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中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10-17 02:23:41

激发中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失去主动性,严重影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数学课程的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创新、合作交流和方法迁移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索;中学数学;教学策略

在每一节数学课中,由于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教学策略、方法也有可能不同。但不管怎样,总有一些基本的教学策略、方法,并且这些策略、方法是在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基础上形成的。对于激发中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以下策略方法:

一、互动教学策略

互动教学策略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的认知互动、情感互动、实践互动等改善课堂人际关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所谓师生互动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方式多样,可以是提问式对话,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可以是答问式对话,让学生提问教师来回答;还可以是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边指导、边释疑,并加以适当的鼓励,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

二、合作教学策略

合作策略是指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达到某一预期的教学目标。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除互相探讨交流外,还可采用分组竞赛、竞答、游戏、实验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培养协作精神。小组学习活动是合作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合作教学的评价应以小组为主、个人为辅,以过程为主、结果为辅。合作反思,深化认识。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分小组讨论分析所得的数据,得出研究的结论,并进一步向生活延伸,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同时,师生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时候,教师着重评价学生实验的态度,合作的态度。

合作学习的形式很多,可以是分组学习、组际交流、小组讨论、模拟记者招待会等。其中,讨论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统计时,老师与学生一起合作来总结是不是球越多,可能性就越大?并引导全班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并做实验,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认识。这堂课老师对学生的发言不作倾向性评价,给营造了宽松和谐的环境,保护了学生发表新见解的欲望和讨论的热情,使合作学习成为可能。

三、参与教学策略

由问题产生的参与,是思维的参与。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丰富生动、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参与思考、讨论、动手实践、尝试练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参与教学可以采用以下的形式。

一是全员参与。问题的提出、实践的操作、结论的生成都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进行思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全员参与的活动,可以是个体独立参与的活动,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式的共同参与。

二是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有话敢说,有问敢提,有疑敢质,愿意主动参与。要形成这样的局面,教师要加强参与指导,不仅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条件,而且还得加强参与方法的指导与参与能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想法,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奇思妙想尤其要给予表扬。如“找规律”的教学中,当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时,教师请这个学生到前面来当小老师,接受其他同学关于这种解法的提问。学生对这种生生对话很感兴趣,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

三是差异参与。学生参与的要求和程度应有弹性,参与的方式要有不同,教师对学生参与的评价要因人而异,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如让学生解决彩灯的规律问题时,教师提出你可以用你刚才的方法,也可以用刚才其他同学的法,如果你会几种方法,可以都试一试。通过不同层次的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不仅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而且易于获得学习的成功。

四、问题引导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用问题引导调控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中学数学、做数学、生成数学结论。问题引导策略的重点在于产生问题。在一节课中要围绕学习内容产生多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从问题产生的先后次序来看,主要有:(1)目标性问题。围绕教学的重点产生的问题。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教学中要解决的大问题,用这个大问题统领全课,围绕这个大问题的解决,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2)过程性子问题。为了解决目标性问题而产生的子问题。教师和学生围绕目标性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对产生的一系列过程性子问题的思考与对话,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引导策略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关于问题的对话。通过对话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考的方向。问题引导策略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引导是为了学生更有效地探究,让学生的思维有方向、实践有方法,探究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绝不能用教师的引导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同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

五、自主探究策略

自主探索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数学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学生的自主活动,可以是探究式的活动,可以是体验式的活动,也可以是验证式的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法的内涵,形成能力。这样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尝试练习,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内化延伸,不断拓展学生的数学眼界,让学生永远充满对数学的好奇。比如,研究好正方体后,通过研究“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问题,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小结全课时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不仅整理所学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而且感受到学习了研究问题的方法。进而让学生联想到,提出给你一个长方体,怎样变成正方体?会做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吗?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走出课堂。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只有当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得到充分尊重,社会生活中才有平等、民主可言。否则,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专制与不平等的温床与土壤。而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自主的活动,包括脑的活动和手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就让学生做到“做中学,做而学”,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有创作和欣赏的因素。所以教师只有切实运用以上的策略,才能从学习的支配者,转变到学生兴趣的激发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讨论的组织者,变掌握结论式学习为研究性学习,变单向交流为双向、多向交流,变统一答案为多种答案,从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由表达、迁移运用,使学生在自主开放的阅读、感悟、质疑、讨论、训练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创设宽松的质疑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大胆质疑,勇于暴露自己的错误,善于独立思考,发表独特的见解,能促使学生开拓思维、积极尝试、自主探究,成为积极理解和独立思维的学习者。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下一篇:记实贵州省“阳光体育园丁工程”农村中小学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