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人·自然

时间:2022-08-24 04:17:52

蚂蚁·人·自然

说起蚂蚁,也许很多人会嗤之以鼻。作为高智慧的生物,人似乎有对之不屑一顾的理由,好比人类到科幻片中的高智能星球也会被奚落一样。然而,生命可畏,可敬,更有很多有待人的智慧去揭开的奥秘。

蚂蚁也有让人惊诧、羡慕的地方。曾有一个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蚂蚁从一定高度落下,它仍然四脚平稳落地,活动活动便平安无事地走开了。蚂蚁的体长约6mm,由于爬行,绝对高度也就1mm左右。从12m的高处,也就是相当于自身长度2000倍的高度落下却安然无恙。按人的平均身高1.60m计算,从身高2000倍高处也就是相当于从3200m的高空跳下,岂有不死之理。如果人类也具有蚂蚁这种“特异功能”,那么打算跳楼的人还是另图良谋吧!

还有一个实验,把三只蚂蚁的后腿压住,让它们无法抽出。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三只蚂蚁死定了,只能等饿死归天了。然而,答案是错误的。三只蚂蚁如出一辙般先是挣扎,几分钟过后,在确立无法抽出的情况下,几乎同时开始了“自残”,没有丝毫犹豫,使科学家不得不在巨大的惊异和自我谴责中完成实验。三只蚂蚁都成了“残疾”,但是无疑生命还属于它们。在人类中,也有断臂自救的英雄,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忍受巨大的身心痛苦断臂自救!而蚂蚁却做到了,且不只一只两只。可以推论,并且无须证明,蚁国的每个公民都是这样的。

看完上述两个事例,也许没有人再叫它们“小东西”了,而是敬畏。在动物身上,人类看到的也不单单是本能,而是某些和人类相通的东西。

而蚂蚁似乎不满足于人类对它们的敬畏,继续上演着令人折服的圣乐。

种群同居离不开协作。就绝大数部门而言,不过百十号人,即使如此,还是留下了一人成龙,三人成虫的法则和挑到最后没水喝的结局。但是一个蚂蚁群体大约有上万只蚂蚁,它们分工合作,十分协调。有这样一首童谣叙说蚂蚁觅食:“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一抬进洞去。”

协作需要技巧,以觅食为例,蚂蚁觅食通常成对或者更多同时出洞,分赴不同的区域。这些蚂蚁中先出去的称为探食蚁,寻找食物源并通知蚁群。由于路径不同,发现同一食物源的路径有很多条,其中只有一条最短,细心观察蚂蚁群,总能发现几乎每次蚁群所走的都是到达食源的最短路径。如何解释呢?这便是让人折服之所在。蚂蚁个体遵循最简单的原则:释放一种叫信息素的化学物质,其它蚂蚁跟踪留下的信息素。信息素是用来吸引蚁群的。比如两只探食蚁同时出巢走不同的路径来到食物源,它们都在所走的路径上留下了信息素。那只走较短路径的蚂蚁先回到蚁巢,这时另外一只正准备回巢或在回巢的路上,因此第一只蚂蚁在所走过的路径上留下的信息素比第二只留下的要多,同巢的蚂蚁将被吸引到那条较短的路径,随着越来越多的蚂蚁走这条路,其信息素也越来越大,吸引更多的蚂蚁来搬食物。

蚁群多而不乱的秩序,简单而复杂的觅食方式,改变着人类对这些“小东西”的看法,也改变着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看法。生命各具本色,各具“魔”力,不容轻视,也不容践踏。人类社会的高低尊卑法则在自然界中则是一纸空文,毫无实效。自然王国的每个公民平等地拥有生存空间和生存权。

上一篇:在爱的世界里感恩 下一篇:落寞天涯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