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阶段和现存问题

时间:2022-08-23 08:21:10

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阶段和现存问题

近几年,在人民银行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没要国家(中央财政)一分钱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不断化解原有风险,不断改革发展壮大,许多过去的“丑小鸭”已变成了“白天鹅”。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艰难起步阶段。城市商业银行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而城信社又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一些金融机构为适应办三产、安排子女就业的需要成立的。这些城市信用社在安置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过一些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城信社在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风险。1995年组建城商行时,全国有5200多家城信社,有人把它形容为5200个定时炸弹。为了化解风险,国务院决定,从1995年开始,在全国三十多个大中城市陆陆续续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开始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艰难起步。

第二,工作转变阶段。从1995年到2002年,期间共有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经营。开始,按照四级分类,当时账面不良贷款率是30%,实际上远不止30%,如果按五级分类可能会超过50%,资本充足率可能是负数。因当时没有这方面的准确统计,很难说清楚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但总之风险水平相当高。为了化解这些风险,人民银行当时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召开了三次城商行论坛及监管工作会议,共同分析形势、查找问题,从而认清了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风险状况,增强了风险处置的紧迫感,为化解风险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探索了化解城商行风险的途径。同时,这三次论坛,使城商行从过去的单兵作战转向了集合作战,大家通过这样一个交流平台,形成一个群体,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也可以说从那时起,城商行的经营管理从粗放型开始向集约型转变。

第三,改革加速阶段。从2003年开始到2008年,应该说是城商行改革发展的加速阶段,现在正处在加速阶段的后期。银监会成立以后,在前三次城商行论坛的基础上,又连续召开了五次监管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风险化解、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要求,城商行的整体风险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一是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有效资产置换、剥离不良资产以及政府注资等多种方式,化解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有效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五年来,全国共有59家城市商业银行累计处置不良资产700亿元;31家城市商业银行获得了地方财政注资100亿元。特别是2006年度,城市商业银行置换不良资产106亿元,地方财政注资42亿元。通过有效的风险处置,在没有国家投入的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从五年前账面四级分类的 30%下降到五级分类的4.8%;资本充足率从五年前的负数上升到8.5%。这是城商行改革发展的巨大历史成就。

二是公司治理机制得到逐步完善。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优秀银行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通过资本合作和战略合作,努力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公司治理机制不断完善。目前,已有上海、南京、西安、济南、北京、杭州、南充、天津、宁波、重庆 等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通过“引资”的“他山之石”,实现了“引智”、“引制”、“引技”、“引才”。与此同时,宁波、南京、北京等城市商业银行还不断探索改革与发展新途径,致力于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和风险管理,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提高信息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是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在历史遗留问题有效解决、治理机制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城市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经营业绩等方面也有了较快的发展。2006年,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实现利润136亿元,资本充足率达8.48%,不良贷款率降至4.8%。截至2006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2.57万亿元,负债总额为2.45万亿元,较1999年末分别增长364%和362%。在2006年度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有9家城市商业银行成功入围。而今年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更是风光无限,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先后实现了上市,步入了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

几年来,监管部门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思路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一行一策,分类监管”。城商行整体上是一个群体,但是发展很不平衡,所以政策不能一刀切,要“一行一策,分类监管”。二是在风险化解方面,提出了“依靠地方,多策并举,化解风险,乘势治本”的思路。“依靠地方”就是要依靠地方政府。这些年城商行在风险处置方面取得的成绩,实际上是没要中央财政一分钱的情况下,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取得的。“多策并举”,因为城市商业银行患的是“综合症”,靠一个药方不行。所以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通过资产置换、重组、政府注资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等多种方式来化解风险。“乘势治本”,就是在风险处置的基础上,要乘势实现经营机制转换这个治本的目标。三是在联合重组、跨区域经营等方面,在监管上提出“明确标准,积极引导,扶优限劣”的思路。大家都想发展,但是要有一个标准。所以提出来对达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等以上水平的城商行,给予一些特殊的支持政策。对于经营不好的、风险比较大的城商行,就要用另一种监管政策,比如加大现场检查频率、严格市场准入等。四是在市场定位方面,提出“立足地方、打造品牌、办出特色”的思路,要向大银行学习,但是不能跟大银行攀比,而要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所以,城商行要“立足地方、打造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办出特色”。五是提出来“内控第一、风险为本、依法经营、科学发展”的思路,引导城商行以科学发展塑造企业文化。围绕这些发展思路,监管当局每年都有一些新的政策出台,如陆续出台了关于异地设立机构、省内联合及跨省经营、风险处置等一系列新的制度办法和政策措施,促进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

城市商业银行目前总体上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风险在行际间分布不平衡,差距较大;第二,法人治理还不完善;第三,高素质人才缺乏。因此,城市商业银行还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大力推动以扁平化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用人机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建立差异化的经营模式,从而及时解决发展不平衡、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文化意识淡薄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依法经营,科学发展。

上一篇: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 下一篇:提高保险业竞争力实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