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科室争抢住院病人,患者在折腾中死亡

时间:2022-08-23 08:45:38

两科室争抢住院病人,患者在折腾中死亡

医院来了一名脑动脉瘤病人,神经内外科均能治疗。为了各自科室的利益,两个科室主任绞尽脑汁争抢这名病人,甚至不惜互揭对方隐私诋毁对方。在唇枪舌剑的对峙中,患者家属终于决定转科治疗时,病人却因搬动震荡导致动脉瘤第二次破裂而丧失抢救机会。两名技术精湛的主任医师因此背负上一生的良心谴责……

为科室谋利,下班路上“劫”走病人

2011年5月5日傍晚,吉林市某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亮下班后路过急诊科时,与一位推着担架车的护士擦身而过。担架车上躺着一位中年男人,正抱头。

“脑病吗?”王亮停下脚步问道。护士回答说:“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是脑动脉瘤破裂,我送他去住院部。”王亮打算立即跟着她回自己科室,他知道值夜班的是低资历的医生,肯定需要他这个主任会诊。不料,护士举了举手里的住院证,为难地说:“已收到神经外科了。”王亮顿时火冒三丈,但当着病人不好发作,他只对护士说:“你等一下。”

王亮冲进急诊科办公室,沉着脸对值班的副主任李岩石说:“老李,那个脑动脉瘤病人,你怎么不转给我们神经内科?”李岩石满脸赔笑:“王主任,您别生气,神经外科的郑主任曾打过招呼,不给他,我怕明早他来兴师问罪。”“难道我没跟你打过招呼?还是我出手不够大方?”王亮皮笑肉不笑,“告诉你,这个病人,我收了!”随即,他硬让护士把病人送到神经内科。李岩石见状,无可奈何地叹息:“唉,你们这两尊神啊,把我们急诊科给愁死!”

李岩石嘴里的两尊神,就是王亮和郑显林。

近几年,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神经内、外科在分工上越来越不明显,过去在外科动刀解决的病痛,现在内科通过微创介入手段也能解决。因为手术材料昂贵,利润空间大,每一例这样的病人都能给科室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除脑动脉瘤破裂外,还有好几种神经系统疾病两个科室都能治疗。为了各自科室的利益,王亮和郑显林使出浑身解数争抢病人。正常上班时间内,门诊是收治病人的渠道,两人都派出精兵强将出诊,吸引患者。夜晚和节假日,病人都是看急诊,急诊科医生就成了他们争相贿赂的对象。郑显林率先想出金钱奖励的办法:从科室奖金中提取一部分,急诊科医生每送一个病人到神经外科奖励50元。王亮知道后,以60元的价码来竞争,郑显林提高到70元,王亮再加价至80元……

当晚,王亮问诊后得知,病人叫陈兆荣,家在市郊农村,下午忽然感觉剧烈头疼,呕吐不止,刚在急诊科做过CT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王亮指示值班的刘医生一面输液止血,一面做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陈兆荣的脑内动脉有一个0.5cm×1.3cm的动脉瘤。

随即,王亮交代病人家属:陈兆荣的病,和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的病是一样的,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

“跟赵本山一样的病?听说赵本山治病花了30万呢!”病人的弟弟陈兆强倒吸一口凉气。

“主任,有没有不做手术的办法?”病人的妻子李艳抹着眼泪问。

“如果不做手术,单靠药物治疗,即使效果再好,那个瘤仍然存在,随时都有可能再次破裂。若再次出血的话,救活的概率非常小。”王亮耐心地解释。

“手术得多少钱?”李艳问。

“这要根据手术情况,看手术中用来栓塞瘤体的弹簧圈用了多少而定。”王亮说,“像他这样偏大的动脉瘤,连同后期治疗费用,最少也要十几万。”

家属们低声讨论了一阵,说明早凑钱过来。王亮说:“那就明天上午手术吧!”

互相诋毁,家属难辨优劣举棋不定

第二天清晨,王亮尚在睡梦中,刘医生打来电话:“主任,神经外科的郑主任过来了,正给陈兆荣看病呢!”“他凭什么来咱科给病人看病?我又没申请科间会诊。”王亮火冒三丈。刘医生解释道:“他说病人本该是他们科的,住院证上还写着神经外科呢,是你半路上给劫过来的。”王亮一时懊恼不已:昨晚光顾着看病,忘了更换住院证。其实,换了住院证也无济于事。原来,郑显林一大早就来到急诊科,想看看昨晚自己打招呼的效果。听李岩石说起王亮“打劫”的经过,他气得要命,直接闯去神经内科。

王亮急匆匆赶到医院。郑显林正在游说李艳:“动脉瘤栓塞术后容易再次复发,还有可能带来脑梗死的并发症。动脉瘤夹闭术就没这担忧了,保你一劳永逸。”王亮满腔的怒火终于第一次当着病人发作了:“老郑,你的手伸得也太长了吧?”郑显林也不客气:“我还想问你呢!已经收到我们科的病人,你凭什么在半路上给劫过来?”

