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沥青混凝土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时间:2022-08-24 08:50:46

浅谈沥青混凝土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摘 要】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多,建筑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建设管理力度也在逐步加强,但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却时有发生,为了确保公路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尽可能避免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必须重视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根据多年的施工体会,提出对每个环节应注意的事项,并指出在保证生产稳定的条件下,管理好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才能消除各种质量隐患。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

公路工程项目线长面广、环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施工周期长,如发生质量事故将造成巨大损失。保证公路工程质量不仅涉及到水文、地质、气候、温度、材料、试验等方面的因素,而且施工队伍技术水平低下、工作责任心不强均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甚至造成路坏桥垮等重大质量事故,给国家、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涉及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建设单位管理、监理单位监理与施工单位自检等,它已不仅是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人人有责。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必须从一道道工序做起,并将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作为重点,只有每道工序的产物合格,才能确保整个项目质量合格。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都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1、工程的主要材料和设备

1.1 沥青

拌制SMA 混合料所使用的沥青(或称基质沥青)应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为改善或提高高等级道路路面的路用性能,可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中添加改性剂.

1.2 粗集料(粒径大干4.75mm)

粗集料要隶为轧碎的、抗滑的、非吸水性石料,其洛杉矶磨耗损失不超过3% (AASHTOT96):集料颗粒形状要求为立方体,长度与厚度比3:1不超过20%,5:1不超过5%:硫酸钠坚固性损失(5周期)最大不超过l5% (AASH1.OT104);4.75mm 上颗粒1个破碎面最少100%,2个破碎面最小90%:吸水性最大2% (AASHTOT85);粗和细集料耐久性指数(AASHTOT210)最小40.不应使用易磨光或相对纯的碳酸盐集料.

1.3 细集料

细集科应由100% 破碎人工砂组成,并符台AASHTOM29的质量要求.硫酸钠竖田性损失(5周期),不应超过15%,另外。藏隈不超过25(AASHTOT89).国内无条件使用人工砂时,可使用高质量的天然砂,但台晃量要严格控翻.

2、施工人员因素

工程质量的优劣,涉及到项目经理、每个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素质,必须保证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施工质检队伍。人作为工程项目的控制者,同时也是质量的创造者,其他一切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都是由人来支配的,因此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也是对人的管理。对人进行管理首先要从制度上进行管理,所以必须按照ISO9001质量标准要求,依据国家“公路工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的法律规定,在项目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明确质量岗位职责,且责任到人,制定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工程质量考核办法,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验工作。对交付监理签认的工程,建立质量责任和大型结构物施工档案以明确质量责任,建立质量举报和事故报告制度,认真分析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同时加强预防措施。对质量事故处理实行“三不放过”原则,即:1)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2)事故责任者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3)没有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放过。除此之外,还需在保持队伍稳定的条件下,对项目中所有人员采取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并改善劳动条件、建立激励机制等手段来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项目中的每一个人都自觉地把质量自检同专业检验结合起来,以自己优异的工作质量来确保工程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

3、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公路建设的“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有待完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转,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一个过程。

(1)监理队伍的力量不足,素质偏低。现有的监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远不适应交通基本建设高速度、大规模、高标准的发展现状。

(2)监理队伍制约机制尚不完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监理市场主要是宏观管理,多是对监理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进行管理,对监理单位的行为,监理工作运行情况,监理工作成效等的动态管理缺乏手段,在法规、行政、经济等方面,对监理单位的制约机制尚不完善。

(3)政府监督网络,一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监督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致使质量监督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

(4)质量管理各方的质量检测设备、手段不完善。大部分设计、监理、施工、监督单位的检测设备、检测手段、技术力量还不能满足质量检测工作需要,有的与实际要求相差很大,直接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力度。

4、管理经验不足

建设项目由于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资金来源的不同,项目管理模式各异,项目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差别,建设市场离规范化管理有一定距离。总体是重点大型项目、世行贷款项目、领导重视的项目较好,中小型项目、地方筹资项目欠规范。

公路建设市场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管理工作不规范是影响公路建设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没有完全推行开。有的项目未实行监理制,仍是内部监理,或指挥部领导下的监理,监理水平不高,力度不够;有的建设项目没有严格实行招投标制,有的不招投标,有的议标,自己的项目自己干,仍存在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监理、自己验收、自己接养的“五自”工程。

业主项目管理能力欠佳,对大型项目管理没有经验,有的业主是由各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的临时指挥部,存在临时、松散、短期的思想观念,质量意识和合同意识相应淡薄,在目前上项目比较多的情况下局面不容乐观,无法解决。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没有严格要求,一些项目存在资质不符、越级承揽任务及工地现场人员、设备与投标书不符的现象,有的甚至没有资质也能进入建设市场。

很多项目未做到造价合理、工期合理、分标合理。我们应坚持合理标价,防止建设市场恶性竞争,而现在压价竞标,低价中标的情况很普遍;有很多承包商计划经营部门管投标,目的为中标,施工由工程部门来承担,这有很大的计划经济成分,业主是少花钱多办事,承包商一般是想先揽活后算帐,不怕亏本,就怕不中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低价不可能出优质,优质工程的标志之一就是资金足额到位,低价中标的节约是假象,承包商在工程实施阶段拼设备、分包、偷工减料、索赔、虚假计量、变更设计和单价,会想方设法来弥补低价带来的损失,令质量管理者防不胜防,给工程质量埋下很深的隐患。

5、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质量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所以要在施工生产全过程中下功夫,把功夫用在平时,用在日常质量管理中。平时严格要求项目中的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对质量问题该说到的必须说到,说到的必须做到,做到的必须记录在案,形成一种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的良好工作习惯,以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建设优质公路的目标。在加强质量管理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设计质量问题,减少因设计保守造成的不必要投入和劣质设计造成的质量事故。

参考文献

[1]胡明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管理[J].公路与汽运,2002(1)

[2]JTJ 014―9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与施工管理[s].

上一篇: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索赔管理 下一篇:略论道桥工程施工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