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23 10:13:35

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从创业教育实践的基础理论入手,界定了创业教育实践内涵,分析了创业教育实践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创业教育 创业实践 实践基地

一、创业教育实践的目标和内容界定

高校的创业教育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理论方面,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向学生传输创业知识和创业相关的技能,注重就业观念的转变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实践方面,通过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实践活动中提高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组织管理、人际交往、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就创业教育实践的目标而言,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应以创新、创造、创业为人才培养目标,依托校内外各类活动载体和实践基地平台,对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实践;就创业教育实践的内容而言,创业教育实践包括创业教育活动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两部分内容。创业教育活动课程多是结合第二课堂或社团活动,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创业实践活动是一种体验性的创业实践,利用这种方式,大学生可以深入社会、深入企业一线感受和体验创业,这种方式可以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是创业教育有效途径之一。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利用创业竞赛、创业实践课程设计、创业论坛等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综合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现状及创业实践活动的发展情况,我国创业教育实践的开展还存在诸多不足:

(一)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或者偏重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偏重创业实践的培训活动,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多集中在事实呈现或经验介绍,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创业实践活动存在着形式化、边缘化、浅层次的问题,与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实践差距较远。

(二)覆盖面窄

学生参与创业教育实践受限,无论是在全真的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业还是在模拟的环境下进行创业都显得不足,使得学生只接受相关创业理论而没有实际锻炼的机会,所学知识容易脱离实践。比如,创业模拟小组更多的是“闭门造车”,创业项目脱离实际;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实践岗位有限,创业园只能容纳少数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真正参与到学生创业实践中的企业寥寥无几;大部分高校关注“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面向多数人的创业实践。

(三)形式单一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以课程教育为主,辅之以创业竞赛、创业论坛等形式,创业教育实践多集中在事实呈现或经验介绍,在如何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方面,还是探讨多于实践,缺乏系统的分析。

(四)形式化

一方面,各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参差不齐;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大学生创业教育资金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建设太过形式化。除此之外,还存在着高校为应付政策、教师为应付学校来开展创业教育的问题。

(五)实效性低

以创业计划大赛为例,创业大赛能让部分学生在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中,通过市场调查、数据分析、方案策划、战略分析等,明白创业的关键所在,体会创业的艰辛,掌握创业的某些技能,但如何把握市场机会、克服创业的困难必须要通过真正的创业实践才能清楚的知道。我国创业大赛的大部分项目未投入实践,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即当前我国多数创业计划大赛仅仅停留在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创业热情阶段,其可行性、操作性、实效性都不能很好的体现。

三、对创业实践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应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硬件部分是指资金、场地、设备和设施等方面的扶持,如现有的各种基金、实验室、校外创业实践基地、科技园、孵化器等提供的服务;软件部分主要是创业教育、各种形式的创业指导和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等。硬件和软件建设在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的不同环节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共同支撑了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硬件建设

1、开展课堂技能培训和创业模拟训练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创业实践可以采用课堂创业技能培训和课堂创业模拟训练等形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创业实践,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通过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创业技能训练,既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和创业能力。高校可以在实验课程中增加设计性实验,或者将科研创新项目研究活动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提高创业技能;开展技能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锻炼其心理品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课堂创业模拟可以增强学生对创业风险和创业活动的体会,培养其创业心理品质,使其做好创业前的心理准备。课堂创业模拟可以通过企业经营模拟的形式展开,如通过“创业者企业经营沙盘模拟”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成不同的企业,亲身体验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团队的力量和智慧予以解决。

2、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活动

各类创业和科技竞赛是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有效载体,是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计划大赛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和创造型人才,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传播自主创业意识,促进学生创业计划的实施。事实证明创业计划大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创业作品设计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查阅大量的资料,在实践的过程中内化理论知识,通过实际的操练来提升自己。

3、建设创业实践基地

创业实践基地是把课堂上学到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主要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校创业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重要物质基础。校内创业基地与大学生创业园和校外实践基地有机结合,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平台。学院创建创业园,搭建平台,整合资源,通过培训和实践两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创业园是学生创业实践的重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项目孵化器的功能,成为学校链接企业的重要中介。校外基地是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学习,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生产实际的重要实践场所。

4、坚持创业实践,提升创业综合素质

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对于深化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成功的创业者需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包括决策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生产经营能力等。实践证明,这些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创业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学生在创办一个企业时,应先参与市场调研和预测,再参加筹办过程。通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全过程,在创业实践中经受历练,不断体验,丰富阅历,增强创业意识,增长创业才干,锻炼培养创业综合能力,为他们后来的创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软件建设

1、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创业教育直接的、主要的引导者和执行者,创新创业教育推行的质量和所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指教师既具有学者身份,同时又具有企业家身份。我国应借鉴西方国家“送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现有教师的创业教育理论水平,并选派任课教师去企业实践,提高其对创业实践的认知程度,以便更好的开展创业教育工作;从社会上聘请既有实际创业经验又有一定理论素养的创业专家,担任创业教育的客座教授。

2、进行实践课程体系改革

创业课程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效果。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技能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或者实践活动。一方面,建设由选修性的创业实践课程和专业性的创业讲座组成的创业教育的实践课程平台。另一方面,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深入社会、深入企业,了解就业市场和创业环境情况,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家华.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0(6)

[2]刘帆. 中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和挑战载[J].中国青年研究, 2007(9)

[3]郭新宝. 创业教育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影响及政府推动[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7)

[4]姚裕群,童汝根,李晓刚.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问题与对策[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5]桑大伟,谢富纪.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0(4)

〔本文系2012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成果〕

(席燕平,1988年生,河北张家口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创业教育、人力资源和组织行为。王宏,1985年生,山西大同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上一篇:论货物贸易的国内信用证结算优化 下一篇:西方管理学理论与思想史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