家属们面面相觑:两个人都是主任,说起治病来都头头是道,怎么一见面就“掐”了起来?陈兆强蒙了:“我哥到底该住哪个科啊?”王亮脱口道:“当然该住我们科了!昨天不是跟你说了吗,赵本山那种介入治疗,只有我们科能做。”郑显林急了:“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你若选择夹闭,就该住到我们科。”

刘医生急忙拽着他俩走出病房。真是抢患者抢疯了,怎么可以当着患者争吵呢!两人在办公室里唇枪舌剑地对峙起来。郑显林说:“老王,你可真行,上次那个脑出血病人被你劫过来,账还没算呢,你又蹬鼻子上脸了!”王亮道:“那可不是我劫的。是人家听说我的技术比你好,主动来找我要求转科的。”“若不是你竭力贬低我,患者家属怎么会那样选择?”郑显林气得胸口急剧起伏。王亮冷冷地说:“不知道是谁拼命吹嘘自己贬低别人呢?‘刚才的话我可听见了。”

两人互不相让,吵得脸红脖子粗。医护人员迅速围拢过来,双方人员纷纷声援助阵。很快,两个人的争吵变成了两个科室成员的混战。“你们也太不像话了,怎么能在病人转运途中打劫呢?”“上周六急诊科给我们收的病人,不也让你们在走廊里遇上给劫过去了?这是一报还一报!”……混乱不堪的场面中,有医生考虑到影响不好,赶紧打电话向院长报告。

很快,院长赶了过来,遣散医生护士,留下了王亮和郑显林。院长怒不可遏:“太不像话了!不择手段争抢病人,都批评你们多少次了?你们非但不思整改,居然还发展成聚众闹事了!你们两个技术权威的水平都发挥在恶性竞争上了吗?”王亮和郑显林互看了一眼,依然一副斗鸡似的神情。“各打五十大板”后,院长着重批评了“半路打劫”的王亮。考虑到颅内出血病人不宜搬动,基于替病人着想,院长做了决断:“既然已经住在神经内科,就在这里治疗吧!吸取教训,下不为例!”

然而,王亮通知病人准备手术时,家属却改变了主意。“我们想去神经外科做手术。”李艳说。陈兆强附和道:“郑主任说栓塞术易复发,一次手术都要还债一辈子呢,再来一次,我们就没法活了。”王亮压住火气:“复发的可能性很小。夹闭手术副损伤才大呢!那是要开颅、暴露脑组织的,容易感染,导致并发症。”管床医生也赶紧帮腔:“栓塞术是

在大腿根那儿割个小口,通过股动脉把弹簧圈送到血管瘤的位置,将出血点堵死,比夹闭术先进多了。”听他们这样一说,家属又开始六神无主:“那,我们再考虑考虑吧!”

犹豫了一天,家属们也没个准主意。李艳一会儿想开颅,一下子解决后患算了,可一想到丈夫的脑袋给开成个血葫芦,万一开着开着没等合上人就死了,就不寒而栗;一会儿又想做栓塞,腿上扎个眼儿,脑袋里的问题就解决了,可真要像郑主任说的有血栓了,复发了,不也白做?陈兆强则对两个专家都失去了信任:“我看他俩争来争去,就是争咱口袋里的那点儿钱!咱可得好好探访探访谁好谁孬,别让他们给忽悠了。”

这天晚上,陈兆强找到神经外科,站在走廊里仔细阅读墙上的宣传栏,恰巧遇见了郑显林。郑显林热情地把他拉进了办公室……

5月7日,陈兆荣住院的第三天早晨,王亮又接到值班医生的电话:“主任,陈兆荣的家属要求转科,现在就想走,说是上午要在神经外科做手术。”王亮大吃一惊:“为什么呀?难道郑主任又过去游说了?”“郑主任没来过。但是病人的弟弟向我求证了一件事,我说了您可别生气。”值班医生吞吞吐吐道,“他问我您是不是三年前才学会做栓塞手术,还曾在手术中把病人的血管瘤给捅穿过?”王亮暴跳如雷:“他这是听谁说的?”

手术才开展三年不假,最初他也的确有过失败的记录,但哪一个医生的临床经验不是在一次次实践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那一两例败笔,占总例的几百分之一还不到。此例若是没有足够的把握,他哪敢信心十足地游说他们做手术?

“我也问了他是听谁说的,但他没回答。他说他知道郑主任做开颅手术比你做介入治疗早好多年,说是熟能生巧,郑主任的技术肯定比你熟练。”值班医生的回答暗示性极强。“卑鄙!”王亮破口大骂,“肯定是老郑在背后捅刀子!”他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王亮怒冲冲地给陈兆强打电话:“你还敢让你哥哥住到神经外科啊?年初还有郑主任的患者死在手术台上呢!”

