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事故

时间:2022-08-23 08:16:51

浅谈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事故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人员密集场所曾发生多起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此类事故的发生已是当前安监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通过一些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的事故案例,来分析所发生事故的原因,查找所发生事故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吸取事故教训。

【关键词】人员密集;群死群伤;安全隐患;事故教训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人们群众生活质量和品位的提升,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日渐增多,此类场所人员流动性大,在经营的过程中,人员大量聚集的情况经常发生。由于人员密集,一但发生事故,往往损失比较惨重!如何有效地控制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课题。通过对安监工作调查研究,就预防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隐患及教训做浅析。

一、人员密集场所定义

根据人员密集场所的范围,将密集场所分为以下几类:

1.宾馆、饭店等餐饮场所

2.商场、市场、超市、金融和证券交易厅等商业场所

3.歌舞厅、影剧院、夜总会、游艺厅、网吧、洗浴等公共娱乐休闲场所

4.医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场所

5.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会堂等人员集中场所

6.汽车、火车站候车室,港口码头候船室,机场候机厅

7.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

二、人员密集场所特点

1.人员数量多、密度大。人员密集场所往往人员高度集中,在一定空间内同时接纳众多人群。现场安全管理难度大,而且多数人缺乏逃生的常识,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疏散逃生困难,极易造成人员的群死群伤。

2.人员流动性强,人员的组成复杂。由于个体差异,在面对突况时,极易造成场面的混乱,从而引发事故的发生。

3.场所所在建筑使用性质变更。酒吧、网吧、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很少使用独立的建筑,经营者一般都是租用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装修和改造,有的是在商场或办公楼的某个楼层,有的在停用的仓库或厂房内,有的在居民住宅楼的首层,有的甚至在居民住宅楼里面进行改造。这些建筑原设计不是用作人员密集场所,内部的消防设计不能满足人员密集场所的相关要求。将这些建筑随意改为人员密集场所不仅改变了建筑的使用性质,也给建筑带来了“先天的火灾隐患”。

4.装修相对高档化。由于商业需要,最大限度的吸引顾客而盈利,往往因造型和突出宣传效果而采用大量木材、塑料、纤维织品等可燃易燃材料进行装修,造成了安全隐患。

5.消防设施先天不足,安全出口、疏散通道设置不符合要求。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时,势必造成疏散困难。

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

人员密集场所最常见而且最容易发生的就是火灾事故,火灾的危害性极大,最直接的是残害人类生命,毁坏物资财富,俗话说“贼偷二次不穷,火烧一把精光”,火灾的间接损失惨重(比如停产、失业、停学、失学),破坏生态环境。建国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四起火灾事故,无一例外都发生在人员密集场所。

1977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一。新疆伊犁地区建设兵团61团,晚上9点在放映电影《战友》时,由于一名12岁的小学生燃放的一枚俗称“地老鼠”的花炮落在礼堂的舞台上,引燃可燃物造成的,是建国以来公共娱乐场所损失最惨重的一起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仅仅几十分钟,无情的大火使694个生命化为了灰烬,161人受伤致残。

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因电气烤燃幕布引起火灾,死亡325人,伤130人,是建国以来人员伤死亡人数占第二位的!

死亡人数第三位的是2000年12月25日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的东都商厦的火灾: 309人丧生 ,起火原因是电焊工违规作业引起特大火灾。

1994年11月27日下午1时30分辽宁省阜新市面积200多平方米的艺苑歌舞厅营业时由于一17岁男青年点烟后将燃烧的报纸随手扔到沙发座下,造成特大火灾,死亡233人、烧伤20人。死亡人数排在了第四位。

由于人员密集场所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事故,疏散困难,易造成群死群伤;场所内功能集中,可燃物多,火灾财产损失大;伤亡大、损失大,势必造成的社会影响大。因此,国家对于密集场所与建筑设计的相关要求是比较严格的

(一)人员密集场所建筑物耐火等级的要求

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准。当建筑物具有较高耐火等级时的作用如下:

1.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确保其在一定的时间内不破坏,不传播火灾。

2.为人们的安全疏散提供必要的疏散时间,保证建筑物内人员安全。

3.为消防人员扑救火灾创造条件。

4.为建筑物火灾后修复重新使用提供可能。

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防火条件好,层数一般不限制,三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屋顶可燃,为了便于起火时消防队扑救,层数不应超过5层,四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防火性能最差,层数严加限制。

