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课堂,真实感受

时间:2022-08-24 07:06:40

简约课堂,真实感受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追求简约的课堂、充满童趣的探究、尊重真实的感受,正是小学师生所企盼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有些小学数学知识,看似浅显易懂,其实却奇妙无穷,很值得师生思考与探究。因此,如何营造轻松愉悦又简约高效的学习情境,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正是当前小学数学课改的主要方向。

一、简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此可见,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一些教师表现得很随意,或凭教学经验主观臆断,或目标陈述模棱两可,或直接照搬应付了事。因此,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应简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

例如,在教学“平行与相交”一课时,笔者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场景,认识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观理解平行的含义,并经过交流与讨论说出生活中平行的例子。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平行线并学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培养学生一定的操作技能,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这样的教学目标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此教学目标的要求下,笔者课前搜集了多幅生活中存在平行线的图片,并用多媒体CAI进行了整理和加工。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的特点,更好的把握平行的内含,并与学生一起借助直尺或三角尺画平行线,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简化教学内容,拓展数学思维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减负增效”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做到“减负”?首当其冲的就是少讲,要简化教学内容。一些教师唯恐学生不能掌握教学内容,无论数学概念或公式,总习惯于喋喋不休的讲个没完没了。教师讲烦了,学生听腻了,到头儿一做题还是漏洞百出。

因此,数学教师要敢于放手,坚持学生看得懂的不讲,学生经过讨论能明白的不讲,偏题怪题不讲,稍加点拨即可解决的少讲。“减负”是做到了,那么如何“增效”呢?这就需要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认真遴选习题,努力实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融会贯通。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笔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数的意义出发,以“唐僧分饼”故事为背景,借助学生纸片涂色活动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八戒化斋得到一块饼,唐僧念其食量大,答应给八戒1/3,八戒嫌少,唐僧说给2/6结果八戒还是不满意,最后唐僧说,“好吧,给你3/9”,这下八戒才觉占了大便宜。

教师提问:怎样分才能得到原来的1/3、2/6、3/9?

生: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然后取其中的1份就是1/3,以此类推平均分成6份取其2份就是2/6,平均分成9份,取其3份就是3/9。

经过学生的绘画比较,将三个图形进行重叠会发现,蓝色部分完全相同,也就是说1/3、2/6、3/9的大小是相同的,从而自行归纳出了有关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简化教学环节,优化学习流程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要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要尽能的为他们提供自学与探究的平台。因此,教师要简化教学环节,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设计教学流程,用简洁、清晰的教学行为指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讲“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课时,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笔者并未按照往常的教学思路,先演示、后讲解、最后让学生操作来完成教学,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形状的纸片为学具,组织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通过剪、拼、移、补等活动来归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过程中,既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也提升了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能够轻松的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呈现出来,让学习变得更加充满趣味性和探究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数学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和章节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以此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四、简化教学媒体,崇尚简单实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简约教学并不拒绝电脑等多媒体的介入,但使用任何媒体都应该从实用和实效出发,有时传统媒体的作用恰恰是电脑所无法取代的。

例如,某位老师在执教“圆锥的体积”时,为了形象表达“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关系”,上课教师精心制作了动画演示的课件,模拟了体积转换的实验过程。

评议时,不少老师都对此提出异议。大家认为让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实物,通过倒水或倒沙子亲历探究的过程,比看动画演示更有价值。因为动手实践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演示的实验只是“告诉”而已。类似的课堂,需要教师准备好一两样“顺手”的教具即可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构建简约而不简单的数学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具备非凡的智慧和能力,而且还尊重学生的内心情感,用数学的简约之美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教学的简约之法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让教学远离复杂与繁琐,让课堂重现情趣与快乐,这既是师生共同的期盼,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把握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落点 下一篇:倡导自主学习,便利教学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