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盎然 童心飞扬

时间:2022-08-24 12:14:04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李贽)当孩子们睁大眼睛打量着世界时,他们会用自己稚嫩的想法诠释着所看到的一切。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在他们眼里,雷电是妈妈生气时的大吼声,柳树是爷爷长长的胡子,蚂蚁每天都忙着找丢失的零食,星星是一张黑纸上戳破的小洞,风儿会闹、浪儿会笑、花儿会舞、鱼儿会跳;他们有着最纯真的情感,最朴素的愿望,他们同情只在夜里上班的月亮,会担心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困惑小鸟为什么能自由的飞翔……这一切如同一颗种子被埋在孩子的秘密花园里,如果没有教师能懂得,没有教师去发现、去唤醒、去激活,孩子们天生的诗性很容易被泯灭。教师应学会呵护童诗的种子,带着童诗飞到孩子心里,为孩子的生命注入爱与美的源泉,让孩子的心灵因诗歌而得到舒展。

一、诗读百遍,其“意”自现

领着孩子走进童诗,读,应该是最好的方法。诗不是快餐文化,读诗不能一目十行,不能像读故事那样一扫而过,要学会“品”。因为凡是好诗,都是以最精炼的语言,描绘最细致的情感,是诗人用心弦咏唱生活的歌曲,不是一读就能明了的。苏教版第二册《鲜花和星星》是一首喜气洋洋的儿童诗。诗中充满了发现和探求。全诗语言简洁明了,写出了一个儿童眼中的世界。这样的小诗意思比较浅显,让孩子感知到那优美的意境,才是学习本文的关键。如此,反复读便是有效的途径:1.看谁读的“鲜花”和“星星”多。 许多孩子在反复朗读中领悟到了“满地”和“满天”的重要性。 2.看谁把鲜花读得全开放。在朗读中,孩子们逐步体会到了“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的不同的读法,直接影响到花儿开放的速度和数量。于欣喜中,孩子们一朵一朵地如鲜花般开放着。 3.看谁把鲜花读得睡着了。 一种情境,一份心情,孩子们不仅在“到了晚上,花儿睡了”中渐渐进入柔和的氛围中,在“数星星”时也有了一份体贴的轻巧。

孩子们读多了诗歌,就会从中受到感染,能初步把握诗的节奏、情趣和优美的意境。这样一路读来,不仅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增强了他们的语文素养,更激发了他们对诗歌的喜爱和书写童诗的欲望。

二、仿写,为心灵插上翅膀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借助范文指导他们进行仿写,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挖掘出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感知事物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充满童趣、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依托于文本教材,整合各种资源,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仿写。如苏教版第一册《家》,在教完课文后,可让孩子们进行仿写。1、看图完成填空:( )是熊猫的家;( )是企鹅的家。2、读词:“大海”“夜空”“星星”“浪花”,完成填空:( )是( )的家;( )是( )的家。3、发挥想象完成:( )是( )的家。仿写的每个句子都让孩子们说说为什么。这样,不由自主的,很多美的意境就会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生根发芽,他们的思维也会得以活跃。

童诗的模仿可以与诗的欣赏结合在一起进行。刚开始时,读一首诗,我会在与孩子们赏析完诗歌后,选择最精彩的一句让孩子们仿写。如学习《雨点》时让孩子们说说:“为什么说雨点是在池塘里睡觉?”“是啊,小雨点会想:这个世界多么神奇!啊,池塘妈妈好美丽!瞧,碧澄澄的她,在花草树木的环绕下,静静的,动也不动。在她的怀抱里睡觉,肯定舒服极了!好柔软的大床呀!刚好我们也累了,干脆就在上面美美地睡个大觉吧。”“那么,小雨点还会到哪里干什么呢?”通过赏析,孩子们已经知道了池塘——睡觉两者间的联系,那么再进行仿写,便若行云流水般自如了,孩子们纷纷发言:“雨点落在小草上,在小草上滑滑梯”,“雨点落在竹林里,在竹林里唱歌”……更有孩子说出了这样的诗句:“雨点落在果园里,染红桃花,雨点落在庄稼里,点绿了麦苗……”这是一种多美的想象世界啊!

三、光影世界,让诗歌轻舞飞扬

杨克说:“写诗是一种基本的素养,通过写诗,我们对于世界的感觉会更加清晰,对人生的感知也会生动起来。”与挖掘一两个有天分的小诗人相比,诗歌教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孩子都能拥有一颗纯真的诗心,拥有诗意的生活。孩子的世界里,一块石头可以是诗,一片枯叶可以是诗。那么,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个美妙的五彩缤纷的光影世界:草丛深处的呱呱声、蝴蝶翅膀上的花纹、春日田野的油菜花、夏日瑰丽的晚霞、秋天飞舞的落叶、初冬冒着寒气的河面……孩子们的想象便可以跳舞。童诗从根本上说“是生活的折光,是某种比喻”。因此,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孩子们头脑中的表象,童诗的神思便会在他们心海里游荡。指导孩子阅读诗歌之前,放一段与所读童诗有关的音乐,可以把孩子们带入音乐所演绎的世界中去;根据诗歌内容,画一幅美丽的画,孩子们便能进入诗歌的天地;播放相关的视频,便能深深碰撞着孩子们天真、美好、善良的心灵。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里的运用,声、色、光、电可以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孩子们的生活便不再局限于周围,而是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延伸,诗歌将更为灵动轻盈。抓住生活的片段,关注看到的影像,辅之以押韵、对仗、排比等手法,哪个孩子不是优秀的诗人呢?

语文不仅仅是工具,更是心灵的撞击产生的篇章。浓缩情感精华的诗歌需要教师和孩子们的共同感知,呵护孩子们对诗歌的最初想象,在诗歌的海洋中吟咏,在童心的世界里驰骋,和孩子们一起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上。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胸有成“度” 和谐共舞 下一篇:立足文本 “品议”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