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困境 策略和思路

时间:2022-08-23 10:28:34

新世纪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困境 策略和思路

摘 要:近年来我县农村教师的待遇、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扎根农村,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了青春与热血,农村教师队伍得到逐步优化,师资力量、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教育得到空前发展。由于外部措施的不尽完善以及农村教师个体的自身因素从一定制度上束缚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也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因此,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新世纪;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困境;策略;思路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276-01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主要分为:一是部分农村教师工作环境较差,特别在偏远地区、贫困山区的学校,有的连电脑、互联网以及其它必要的实验设备都不充足;有的地方手机通讯没有信号;有的路途遥远道路崎岖不信息闭塞、交通极为不便等。二是现阶段农村中学教师严重缺乏,特别是一些科目严重缺乏专业教师,在农村的中小学,专业教师文科居多,理科、副科较少,有时一位教师需要兼多科教学,教学任务繁重,使得教师空余时间少,疲于应对各种教学任务,无暇顾及专业成长,制约了农村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三是当前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在广大农村地区,由民办转为公办的老师比例较大,约占30%。这些老师大多是初高中学历,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不少教师本身教学方法落后,观念陈旧,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部分经过进修,学历层次明显提高,但由于培训质量差,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不少教师的实际专业水平与整体专业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为有效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专业化水平,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方法与思路。

一、提高师德修养,构建幸福教学

加强对教师的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经常性开展师德教育,发扬优良教育传统,培养教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着重解决把教育当事业还是当饭碗的问题,被动工作与主动工作的问题。爱岗敬业既是职业道德问题,也是人生态度和个人修养问题。

实施“名师工程”建设。要充分发挥典型学校、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开展评选名师活动,并大力宣传、弘扬名师的先进事迹、教学经验,使广大农村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积极鼓励教师建功立业,从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体验学生进步的喜悦,本人教学水平提高的成功感,竞赛获得好名次、教学成绩取得进步的成就感,从本职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加强法制教育、制度建设,以国家有关的各种教育法规为依据,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准则,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形成学校管理的规范体系。同时,学校领导班子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落实目标责任,严格要求,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对违反师德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检讨,在绩效考核和评优树先中实施一票否决制,以至停发工资、调离、停职、辞退等处理。

二、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待遇

当前,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成为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政府应对农村教育继续实行较大的财政倾斜,千方百计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

1、是要实行优惠政策,提高农村特别是偏远艰苦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津贴,对到山区、边远地区就教的教师,按照物价增长的幅度,提高补助达到吸引教师的目的。

2、是要提供各种福利待遇,帮助解决单职工教师家属及子女的就业、就读困难,帮助困难老师解决生活难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不断改善农村教师医疗保障、住房保障,从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待遇来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

3、是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实施县城中小学教师与边远学校教师的交流、支教制度,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发展机会。

4、是政府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的同时,也要积极发动社会贤达,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教育中,建设校舍、配套教学设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学校及周边环境,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与教师工作环境。“有了梧桐树,才会引来金凤凰”。条件改善了,农村教师才会安心扎根农村,在农村教育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体现其人生的价值。

三、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交流

中小学教师培训是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教师的职后培训。教育主管部门要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及培训功利化的倾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经常性地组织农村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以实践检验理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学习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条件,学习能帮助教师更新观念,丰富内涵。教师要博览群书,养成网络查询的习惯,从而开阔眼界,丰富内涵,与社会同步。

专业引领和同事互助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不可或缺的因素。新教师要向老教师、专家学习,还要主动向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请教,同时,每年都安排一些示范课、优质课、观摩课和研讨课,邀请名师或骨干老师讲课,组织尽可能多的教师参加。通过高层次的交流活动,进行读书的心得体会交流,让每个教师在群体中的交流研讨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

以规范的管理制度指导教师的业务发展。学校应依据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制定学校自己的课堂教学标准和管理制度,从新课标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课堂规范到严谨、科学、艺术上来,使管理效能大幅度提高,营造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让教师的专业知识得以充分发挥。

四、优化队伍结构,形成激励机制

针对农村教师队伍中结构的不科学与机制的不完善,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树立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农村教师队伍永葆生机活力,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幸福社会的建设。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歌曲教学方法探索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