但是陈兆强主意已定,一家人决定把陈兆荣转去神经外科。原来,郑显林一句关键性的话点醒了他,那就是栓塞手术用多少弹簧圈没个准儿,一万多元一根啊,三根五根堵不住,八根十根也可能,头发丝那么细的材料,在有弹性的血管里,想多放几根还不容易?而夹闭手术只能使用一个钛金动脉夹,想多放也放不了。既然必须手术,就做那种材料数固定的吧,免得被坑了还对人感恩戴德呢!

错失良机,病人死亡良心怎安

既然患者家属已做了决定,强留也不是办法,王亮无奈地吩咐手下:给陈兆荣办理转科手续吧。

手续办完,搬运病人时,恰恰赶上停电,电梯不能用。医生劝他们来电了再走。陈兆强却怕夜长梦多,待白班工作人员都来了,强留他们怎么办?昨天两科室的对峙让他心有余悸,趁着消停,赶紧走吧!于是几个亲属用担架抬了陈兆荣一步一挪地爬了三层楼梯,逃离了他们心中的是非之地。

按郑显林的吩咐,神经外科的医生护士立即为陈兆荣做术前准备,准备剃头时,却发现病人“睡着了”,怎么叫都叫不醒。李艳说:“刚才折腾累了,看来得睡一会儿呢!”医生却大惊失色。他翻了翻病人眼皮。用手电筒照了照瞳孔,吩咐护士:“快给郑主任打电话!”

颅内出血患者最忌搬动,用担架车推着坐电梯一路平稳还好,抬担架走楼梯难保没有颠簸震动,陈兆荣的脑动脉瘤因此再次破裂。他不仅突然陷入昏迷,连呼吸、心跳都变了节律,命悬一线!

郑显林迅速赶来,手术已无可能,立即进行抢救。此时,他开始后悔对病人的游说,自己利欲熏心,居然忽略了可能存在的危险。尽管医护人员尽了十75分的努力,王亮也闻讯过来帮忙指挥抢救,仍然是无力回天,陈兆荣在亲人们呼天抢地的哭声中闭上了眼睛,再也不给他们一丝选择的机会。

李艳扑在丈夫身上哭得撕心裂肺。被人拉开后,她忽然哭喊着扑向了郑显林:“都怪你!不是你非让我们搬过来,他能再次出血吗?”此时王亮也懊悔万分,他嗫嚅着替郑显林辩解:“我告诉过你的,只要动脉瘤还在,随时有可能二次出血,不搬动也有可能的呀!”陈兆强气得眼睛喷火:“你还有脸说!若不是你俩争来抢去、吓唬来吓唬去的,哪能拖到现在还没做手术?”

两个主任面面相觑,哑口无言。家属鹦鹉学舌般的话让他们震惊,他们甚至都不敢相信那些话是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的。从前他们明争暗斗,也只不过是拼技术、比效益、论价值、说成就,抬高自己贬低对方也都是围绕着学术方面的短短长长,怎么就发展到互揭隐私、互相进行人身攻击了呢?利令智昏啊!自己怎么就变得这么还浑然不觉?更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可原谅的是,因为两人的利益之争,竟让一个原本有抢救机会的病人命丧黄泉!

巨大的愧疚,让一直以来斗鸡似的两个人第一次审视自己的错误,他们艰难地向家属道歉:对不起。两人一起找院长表态:我们错了,无论什么样的处分都能接受。至于对患者一方的赔偿,他们表示,无论多少,都由俩人个人承担。

事已至此,再多的赔偿也买不来一条活生生的生命。但他们只能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死者及其家属的愧悔。

淳朴憨厚的患者家属除了在激愤之下发泄心底的不满,并没有继续追究医院的责任。“也怪我们自己,第二天手术就好了。犹豫来犹豫去,把他害了。”李艳又伤心又自责。老实巴交的陈兆强流着泪说:“唉!都是我哥命不好。命不该绝总有救,命该绝时救不来啊!”两人的这些话更让两个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学专家无地自容。

一个生命如此逝去,这是俩人行医生涯中一道永远无法弥补的疮疤。忌妒心作怪、利益纷争,让他们无限膨胀、妄自尊大,但俩人浑然不自觉。终于,一个无辜生命的消失,把他们推到了良心的审判席上。默默审视自己,也许他们一生都无法安宁……

编后: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医院间、医院各科室间争抢病人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何建立良性竞争秩序,实在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愿此血案的发生,能给医疗界同行以警醒:切莫只顾自身利益,忽略患者的生命安全,莫做与救死扶伤的天职背道而驰的事。

上一篇:上市公司高管频频婚变,被绑架的是婚姻还是资本 下一篇:在星光下支起帐篷:京城处处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