2010年11月15日14时许,上海市中心胶州路靠近余姚路附近的一座约30层的公寓楼发生火灾,是由于2名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的。在救援过程中,由于消防云梯达不到高度,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救援过程动用了直升机,但由于火势过猛,致使直升机无法靠近。由此可见,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后,人员的疏散与救援难度都非常大。这起事故共造成58人死亡,是近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灾,造成的房产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亿元,事故发生时当地的二手房交易价在每平方米3万元左右。

2011年2月3日午夜刚过,兔年的钟声刚刚敲响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200多米的高楼被大火吞噬,火灾再次敲响消防安全警钟。 2月3日凌晨,消防人员乘云梯灭火,但起火大楼太高,灭火遇到困难。(我国引进最高的消防云梯有限高度为90米,目前我国消防服务云梯多为53米高) 经查明火灾系因烟花鞭炮引发,鞭炮为人们带来节日喜庆气氛的同时,不仅带来严重空气污染,而且对消防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火灾发生之前的沈阳皇朝万鑫酒店可以说是非常的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可是一场大火,另投资30多个亿建造的五星级酒店毁于一旦,该酒店共有客房393间,所幸火灾是发生在农历的除夕夜,酒店入住的客人寥寥无几,由于疏散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如果火灾发生在平时,这393间客房入住率很高的情况下,不敢想象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后果?沈阳市政府部门一位领导认为,应该反思不断增建超高建筑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

(二)人员密集场所建筑物防火间距的要求

防火间距的要求是为了防止初期火灾向相邻建筑蔓延,可以为火灾扑救创造一定的扑救条件

2001.11.1安徽合肥的庐阳宫大火,由于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没有达到要求,火灾殃及了相邻建筑,因此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三)人员密集场所建筑装修材料的要求

使用可燃、易燃材料进行室内装修。一是为追求美观、舒适及环境档次,大部分采用胶合板、纤维板、塑料壁纸、刨花板、纤维制品等可燃、易燃材料装修;二是场所内布置的沙发、座椅、窗帘、幕布及地毯等都是可燃的。场所本身火灾荷载大,火灾发生后蔓延速度快,使轰燃现象提前并极易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硫化物等有毒烟雾,易使火灾迅速蔓延和扩散造成重特大火灾事故。

2000年3月29日河南焦作的天堂音像俱乐部火灾,死亡74人。

2009年1月31日福建省长安市布丁酒吧火灾,死亡15人

2008年9月20日深圳舞王俱乐部火灾,死亡44人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近年来曾发生多起一次死亡数十人或数百人的火灾事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类场所使用了大量可燃材料装修,火灾发生时,这些材料产生大量有毒烟气,许多恶性火灾事故表明,火灾死亡原因中,直接被烧死的人是少数,多数是中毒而死,或先中毒昏迷而后被烧死,因此,在装修中应尽量不适用或少使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毒性气体和发烟量大的装修材料。

火灾中直接危害生命的因素:

1.缺氧火灾中物体燃烧消耗大量氧气,火场燃烧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会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造成室内缺氧。

2.火焰烧伤主要是因为人体与火焰直接接触或者受热辐射引起。

3.高温火焰产生的热空气能引起人体烧伤、脱水、呼吸不畅。

4.毒气火场中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呼吸器官或感觉器官产生刺激,使人窒息或昏迷。

5、烟烟迅速蔓延会使受灾者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判断力下降。

火灾统计表明,火灾中死亡人数大约80%是由于吸入火灾中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而致死的。

综上所述,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发生领域广、频率高、数量大、持续时间长,至今尚未有效的控制,预防人员密集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那些只强调防火分割而忽视人员的安全疏散,只装报警而不装喷淋,只考虑防盗而忽视了人员利用窗口逃生等设计思想,用全新的、科学的、合理的设计理念和最高的质量来建设,用最严格、最全面的法律法规来监督,切实有效地整改现有的各种大小火灾隐患,才能有效的控制群死群亡恶性火灾事故,才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够真正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大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GBJ16-87(1995修订本)《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995年11月1日起施行。

[2]GBJ45-8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995年1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3]《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培训通用教材》ISBN978-7-80214-880-2团结出版社。

上一篇:大学生利用开放获取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首次蓄水至历史最高水位1103.37m对王二河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