同”,与两国国际地位、经济地位、外交等方面的实力提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共同的政治主张和相似的外交理念。从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来看,中印关系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全球和战略意义,这是“中印大同”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中国和印度都积极主张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建立单极世界;主张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并积极维护和主张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主张维护和扩大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在对外交往中,两国讲求平等互惠、共同发展,讲求对话、协商、谈判、协作,并共同提出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中国和印度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立场并未发生改变,都把“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作为开展国际交往活动的基本立场,把维护和争取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利益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伴随着两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两国都主动承担与自身实力和地位相符合的国际责任,为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共同的国家利益和对国际问题的主张。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大国,在国家利益问题上存在广泛的共同点。两国都面临着发展国内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共同问题。在区域发展问题上,都积极开展区域性、多边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都是在本地区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推进地区合作和合流的重要性推动力量。在一些重大国际性问题上,中印两国也保持着良好的协调和配合,如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共同或类似的立场,2009年冬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印的立场及共同努力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2010年底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坎昆谈判会议上,两国的有效协调和一致性立场,也成为推动大会前进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重要力量。当然,在具有竞争性的行业和领域,中印同样具有合作空间,比如在石油的开发和开采、新能源的利用等方面,两国均有合作和共同开发的意向。

共同的经贸需求和经济利益。经济的发展是摆在中印两国面前的重要问题,对此两国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共同的立场,并积极推动本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5月份,印度总统帕蒂尔访华不只是带来了媒体记者和官员,还带来印度企业界的60多位代表,由此可见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性。中印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双边贸易额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快速增加,两国经贸额已经从2000年的29.14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83.8亿美元。2009年,中印双边贸易额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但是中国继续保持了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地位,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印度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在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中印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制造业、印度的软件业都已跨入世界强国行列,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外国媒体把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共同称为“金砖四国”,可见中国和印度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地位。由于两国产业结构的差异和国内市场的迅速成长,中印双方在双边贸易、投资等方面合作空间广泛,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和资源的开发、软件等行业和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民间交往的日益广泛。中国和印度有着悠久的文化、经贸等交流历史,著名的唐玄奘西天取经、柯棣华大夫援华医疗队等就是印证。今天,中印的交流也相当广泛,特别是近年来,成绩斐然。在2006年的中印交流年中,中国印度慈善组织捐款等一系列活动,2010年5月印度总统帕蒂尔参加由印度援建的洛阳白马寺的落成仪式等都是缩影。此外,两国在互派学术交流和访问、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也是日益频繁。

有着类似的国内发展和社会问题。中印两国在发展过程中也有着相似的国内发展和社会问题,人口问题、贫富差距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都是双方值得商讨和应对的方面。

结语

中印同为新兴发展中大国,面临着相同的任务和挑战,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负有重要的历史责任。因此,建设超越意识形态的、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印大同”,有其现实基础和意义。目前,边界谈判、贸易保护和摩擦等多个问题还在影响着两国,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全面合理的解决,一个持久稳定的“中印大同”就不可能真正创建起来。因此,两国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互信、增进沟通和了解,需要增强超越分歧的魄力,努力充实战略合作内涵,深化各领域的互利合作,只有这样,停留在学术和研究领域中的“中印大同”才有实现的途径。(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注释

①【印】杰伦・兰密施:《理解CHINDIA:关于中国与印度的思考》,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页。

上一篇:社会转型与传统行政文化 下一篇:实践视阈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