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时间:2022-08-24 02:43:28

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课堂学习如何让学生有真正的、充分的独立学习机会?如何让学生有真正的、充分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机会?如何以任务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笔者将学习任务的设计视作教学准备的关键,以期通过大问题为线索的任务设计与实施,减少教师讲课的时间,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让其进行探索、合作、交流与展示,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设计教案从构思课堂入手,精心设计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任务,变编写教案为提出适当的学习任务,预设关键点的指导方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重点设计以下三种学习任务:帮助先行学习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展示学习过程的随堂任务,深化学习的课后整理任务。

一、设计帮助先行学习的前置性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预习作业的设计,笔者进行了三年多时间的探索,渐渐走出了预习作业设计模式化的误区。先学的东西应该是课堂的前奏,应该是基于课堂学习过程的先行学习,因此,笔者把预习作业称之为前置性学习任务。前置性学习任务可以放在课前,也可在放在课始,通过对前置性学习任务的反馈,了解前置性学习进展,暴露学生的学习问题,从而顺势而为,有效组织学习,为学生的自主课堂留足时间和空间。

前置性学习任务设计注重教学内容的不同,关注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处理加工,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设计:(1)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设计重在学生自学的前置性任务,让教师从中了解学生能达到的基本水平与差异状况,为课堂教学指导提供依据。(2)重在设计把教材中的“学习点”以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形式让学生预先思考和学习的前置性任务,以期从中暴露学生理解的过程,便于组织课堂学习。(3)重在设计对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对方法进行温故沟通,对认知进行铺垫的前置性学习任务。

【案例1】

1.画一画,想一想。

有一些相同的正方形纸片,分成四堆,每堆中正方形纸片的张数分别是12张、7张、18张和11张,用每堆中的正方形纸片拼长方形,各能拼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

(1)我用了____张纸片,可以拼成以下____种不同的长方形。

(2)我发现了拼成的长方形的个数与____有关。

2.自学课本第23~24页,解决下面的问题。

(1)写出下列各数的因数:15、13、7、24、30、11、42、3、5、2、78、5。

(2)我按照( )标准,把上面这些数分成两类:( )和( )。

(3)我知道( )是质数,( )是合数。

3. 关于质数和合数,我觉得有下面几个易出错的知识点:_____________。

4.关于质数和合数的知识,我还知道: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设计感悟】前置性任务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新课的开始,教师利用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先进行交流,并派代表汇报,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新课学习组织顺势而为。前置性预习任务的第一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到“拼成的长方形个数与正方形的纸片多少有关”,初步了解“各个数的因数个数是不一定相等的”,为根据因数个数分类埋下伏笔。第二道题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知识点来尝试练习,写出因数,给数进行分类,学生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自学,而在新课反馈时,又因为自觉而有了一些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促使他们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效率。

二、设计展示学习过程的随堂任务

随堂任务的设计指向于学生的学。设计时要求主题突出,能以关键的问题整合教师口头提问中的零散问题,能够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不仅局限于结果。设计的问题应该被完全结构化,形成具有连贯性、序列性和关联性的问题链。使学生的思考提炼和升华,促进对知识整体性、系统性的建构,服务于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

随堂任务的设计更是从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学情出发,设计以大问题为线索的任务组合来承载学生的学习,给学生的合作探究留足空间与时间,往往与前置性学习任务相配合,是一组“展开”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台阶。

【案例2】

1. 学习任务一: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怎么分类?

小组合作:

(1)写出1~20各数中的所有因数。

(2)把1~20各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思考: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如何进行分类?

2.学习任务二: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小组合作:

(1)议一议:你们决定用什么办法来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

(2)做一做: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小组内交流核对。

(3)记一记: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记住100以内的所有质数?

3.学习任务三:猜一猜小明的QQ号:57276 148。

第一位:比最小的合数多1 ;

第二位和第四位相同: 10以内最大的质数;

第三位:是偶数,又是质数;

第五位:最小的两个质数的积;

第六位: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七位:比最小的质数多2;

第八位: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

【设计感悟】随堂任务驱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后,教师发现学生的自学能力有较大的差异,为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教师设计了两个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来完成这两个研究任务。第一个任务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有了学生的课前作业为基础,大部分学生能很轻松地完成这一任务。第二个任务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则对很多学生进行了挑战,学生饶有兴趣地寻找100以内的质数,有的说“除了2以外,把2的倍数都划去”,所以学生保留了2,把个位是0、2、4、6、8的数划去,又有的说“个位是5的数除了5之外都不是质数”……在小组内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思考着,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越来越清晰地发现了质数的一些特征,如“偶数只有2是质数”“奇数中3、5的倍数都不是质数”等等,还有学生发现“个位是1、7的质数比较多”,甚至有学生说“质数都是接近6的倍数的”。课堂上学生俨然成了学习的小主人,他们时而认真思考、时而激烈讨论、时而安静倾听,而教师只在恰当的时候稍加点评、点拨,学生在合作中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设计深化学习的课后整理任务

教师充分利用每天放学前的作业整理时间,对一天的学习进行常规性整理,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低年级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范例学着整理。学生在低年级养成整理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就会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整理学习了。

整理范例:

想一想: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理一理:我是怎么学会的?

做一做:课后练习。

问一问:质疑问难。

在学生的整理过程中,教师对个别问题可通过个别化指导的方式帮助解决,但学生在表述问题或阐述解答的过程中,却经历了意义更深刻的学习,并体现了自主求索的精神。对于共性问题,教师采取全班交流的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补缺。这样的整理学习旨在促进知识体系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复习已学知识、查漏补缺,更是学会了怎样来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今后的独立学习培养了良好的习惯。

【案例3】

1.在1~20的自然数中,奇数有( ),偶数有( ),质数有( ),合数有(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 )。

2.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框内。

9 14 5 40 57 1 99 81 2 23 45 91 17 31

质数 合数 奇数 偶数

3.判断。

(1)在非0自然数中,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是2的倍数的数一定都是合数。

(3) 111是合数。

(4) 91和57都是质数。

(5)质数中,除2以外的数都是奇数。

基于学习任务设计的自主课堂,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学习的作用,分为预设性的课堂学习组织与生成性的现场学习指导。预设性的课堂学习组织是课堂学习的基本结构,在随堂任务的展示过程中按课前预设组织学习。生成性的现场学习指导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整个课堂结构为:诊断性课堂前奏展示随堂任务 学生合作探讨、交流展示生成性的现场学习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真正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让学习任务得以有效完成。

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量体裁衣”,以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主体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引领学生回归自然、生态的教学过程。

(浙江省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 310015)

上一篇:运用对立统一观点,搞好有余数除法的教学 下一篇: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