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时间:2022-08-24 04:40:05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这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一革命中去。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是关键,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和保护中学生的自尊心和树立自信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它是社会化的结果。当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学校的影响是最主要的社会化因素。学生在学校里充当着学生、同学朋友等社会角色,思想行为上受到学校及班上纪律的约束;学习上参与各种竞争。不管他们的思想行为,还是学习都要受到各种形式的评价,在这些活动和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识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可能形成自尊、自信等积极心理,也可能形成自卑、自贱等消极心理。如果消极心理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等心理问题。相反,积极心理的发展就如幼苗得到了合适的土壤、水份、养料及阳光而茁壮成长。因此,作为教师,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注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积极心理。

那么,如何在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各科配合,人人参与,把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在中学某位学生如果对某学科彻底放弃的话(教师造成的),其他各科无论多么好,也是很难升学的,因此,这个学生就会对前途失望而置学习于不顾。人的素质中,知识素质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求各科教师紧紧抓住课堂这一重要场所。要知道:一个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都以其心理发展为前提,心理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而且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美感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并起着推动作用。所以,各科教师都有责任有必要学习心理、教育心理论知识,并在学科教学中根据各科特点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习惯,陶治美好的性格与情操,进行意志的训练,克服消极心理的产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其次,要有全面的学生观。学生是有情感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都有自尊心与自信心。中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潜在发展的可能性。因而不能因学生一时的失败就否定学生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要看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不能因学生某一方面的不足而歧视他,要在恨铁不成钢时,想一想铁有铁的用处,只要他是一块真正的有用的铁,又何愁没有用处呢?作为教师应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显露,发现其闪光点,就加以正面引导,精心培育。这种学生虽成不了钢,但他可以有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铁、木材和石油。达尔文、华罗庚、刘翔他们在小学、中学各科不一定都优秀,可他们对人类,对社会的贡献是无可置疑的。所以,只有全面的认识学生,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并跟着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要知道学校不仅仅是培养科学家的场所,还是企业家、技术工、歌唱家、体育明星的摇篮。

再次,要进行以心换心的心理置换。心理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施教者和受教者心理平等的基础上,而建立这种平等关系的责任在教育身上。古人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想一想:自己如果是学生,希望什么样的教师和什么样的态度。经过这番思索以后就能正确地调整自己的言行。不要动辄就训斥,甚至挖苦、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要注重情感教育,多鼓励,多表扬。在心理置换中,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深入调查,了解学生,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最后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近年来还有一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以各科成绩排名次,把成绩好的视为“苗子”,谓之为有出息的“好学生”,而成绩差的就是“朽木不可雕”的没有出路的了,更有甚者有的地方还以升学的多少衡量学校的优劣。可事实并非如此。我认为:不要强求一致,不要过多地单方面地排名次,更不要一味地要求学生科科考第一,文化考试不如人不要紧,只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有所进取,并能某一方面超越别人那也了不得。只要有一定知识基础,着重发展个性特长,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古时有文状元还有武状元呢!我的学生孙可根升学考试名落孙山,后来从事建筑业有了很大成绩,解决了几百人的就业问题,难道说他不算人才吗?

另外,教师还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育艺术。可能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伤害了学生。所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提高教育艺术。例如:一个学生做错了一道题,有这么两种评价:“这道题都不会做,怎么搞的,真没用”。“这道题你完全会做的,为什么这次错了呢?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好好想想。”当学生面对这两种评价时,其内心感受绝不会相同,对第一种评价他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生自卑之心;对第二种评价他会感到老师信任自己而下决心改进学习方法加倍努力,上进之心由此而生。由此观之,教学的确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艺术水平,以适应日益高涨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灵的保护层,其自尊心一旦被伤害,就如小树被剥去了树皮一样,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中的批评艺术 下一篇:让数学教学充满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