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8-23 06:40:31

谈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有效开展,新教材的全面实施使教师的化学教学理念、化学教学课堂的面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相应的提高。新课程的有效开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知识点的比较繁琐也很多,学生需要付出较大的精力去理解和记忆化学庞大的知识量,很多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很多知识理解、认识不充分,往往是一知半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对于这门课程缺乏了兴趣,最终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化学的学科特点,努力挖掘学生的内部动因,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培养学生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避免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两极分化,使每一位初中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教学中来,是新时期每位初中化学教师需要探讨的课题。

一、营造良好的初中化学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学习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化学教学课堂不应当仅仅是教师施教、学生受教的单边课堂,而应当是师生双方心灵的有效碰撞,情感的相互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打破师生的身份界限,以真诚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浓厚的师生情谊,是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情感和动机方面的需求,给学生相应的自由与权利,营造和谐的初中化学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能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化学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不断地由低向高发展,经过兴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激发等等,虽然引起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但这种兴趣还只处于较低级不稳定的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稳定和提高。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新教材就新课标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提供了许多与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并搜集一些课外的相关资料,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在这些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演示实验、化学故事、新闻报道都可用于创设学习情景。身边的重大新闻是很好的素材。如在进行“盐、化肥”教学时利用案例,夫妻制作盐鸡蛋误用亚硝酸盐,致多人中毒伤亡,认识食盐与盐类的区别。

三、精心设计教学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能够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活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初中化学教师可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采用视频、实验、图片等手段,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在教学的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化学的欲望。例如,采用视频导入,通过录像资料把绚丽多彩的世界和丰富多彩的物质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能立即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重要,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另外,还可采用实验导入的方法。例如在进行氧气教学时,可采用演示实验教学导入新课。准备好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问学生能否判断出哪一瓶是氧气?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起来,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自己的判断提出各种答案。教师在教导学生讨论之后,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学生看到老师用这么简单的方法解决了问题,现象又这么明显,感到很神奇,一定会记忆犹新。然后在引导学生分析氧气的“色、味、态”等物理性质和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那么,学生一定会轻轻松松学会这节课。

四、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而亲自做实验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切合了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心重的个性特点。新课程活动与探究建议列举了大量的实验活动,教师可充分理解这些活动的主旨,给学生多创造实验探究的机会,同时给予相应的指导。例如,在第一单元教学里面讲述化学的基本操作,教师如果依照常规的课堂讲解,势必显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带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自讲解演示,并要求学生模仿,练习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的加热、液体药品的加热、酒精灯的使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洗涤玻璃仪器等基本操作。再例如设计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少量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用酒精灯火焰的不同部位加热等量的水,记录沸腾所需时间等实验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比如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颗粒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量筒的使用,液体药品的加热等,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启发,使学生对药品的量有明确的认识。如用试管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和思考。经过这种看老师演示―动手模仿---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学生会大致掌握化学的基本操作,而且兴趣盎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例如在进行水的净化学习时,可以指导学生就地取材,自制净水器,比一比,谁做的更好,这类化学实验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解决课时的紧张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知新.更新课程观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J].化学教育,2002 .9 .

[2]叶上雄.中学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谈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趣味通往习作教学成功的金钥匙