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08-24 06:11:55

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社会需要具备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创新精神、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开放视野的人才。

【关键词】 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创新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精神,中学生阶段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铺垫,更是对小学阶段的链接。所以中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这一阶段更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应为学生创立一个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经可能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学习环境。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语文课堂上,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教学。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只要从听、说、读、写这几方面进行训练。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呢?现结合课改实验探索出一套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设置疑问――自主表演――重视实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教育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更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学习,才有信心去学习,去创新。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掘学生潜藏的创新能力,把握创新时机进行创新教学。列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可能会有学生对题目感到疑问,为什么课题用“毁灭”,而课文大部分内容都是写圆明园的辉煌景观?为了突出这一教学难点,那么教师这时就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所读、所闻和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展开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探讨问题的的强烈愿望。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有目的性地,、针对性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二、转变观念,大胆尝试

新课标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将时空、主角、精彩一齐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自主学习,津津有味地上课。如在上《草原》一课时,我先这样导入课题:“从美丽的鸟的天堂回来,我们再乘兴去草原游览一番如何?现在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草原上升起了不落阳》……” 当“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悠扬歌曲在同学们耳边回响时,学生们立刻显得情绪激昂、兴趣盎然。我便趁势激趣质疑:伴随着这首优美的歌声,我们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这里的草原跟我们以往听见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好奇去阅读课文,正因为学生感觉到好奇,那么他们对这篇课文就充满兴趣,学习起来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耐心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之中去,如有学生提出独到有新意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筛选,组织讨论,这样多方交流,相互启发,将大大锻炼学生动脑筋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不信书、不信师、敢想、敢说的自主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能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表演

自主能力表演活动不仅是把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为生活言行,便于理解感受的有效手段。利用表演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充实自己、丰富生活、服务社会的能力。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了改变那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我鼓励学生在教室内可以跟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问题。如教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①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呢?②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这些问题不仅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们表演的欲望。设计一个情景,假如你是赫耳墨斯,你当时会怎么想,怎么做?让学生充当其角色,把自己的理解用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一来表演这一活动就达到双效。既调动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得了知识,真正的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做到了以学生为主。

四、重视实践,拓展思维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所以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所谓生活处处有语文。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尝试实践,迁移运用,探究创新。如:《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古诗可让学生自编自演;《松鼠》这种抽象说理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读读、画画议议。学生在学中画、画中学、学中创。这样,不仅使学生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可以带动她们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思维。

面对未来越发激烈的竞争,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刻不容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特别是中学阶段的语文,它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一定的链接作用。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在初中阶段能巧妙地运用学到的知识,不断地发现、探求新知识。如: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课外阅读,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文章。可以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小小发明家》等书籍让学生相互传阅,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动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家庭家务活动、品尝生活甘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学习雷锋组,然后,把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感受写出来,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奥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只有把语文教学建立在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最终能使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上一篇:记实贵州省“阳光体育园丁工程”农村中小学兼... 下一篇: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几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